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再续师生情

南飞的海鸥

<p class="ql-block">  六八年,我来到了桦甸金沙公社中心小学任音乐老师。我从吉林市为学校买回了一台脚踏琴,从此这个山沟里的学校就有了琴声,歌声。</p><p class="ql-block"> 我成立了一个小宣传队,无论春夏秋冬,都和学生抬着脚踏琴翻山越岭,田间地头为社员演出,一直没有间断。</p><p class="ql-block"> 刘艳丽是宣传队中的主力队员。后来,它考上了县文工团,走出了大山。</p><p class="ql-block"> 五十几年后,2025年,9月11日,已经定居香港的刘艳丽,回桦甸,承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八十岁的我应约参加。聚会的主题是:琴声再续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  会址设在桦甸市太乙生态园</p> <p class="ql-block">  参加聚会的还有当年在金沙公社任教的四位老师,分别从长春,吉林市赶来。</p> <p class="ql-block">  最右边是承办者刘艳丽</p> <p class="ql-block">  特约了艳丽的舅舅,原桦甸市财税局局长孙志忠,77届学长吕成。</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下汽车,53位同学已在门口列队夹道欢迎。刘艳丽和班长带头跑过来,拥抱了老师,我太激动了,于是和同学们一一拥抱,握手。</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争先和我拥抱</p> <p class="ql-block">仔细端详,还是小时候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有些名字对不上号了,但小时候的样子鲜活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入场了</p> <p class="ql-block">  会议开始,首先是班长,老师,来宾讲话。</p> <p class="ql-block">  大会主持:老班长柳迎军。</p> <p class="ql-block">  艳丽的舅舅孙志忠代表家长发言</p> <p class="ql-block">  陆毅鹏老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饱含深情</p> <p class="ql-block">  包迪老师句句心里话,很感人。</p> <p class="ql-block">  刘燕老师激动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 李文华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柳迎军精心创作,同学们深情朗诵:《琴声飞扬颂师情》。</p> <p class="ql-block">  我讲述“金沙公社第一台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回忆当年这些孩子学唱的第一首歌:“东方红”,我指挥全体齐唱</p> <p class="ql-block">仿佛又回到了当年……</p> <p class="ql-block">  艳丽为参加聚会的老师们和来宾颁发锦旗和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文艺演出开始</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王丽敏,王友甫</p> <p class="ql-block">  开场舞:今天是个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 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  请来了乐队和本市著名演员</p> <p class="ql-block">  班显荣</p><p class="ql-block"> 不愧为全国十大名票金牌得主,字正腔圆。</p> <p class="ql-block">  随伟刚演唱京剧选段</p><p class="ql-block">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桦甸市戏协黄主席演唱评剧</p><p class="ql-block">功底深厚</p> <p class="ql-block">  艳丽几十年的老朋友,恩师,唱功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桦甸市戏协副主席于泽春倾情高歌</p> <p class="ql-block">  艳丽师哥张玉忠一亮歌喉</p> <p class="ql-block">  赵震业深情朗诵我写的“一件珍贵的衬衫”</p> <p class="ql-block">  孙志忠音质非常好,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刘燕老师表演脱口秀</p> <p class="ql-block"> 李文华老师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纷纷上台演唱,还唱起五十年前我教给他们的歌。