<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3日早上九点,我们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出发,继续踏上返程。</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今天走400多公里,到达从西藏进入四川的第一个县巴塘,差不多有450公里。</p><p class="ql-block">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怒江72拐就开始堵车,之后又有两处堵车,最后还是在我的坚持下,走了330公里到达318重镇西藏芒康县的如美,这里的海拔2650米,很适合住宿。</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中首先路过怒江大桥,这是一座英雄的大桥,有一名当年的筑路战士被浇筑在大桥旁那个独立的桥墩里。</p> <p class="ql-block">之后又是怒江72拐,爬了两个多小时,在业卡山垭口打卡。</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路过了邦达镇、左贡县、最后到达如美小镇。</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境内,是318国道组成部分。怒江大桥位于高山峡谷之间,横跨怒江,全长74米,海拔2730米,因其地势险峻又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被称为川藏公路国道318线的“咽喉要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神秘桥墩,经过的车都会鸣笛三声,背后的故事让人落泪。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命解放西藏。部队一面修路,一面进军。在修建怒江大桥时,战士们用最坚定的意志克服无比艰险的环境。1953年,怒江大桥建成时,是一个便桥,1972年改建为水泥混凝土拱桥,并一直使用到2013年12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为确保大桥安全通行,原怒江大桥之上架设了一座钢架桥。2013年12月,原怒江大桥保通钢架桥拆除重建,在原桥址基础上加固,重建一个新的钢架桥。2016年12月18日,新的怒江大桥保通钢架桥正式通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长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于1954全线通车,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在路两旁,2000多名筑路英雄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是指川藏线上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位于川藏南线即川藏公路南线的邦达镇至八宿县城间,16公里)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又名怒江山,地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处,是西藏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之一。其名源自藏语“年拉”的音译,在藏语中,“年”意为山峰,“拉”则是对山峰的尊称。由于深嵌其下的蜿蜒河谷就是怒江,因此得名“怒江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垭口的海拔,观景平台上的广告牌标高为4658米。尽管在GoogleEarth上的高度显示为4644米,测绘海拔则为4641米,但这些细微的差别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等因素导致的。不过,这些海拔数据都表明,业拉山垭口是一个高海拔地区,对于容易“高反”的人来说,确实是一道艰难的关卡。</p> <p class="ql-block">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重新测绘之前是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根据最新测绘结果显示,垭口海拔实际高度为5130米,成为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一高度的垭口,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要注意高原反应,带上抗高原反应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武警部队竖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