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久违了,龙祈山</b></h3> 2025年9月20日,星期六,又是一个周末,爬山是一个必选的项目,问题是这个选择题该如何选题和答题。是周六爬还是周日爬,是跟户外去爬还是自个儿去爬?根据综合考虑后决定周六去爬山。爬山是有一定风险的活动,所以最好是有伴,跟户外去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户外组织的都是到外县市,途中耗费的时间长,爬山的时间也比较长,比如本周日如果跟阳光下户外去爬安徽歙县的搁船尖的话,要求早上6:30之前到达集合点,晚上7:30才能回到集合点,加上家里出发和回到家里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14个小时以上,爬山又预备7个小时,海拔爬升为1000多米,强度有点大,所以再三权衡之后决定自个去爬山,如果我一个人去爬,那还是选择大寒尖,如果有伴那可以考虑其他山,征求了HGF的意见,她表示会陪我一起去爬山,于是我们选择了龙祈山。龙祈山也是一座熟悉的山,但是好久没有去爬了。查了一下上次爬龙祈山是在2025年5月4日,整整间隔了四个半月。<br><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熟悉中的落寞遗憾</b></h3> 龙祈山是一座熟悉的山,每次登龙祈山我都踏着一个个熟悉的景点做减法,很快就消除了疲劳登上了峰顶。什么“和尚头” 、“马足迹” 、“原始部落”、“太师椅”、“佛手下”、“野生茶区”等等,一路都有红布横幅悬挂着。但是这次来,这些明显的人为标记都没有了,龙哥的努力付出渐渐褪了色,路两旁的杂草也长起来了,路迹荒芜,登山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我们是九点多开始登山的,不算早了,但是从一开始登山到山顶,一路未能遇到一个人,在下山的过程中才偶尔遇上几个人,但是人也不多。秋天的龙祈山依然是缺水的龙祈山,小溪是干涸的,缺乏灵性。<br> 龙祈山如果一直这样没人关心、没人料理,那么爬山的人会越来越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雾弥漫</b></h3> 今天是入秋以来最凉爽的一天。从山脚一路停停歇歇往上爬,没有晒到太阳,仰望山顶云雾飘来飘去,看不到峰顶。看那飘移的云雾,不知道是云雾还是在下雨。因为我们到了佛手下再往上爬的时候,路旁的柴草都是带水的,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估计是我们再下面往上爬的时候,上面下过小雨。<br> 云雾弥漫,在山上的能见度就低。仅仅能看到前后左右比较近的地方,不像以前那样能登高望远。远山消失在云雾之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藤李(野生猕猴桃)</b></h3> GF很想摘一摘藤李(野生猕猴桃),我说早就给别人摘完了,许多人摘去烧烧酒,龙祈山的藤李在什么区域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路往上爬,爬到快到太空舱的时候,路的两旁有许多藤李的树,但是看了又看,觉得被摘得非常干净,一个不剩,所以有些失望。我们再太空舱休息了好长时间,然后去登顶,从顶上下来之后又在太空舱休息,这里空气好,平坦开阔。我在太空舱附近看了看,发现还有没有摘完的藤李,于是叫GF一起去摘,但是非常高,其实也是别人摘剩下来的,摘不到才剩下来的。我们借助锄头、椅子等工具勉强摘了一些,这也算是个意外,满足了一下心愿。我跟GF开玩笑说,你每次来龙祈山都有惊喜,上次是碰上了龙哥,给我们烧面条吃,这次是摘了藤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悟</b></h3> 当双脚踏上龙祈山 820.6 米的主峰,呼啸的山风裹挟着云雾扑面而来,瞬间模糊了镜片与视线。站在云雾深处的峰顶,忽然顿悟人生如登山:未知与迷茫常伴左右,就像这捉摸不透的云雾,但只要心怀坚定,一步步向上,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 “登顶时刻”。而那些被云雾暂时遮掩的风景,或许正是生活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惊喜,等待着我们拨开迷雾,去发现、去感悟。<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