</p> <p class="ql-block"> 学生表演:旗袍秀</p> <p class="ql-block"> 美丽可爱的李雅琴,也是当年宣传队的主力队员,演唱评剧。</p> <p class="ql-block"> 王友甫高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声音浑厚!</p> <p class="ql-block">  董坤深情朗诵</p> <p class="ql-block">  柳迎军唱起样板戏,让我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王庆库唱起当年我教他们唱的歌,歌词记得真熟,这么多年了,还念念不忘,让我感动。</p> <p class="ql-block">  刘忠放声高唱</p> <p class="ql-block">  贺华唱出了“青藏高原”的高音!</p> <p class="ql-block"> 肖丽人美歌甜</p> <p class="ql-block">  王丽敏主持非常优秀,诗朗诵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 滕会文演唱了难度很大的“梅花赋”</p> <p class="ql-block">  周福和刘桂湘的二人转很地道</p> <p class="ql-block">  艳丽唱了梨花颂,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 我也跳了舞</p> <p class="ql-block"> 舞出自信!</p> <p class="ql-block"> 艳丽领唱我指挥,唱起当年我教他们的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看到当年的学生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  师生情深</p> <p class="ql-block"> 想起了当年</p> <p class="ql-block"> 好亲切</p> <p class="ql-block"> 师生情谊永存</p> <p class="ql-block"> 还像当年那样直爽</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丫,现在都是奶奶级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  演出多正规!</p> <p class="ql-block"> 声情并茂</p> <p class="ql-block">  师徒连手,高水平的演唱!</p> <p class="ql-block">  会场里,同学们的精神多集中。</p> <p class="ql-block"> 为大会默默奉献的几位同学,没有他们的付出,哪能有这样成功的聚会?!他们是:大会承办,刘艳丽;文字创作,大会主持:柳迎军;剧务,李雅琴;代表发言:肇宝国;节目主持:王丽敏,王友福。你们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要走了,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 留下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一张五十年前的照片,一张其中的部分人现在的照片,感叹岁月如梭啊!</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23岁</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我——81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特殊的聚会,五十几年了,孩子们还能想到我,还记得我把琴搬到山沟的不易。他们说我:“用琴声播下了音乐的种子,让我们听懂了时代前行的沉重脚步,人间的真情和冷暖。让我们领略了脚下的路多难,人生的路更难,更真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p><p class="ql-block"> 这一台琴的出现,不仅是我们学生的快乐,更是金沙公社文化生活的精神大餐。</p><p class="ql-block"> 我们接过老师搬来的琴,从安静的教室,搬到了热火朝天的田间,我们从琴声里跳动的音符,得到了歌唱的启迪。我们,琴,老师是前世的爱,今生的缘!</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这飞扬的琴声吧,记住它,我们脚下的路更宽阔,我们的生命更灿烂!</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这位弹琴的人吧!是您教会我们用歌唱响世界,用妈妈的情怀移走我们人生的道道险关,音符永远和我们的脉搏一起跳动”!</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多次抑制不住任泪水流淌。