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云一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43931</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9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一场秋雨透心凉,人们终于告别了酷热的长夏,秋终于珊珊来迟。趁着夜色倘徉在昙华林山顶古城墙公园,古朴的气息在秋风中弥漫。江对岸龟山电视塔不断闪烁变幻的彩虹灯光,与古城墙的静谧形成奇妙的呼应。秋风轻拂,带走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此刻,身心无比放松,沉醉在这秋夜独有的宁静与美好中。</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武昌古城墙博物馆,它象一个历史老人诉说着武昌古城的前世今生。 </p><p class="ql-block"> 二千多年前的武昌城还处在胎胞之中,古城凤凰山下曾是浩瀚云梦泽芦苇丛边的小山丘,杂树丛生、衰草遍地。这一带曾是楚国流放犯人的地方,仰望星空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仿佛看到当年楚国两次流放途中的屈原一袭长衫丶面色凝重、两鬓白发尽显岁月沦桑,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在湖泊芦苇边的小道上颠沛流离。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老人。</p> <p class="ql-block"> 武昌古城墙公园西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 站在昙华林城墙可见蛇山的黄鹤楼在秋天的夜色里熠熠生辉。你可知道它才是武昌古城的根啊。</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鄂县(今鄂州)定都,并将其改名为武昌,取“以武而昌”之意。纵观东吴当时据有的城池,不仅有建业(今南京),还有吴县(今苏州)、京口(今镇江)和柴桑(今九江)等等大城。</p><p class="ql-block"> 黄武二年的秋风里,孙权望着蛇山那片寂寞的小山丘,目光看到了未来的烽火。于是,一座夯土城墙拔地而起;城头再起高楼,不为观景,只为那双能望尽千里战云的眼睛。这,便是黄鹤楼最初的胎息——一个军事家的远见,在江夏的烟波里,埋下了日后万千诗篇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南朝的秋风,带着几分肃杀,吹过夏口的大地。孝武帝心中有了扩城的壮志。于是,以黄鹤楼旧址为基石,在夏口展开了一场浩大的工程。夯土堆砌,土木交融,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名为郢城。它在秋风中屹立。</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隋朝更替,隋文帝一声令下,郢城迎来了它的新名字——鄂州。彼时的鄂州城或许以蛇山与凤凰山互为犄角,城区面积虽有限,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城墙以夯土为主,在秋色的笼罩下,显得古朴而厚重。</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汝南更名为夏口,从此正式成为军政合一的重要机构。秋风吹过夏口的街巷,带来了新的气息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唐时的深秋,蛇山草木一抹苍黄。牛僧孺执节武昌,驻马鄂州城下。眼见夯土城垣在斜阳里多有坍塌,犹如老树虬枝,映着半规秋月。他扬鞭一指:"易土为甓,方承天眷。"</p><p class="ql-block"> 窑火在秋凉里昼夜不息。窑工弓身如虾,将滚烫的砖块垒作青灰长龙。青甓咬合如齿,层层叠起。瓮城转角处,新砖泛着铁色冷光。新城区域略有扩大。</p><p class="ql-block"> 百载风雨蚀尽旧名。元武宗至大元年,鄂州路牌匾被揭下的那个霜晨,驿道旁乌桕树正红得灼眼。新刻的"武昌路"三字在晨光里浮动,城头守卒呵气成霜,遥指江夏:"从今是上武昌了。而当时武昌(今鄂州)成为下武昌,历史的天平倾钭了。</p> <p class="ql-block"> 昙华林城墙公园钟楼</p> <p class="ql-block"> 秋风吹过凤凰山坳,明末周德兴执丈杆立于荒草间。金甲沾着白霜,他决定大规模扩建武昌城。"以陶砖代土,方镇楚地”。他指间陶砖沁着霜气,砖窑青烟绞碎南飞雁阵。</p><p class="ql-block"> 城东大东门瓮城垒起第三重拱券时,城垛凝出盐粒似的霜花,陶砖咬合如冰河龟甲。城南首义门箭楼飞檐刺破橘红朝霞,惊起满城寒鸦。</p><p class="ql-block"> 城北凤凰山得胜门悬起匾额,武昌古城方圆二十里已作巨蛟盘踞大江。守夜人提灯巡过九丈高墙,见陶砖隙缝里嵌着深秋星子。忽见有快马来报皇上诏书改武昌路为武昌府,为湖广地区首府,直称武昌府。</p> <p class="ql-block"> 1911年10月10日傍晚,秋风萧瑟,武昌北城外塘角辎重营与城内工程八营官兵按起义总指挥部的指示先后发难。炮声隆隆,激烈枪声响彻全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脚下的武昌凤凰山自古以来就是武昌城防的重要军事要塞。第二天起义同志分拨两尊大炮转战凤凰山炮台,二只起义革命军在蔡济民、熊秉坤的指挥下,合力顺利攻下总督署、藩署,时近中午完全占领了武昌。武昌全城彻底光复。</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成功,武昌成为全国革命中心。1913年武昌府所在地江夏县改名武昌县,而当时的武昌县(今鄂州市)改名为寿昌县。1914正式恢复鄂州的县名。</p> <p class="ql-block"> 演唱台琴声悠扬</p> <p class="ql-block"> 罢华林古城墙公园被打造成旅岛营地,东边是野营烧烤区。下图为城墙音乐会演唱台。因气温下降,演唱台换了个避风位置。</p> <p class="ql-block"> 游客多在帐篷里</p> <p class="ql-block"> 辛亥烽火自武昌燎原,非止倾覆一城之建制,它的伟大意义在于终结华夏千年帝制。专制时代之“天命”符咒已碎,新政权当植根于民众本位。武昌三度正名,恰似长江潮涌推石,一波叩响一波,终推倒封建根基而唤醒举国革命春汛。</p> <p class="ql-block"> 我们脚下的武昌古城具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它厚重的砖石,不仅承载着悠久历史,更深深烙印着红色的基因。这里既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孕育之地,更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等五位中共一大代表,他们的理想从这里启航,汇入建党伟业的洪流。随后,党的三大、五大会议相继在此召开,一次次关键抉择在古城中回响。可见,武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摇篮之一,其街巷间铭刻着那段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为这座古城注入了不朽的革命灵魂。</p> <p class="ql-block"> 古城旅岛野营东区。</p> <p class="ql-block"> 旅岛野营基地大帐篷周一晚上居然爆满。</p> <p class="ql-block"> 蛇年的中秋月清辉漫洒。古城的秋夜成了游客最好的去处。他们三两相伴,或亲朋,或挚友,循着旅岛的笙歌,漫步于古墙公园:忆一段尘封的旧事,吃几串滋滋作响的烧烤,再配上一杯温热的奶茶,便将这秋夜的慢生活,品得恰到好处。时光,也仿佛在这份闲适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公园东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器材:ⅥvoX200</p><p class="ql-block"> 地点:武昌昙华林古城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