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兵林远第一次站上沙丘制高点时,风沙正将天地搅成混沌的漩涡。远处孤零零的雷达天线如青铜巨剑刺破天际,铁塔的阴影在沙地上扭曲成诡异的图腾。他摸了摸迷彩服口袋里的笔记本,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指导员的话:“沙海无路,信仰为尺。”</p><p class="ql-block"> 那日正午,老兵赵海突然拽着他冲进沙暴。狂风撕扯着作训服,沙粒像刀片般刮过脸颊。“数步子!”老兵的吼声穿透风啸。林远机械地迈动双腿,作战靴在沙窝里深陷又拔起,直到双腿灌铅般沉重。当数到第897步时,赵海猛然停住——前方是半埋在沙中的残垣,风化的水泥块上依稀可见“1978”字样。</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用三天三夜,才把第一块预制板运到这里。”老兵的烟头在风中明灭,火星坠入沙粒便消失无踪,“现在你踩的每一步,都是前人的血汗。”林远突然明白,那串数字不仅是周长,更是用青春丈量的精神年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雷达方舱内,上等兵陈岩的瞳孔倒映着跳动的绿光。屏幕上,某批信号正以诡异轨迹穿透云层,像幽灵在数据洪流中游弋。他的手心沁出冷汗,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微微颤抖。</p><p class="ql-block">“别慌,听风声。”班长老戈突然按住他的手腕。沙粒撞击舱体的簌簌声里,老戈布满老茧的指节叩击着操作台:“东北风三级,目标偏移角17度。”陈岩的呼吸渐渐平稳,当第13次修正参数后,目标终于在屏幕上绽开清晰的回波——那是架误入禁区的民用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深夜,陈岩在值班日志上画下沙丘曲线。月光下,他看见老戈的背影映在舱盖上,与三十年前某位无名操纵员的剪影重叠。那些被黄沙掩埋的青春,此刻正通过电磁波与他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 炊事班长老马总爱念叨:“咱们的菜窖比弹药库还金贵。”那年为种活第一垄沙棘,他带着全班用防风罩扣住苗床,像孵蛋般守了三个月。如今卫星导航能定位导弹落点,却测不出官兵们从五十公里外运水浇灌的足迹。</p><p class="ql-block">新兵李想曾在日记里写:“这里没有春天。”直到某夜站岗,他看见沙丘背面泛起绿意——那是老兵们用二十八年培育的抗旱植物“沙海柳”。虬结的根系在月光下宛如青铜血管,守护着脆弱的绿洲。指导员说:“我们守望的不仅是空天,还有生命的火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技术室里,中士吴锋盯着新型模拟器屏幕,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这个曾包揽所有比武金牌的“王牌射手”,在新装备前成了“旧时代遗孤”。深夜,他撞见列兵周扬在模拟舱加练,屏幕蓝光映着年轻人额角的汗:“班长,咱们的肌肉记忆,抵不过算法的进化。”</p><p class="ql-block">次日,吴锋的白发在风沙中格外醒目。他抱着装备说明书蜷在资料室,将三十年积累的目视搜索经验编码成算法模型。当他在技术研讨会上展示“人机协同搜索系统”时,总工惊叹:“老周(周卫国)带出的兵,能把沙粒变成芯片。”</p><p class="ql-block">雷达站的“星火工作室”里,三代人的笔记本层层叠叠。最旧的那本扉页写着:“1983年,第一代操纵员用铅笔描点绘图”;最新的电子屏上,数据流如瀑布倾泻。但官兵们仍保留着手工标图的仪式感——铅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是他们与星空对话的摩尔斯电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伍季,老兵们围坐在沙丘上烤馕。火光跃动中,四级军士长郑卫国掏出珍藏的全家福:照片里五岁的儿子举着“爸爸是雷达侠”的纸板,背景是模糊的雷达天线。“上次视频,孩子问我天线转一圈要多久。”他摩挲着照片,“我说,转一圈是24小时,但守望的时间,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夜色渐深,新兵们围着篝火唱起《祖国不会忘记》。火星随风飘向远方,与卫星划过的轨迹重叠。连长突然起身高亢朗诵:“我们不是沙漠里的孤岛,我们是星链上永不生锈的铆钉!”</p><p class="ql-block">此刻,千里之外的指挥中心,某重要演习的空情数据正从这片沙海源源不断传来。屏幕前的将军凝视着光点:“这些坐标背后,站着中国军人的脊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沙海无垠,雷达天线的阴影在月光下拉长,如同一柄青铜剑劈开时空。林远抚摸着896步丈量过的营区,忽然懂得指导员的话:所谓“心灵清泉”,是沙粒磨砺出的锋芒,是星光照耀下的孤勇,更是代代相传的星火。</p><p class="ql-block">当新一代雷达开机自检的蜂鸣响起,戈壁深处,又一批年轻的身影走向阵地。他们的脚步声与历史共鸣,如同大漠深处的永恒回声——那里有红柳的根系在黑暗中延伸,有卫星的轨迹在苍穹书写,更有无数双年轻的眼睛,永远凝视着星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