这让我重新审视我的人生之路,重新审视我在农村八年的教育生涯。我更加认识了把青春的汗水留在那闭塞的山沟的意义,认识到了自己的青春没有白吃苦,白挨累,我的青春没有虚度!</p><p class="ql-block"> 这些孩子大部分是我小学教了五年音乐,初中教语文,高中教物理,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淳朴和求知欲是我能坚守在农村三尺讲台八年的力量和支撑!</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此生最美好的遇见!</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大山沟里的孩子们!我永远深爱着你们!</p><p class="ql-block"> 谢谢重情重义的刘艳丽!</p> <p class="ql-block">  我一次次流下激动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谢谢艳丽的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 不可复制的岁月之痕</p> <p class="ql-block"> 精致的锦旗,宝贵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纪念——宝贵的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的遇见吧!</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的东道主刘艳丽</p> <p class="ql-block">  柳迎军,王友甫,肇宝国</p> <p class="ql-block"> 王丽敏,李雅琴,曾令芝,刘桂湘</p> <p class="ql-block">  滕会文,贺华,郭秀兰,马桂娟</p> <p class="ql-block">  赵震业,刘忠,王忠远,杜焕荣</p> <p class="ql-block">  董坤,于永才,孙秀章,程玉</p> <p class="ql-block">  赵玉春,董晶,刘玉英,何秀芬</p> <p class="ql-block">  王庆库,马志文,宋君勇,郑鹏远</p> <p class="ql-block">  彭玉花,董秀霞,郭金凤,肖丽,肖君辉</p> <p class="ql-block">  郭佳学,孙志忠,吕成</p> <p class="ql-block">  当年陪伴你们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青春留在了金沙</p> <p class="ql-block">附:《金沙公社的第一台琴》</p><p class="ql-block"> 《一件珍贵的衬衫》</p> <p class="ql-block"> 金沙公社的第一台琴</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秋天,我来到了桦甸县金沙公社中心小学任教。这个时候这里还没通电,很闭塞。学校安排我教全校的音乐课。那时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材,当时允许唱的只有语录歌和样板戏,而且无处</p><p class="ql-block">找歌谱,学校没有任何乐器。我虽然小时候练过琴,但从没想过当音乐老师,所以觉得困难重重,不知该如何完成这个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向学校提出了买台琴的要求,这个山村的人从没见过琴。校领导请示了公社,公社还好,批准了这个要求,于是派我去吉林市买琴。</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了河南街吉林市唯一卖乐器的文化用品商店,琴的种类有限,我带的钱有限,最后挑了一台最小的脚踏风琴,花了 150 块,在当时确实是不小的数字,相当于一般人五个月的工资呢!</p><p class="ql-block"> 那时交通不便,没有车。跑了好多地方终于找到一辆“倒骑驴”人力车,花了五角钱,他帮我把琴运到了长途汽车站。可是这个有一米长,一米多高的琴,足有四五十斤重,又不像米袋子,能背。就是</p><p class="ql-block">从车站门口运到检票处我也很吃力,四顾左右,求助无门,我咬咬牙,自己搬!于是我简直就是一寸寸地挪,我想总会搬到地方的,使足全身力气 用腿挤着,用肚子顶着,用胳膊夹着,一步步地挪。当时一</p><p class="ql-block">是恨自己力气太小,要知道那时 我的体重还不到一百斤。二是多么盼望能遇到一个认识的人解解我的急啊!总算挪到了检票口,松了一口气。可是人家嫌我的琴占地方,非要我补一张票。当时我真的没有</p><p class="ql-block">钱,也想给学校省点钱,就央求人家,说我是大山沟的,好不容易买了台琴,那里的人都没见过琴,让他们看在山区孩子可怜的份上给我们省下这张车票吧!费尽了口舌。还好,一个小伙看我一个弱女子,</p><p class="ql-block">满脸汗水,一个人运这台琴,心生同情,扛起了琴放到了车上,替我说情,还记得他说:“一看这人就是个知青,和我妹一样,下乡不容易,别难为她了”!我当时感动极了,眼泪几乎掉下来,一个劲道谢。</p><p class="ql-block">那人真好,还嘱咐司机到桦甸帮我拿下来。</p><p class="ql-block"> 到了桦甸,司机帮我卸下了琴,然后问我还有多远,我无奈地说“还有 50 里”。他摇摇头叹口气说“你可咋拿呀”……我也是一筹莫展,看着放在停车场的琴,我连把它运到去金沙的汽车那的能耐都没</p><p class="ql-block">有,去金沙的车就要开了,真急人!我扔下琴去找车站的负责人,他正在调度车辆,没理我,结果我眼看着去金沙的车开走了。那时每天只有一趟开往金沙的车。只能等第二天的下午了。我顿时上火了,我去哪住,琴往哪放?我真的想哭一场了。没办法就只能再三央求那个6负责人。他也可怜我,就说“你先在这等等,如果有去金沙的大货车我帮你求求”。还有一线希望,我松了口气。因为一是没地方存放琴,二是我真的没钱住旅店。就这样我一直抱着希望在盼。下午三点多了,也没有往金沙去的车,我在想:饭我可以不吃,但我一个年轻女人 ,总不能蹲在停车场过夜吧?那我能去哪呢?那个人告诉我:“够呛了,不会有车了,想你的办法吧!”我真的没了主张,但我想无论如何我好不容易买的琴,又是公社唯一一台来之不易的琴,豁出去了,我就在停车场呆一夜。不会有那么多坏人吧……看到客运站也要下班了,我的心好慌,就一劲劝自己,不能怕。</p><p class="ql-block"> 唉!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时一辆大货车要去金沙的方向,但不进村</p><p class="ql-block">里,不管那么多,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好高兴,琴装上了车,驾驶室没地方,还有一个搭车的人 ,我就爬上货车顶上扶着我的琴勉强坐下。一路山道,几次险些掉下去,又是深秋,很冷,坚持到了金沙附</p><p class="ql-block">近,人家要往岔路拐了,就把我放在了公路旁。</p><p class="ql-block"> 在大货车上,又紧张,坐姿又不好,拽着琴的手始终不敢放松,</p><p class="ql-block">现在下来了,腰酸腿疼,胳膊麻木,活动了一会,不敢耽搁。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天渐渐黑下来,我必须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回到村里。</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能看到进村的金沙桥了,村边的房子也看见了,但至少还得有二里地的距离。一天没吃东西了,又饿又累又上火,已精疲力尽,实在是很难坚持了。我想把琴放在公路边,我回去叫人,可又担心琴被别人拿走,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没办法,还得下决心自己搬。我</p><p class="ql-block">还是用肚子顶着,用腿垫着,用胳膊夹着,一点点往前挪。可是走了没几十米,就搬不动了。我想在地上拖,但一是没绳子,二是怕拖坏,我试着背,可怎么也背不起来。四棱四角的琴,手无处握,没办法,我把已经破烂的包装拆掉,这样我就可以蹲下用肩膀扛了。可是我这点小劲,扛不起来,但能弓着腰走几步,我就几步一歇,然后交替地使用我原来的方法,后来啥法都干不动了,我就先抬起一头挪出一步,再抬那头挪一步,这时我多么盼望有人经过这里,不帮我抬,帮我回村里报个信也好啊!可是偏偏就没有。我不抱幻想了,就想:反正走一步就离目的地近一步,总会到达的。还剩几十米了,我坐在了地上,不想起来。心里一阵翻腾:我的路多难啊!今天难,可以前我走过的</p><p class="ql-block">人生路不是比今天的山路更曲折不平吗?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知不觉涌上心头……坐了大约十几分钟,必需起来走这最后的几十米。</p><p class="ql-block"> 人的潜力是很大的,被逼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支撑你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终于进村了,村口的铁匠铺的师傅先发现了我,不一会,邮电所的,招待所的,卫生院的好多人围了过来,大家对这台琴左看右看,孩子们更是奔走相告,好不热闹。在大家的帮助下,把琴抬到了学校,我的任务总算完成了。这时我才觉得浑身疼痛,饥饿难耐。低头看,不知何时裤子划了一个大口子,卷起裤腿一看,小腿上一大块伤,还在出血。看看胳膊,青一块紫一块的。衣服,鞋满是泥土,因为我拿不动,只好用身体帮忙,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弄坏的全然不知。</p><p class="ql-block"> 从此,这个闭塞的山村就有了琴声。我上课时,常常在窗外围满了人,有的是从十几里外赶来的。他们看得、听得很投入。我开始操琴上课,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给一年级孩子上课的情景:教室是土坯草房,一间教室就十几平米,桌椅是用木板钉的,长条的。高一点的是桌子,低一点的是凳子,一间教室顶多坐二十人。一大群孩子们像蚂蚁搬家似的把琴抬进了教室。孩子们端坐在那里,看得出很兴奋,很好奇,眼神里透着渴望。我心动了,觉得生活在这里的孩子真苦,又为我能给他们带来些新鲜东西而欣慰。于是,我先弹一遍“东方红”,问孩子们会不会唱。“会”,“不会”,参差不齐。我就决定从学唱“东方红”开始。我让学生跟着我,我唱一句他们唱一句,于是我边弹边唱“东方红——唱”,没想到学生也唱“东方红——唱”,我急了,说:“你们别说唱,重来”!我又唱“东方红——开始”,孩子们又唱“东方红——开始”,唉!这可怎么办?急得我一头汗。我的音乐课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我教他们当时可以唱我又会唱的歌,主要是样板戏。不久,我们学校里每天都有嘹亮的歌声了。我组织了一个小宣传队,孩子们真棒,排了好多节目,经常在公社大礼堂演出,十里八村的农民都来观看,热闹非凡。我们还上田间地头演出,活跃在公社的十几个大小生产队。当然,每次演出都要和学生抬上这架琴,翻山越岭,就是数九寒天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我们也不间断。没有场地,就露天在场院演,为了伴奏,我的手几次被冻出了大白泡。但当我看到那从没看过琴,从没听到过琴声的农民那专注的神情,不顾严寒争相观看的热情时,心里很甜。</p><p class="ql-block"> 这台琴一直伴了我五年,我和它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感情。我感谢这台琴,帮助我完成了教学任务;感谢这台琴活跃了公社的文化生活;感谢这台琴,给我那段艰苦的山村生活增添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一件珍贵的衬衫</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十月,我结束了八年的农村生活,调往县内四中,就要离开这大山沟了,还真的舍不得。因为我已和这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曾给了我许许多多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帮助。我的家就在学校,每天放学后,家里总是挤满了学生。我做饭,总有学生蹲在灶前帮我添柴禾;看见我挑水,总有人抢下来替我挑到家中。多少个晚上,我和学生们点着昏暗的小油灯 ,坐在那谈天说地,很远就能听见一阵阵笑声和歌声从我家传出。虽然在那小山沟沟里,生活很苦,又很寂寞,但我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有这些淳朴的孩子们与我为伴。</p><p class="ql-block"> 我要搬家走了,记得那一天,几十名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我家,站满了屋里屋外,但谁也不说话,许多孩子眼里含着泪。看到这情形,我心里很难过。这时,班长站出来,交给我一个包,说:“许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凑钱给你买的纪念品。”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橘黄色绣花的确良衬衫,那个年代的确凉</p><p class="ql-block">就是最好的面料了,这么贵的东西,孩子们哪有钱哪!可面对孩子们诚挚的眼睛,我不能拒绝,止不住潸然泪下。我知道,这是孩子们用家里的鸡蛋换的钱。一个能换七分钱,这件衬衫起码要 300 个鸡蛋。那年头,农民靠挣工分换口粮,记得一个</p><p class="ql-block">劳动力起早贪黑一天只能挣 12 分,而一分才合几分钱还不够换全家的口粮。靠养鸡养猪打柴换点油盐。所以一般人家一年到头看不到钱。而且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卖衬衫的,几个孩子带着大家的嘱托,往返一百里山路步行去县城买的。这衬衫凝聚着几十名学生和家长的多么厚重的情谊啊!</p><p class="ql-block"> 我哽咽了,连声谢谢都不能连续说出来。我搂起身边一个孩子,哭了,这一下,屋子里的孩子们全涌过来,争着搂抱着我,几十个孩子抱作一团索性放声哭起来……外面的车在催促我,只好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他们。当汽车开起来后,孩子们跟在车后面跑,一直到车过了桥上了国道,他们才停下来,久久地伫立在那里向我招手。我泪眼模糊地看着他们越来越看不清的身影,踏上了前往桦甸的路……</p><p class="ql-block"> 这件珍贵的衬衫,我一直没有穿,他跟着我从金沙到桦甸,从桦甸到吉林,几经搬家,我都完好地保留着它,保存着这份来自大山沟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想来,送我衬衫的孩子们如今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每每看见这件不寻常的衬衫,还是会让我想起他们那一张张朴质,憨厚的脸,想起这份真挚的情谊怎能不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