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次旅程穿梭于中式古韵与欧式典雅之间,一步一景,仿佛翻阅一部立体的建筑史书。在晴空下走过青石板路,触摸百年雕花窗棂,聆听风穿过屋檐的低语,历史的厚重与旅行的轻盈在此刻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学良将军的雕像矗立于广场中央,军姿挺拔,目光坚毅,背后是蓝天与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群。我驻足凝望,仿佛看见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雕像前游客往来,有人静静瞻仰,有人轻声讲述将军的传奇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庭院深处,灰瓦白墙间绿树成荫,雨水刚歇的石板泛着微光,倒映出屋影斑驳。几处游人穿行其间,或拍照留念,或静坐长椅,享受片刻安宁。一座石拱门静静伫立,斑驳的石块诉说着时光流转,我亦从门中穿过,如同步入旧日光阴。</span></p> <p class="ql-block">经过假山门洞便进入大青楼,这是张氏帅府建筑群的主体,由张作霖迁入办公,张学良继任后继续使用,成为东北军政决策中心。建筑采用青砖砌筑,外观为仿罗马式风格,内部装饰中西合璧,外部浮雕工艺精湛,内部保留老虎厅等历史场景,总建筑面积约2460平方米,兼具防御功能(如假山门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处庭院与厅堂内,雕梁画栋、彩绘门窗、石狮镇守、福字高悬,无不彰显传统工艺之精妙。绿色窗格透出竹影婆娑,红色门帘随风轻摆,石雕上鹿鹤同春,寓意吉祥绵长。老虎厅前,标识牌详述过往,室内两只虎标本威然端坐,与皮质沙发、山水挂画共构一段尘封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馆藏之内,瓷器琳琅满目,博古架上青花婉约;玻璃展柜中红布覆物,神秘而庄重。天花板上的彩色玻璃洒下斑斓光影,欧式回纹地砖与罗马柱并存,东西方美学在此悄然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在1931年的时候,张氏帅府的大门被穷凶极恶的日本关东军给砸开了,他们闯入帅府,将里面的东西都搜刮一空。</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张学良的卧室里,放着一个保险柜,日本鬼子认为,这个保险柜里一定装着不少好东西,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好不容易撬开了保险柜,却发现里面只有一枚“冤大头”银元。</p><p class="ql-block">这群日本兵傻了眼,他们想不明白,张学良为何要将一枚银元锁在保险柜里?难道这枚银元对于张学良来说,是有着什么特别的意义吗?</p><p class="ql-block">当时,那群日本兵的疑惑,一直到张学良晚年的时候,才终于被揭晓。那一年,张学良在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他突然就想到了这枚银元。</p><p class="ql-block">虽然这枚被日本兵带走的银元,早已经是下落不明了,但张学良却对它记忆犹新,因为这枚银元让张学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那个时候开始,突然变得迷信起来,开始相信了一切有因有果,相信了鬼神之说。</p><p class="ql-block">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需要从一个人开始说起。这个人名字叫杨宇霆,他是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左膀右臂之一,虽然后来张学良杀了杨宇霆,但其实曾经他们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杨宇霆还亲切地管张学良叫“小六子”,张学良也对他很是敬重。</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何后来张学良要杀了杨宇霆呢?这还需要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开始说起。</p><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人想要让张作霖为自己所用,想要让张作霖将东北交到他们的手上,虽然张作霖是一个大老粗,而且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但他却没有选择当卖国贼。</p><p class="ql-block">于是,日本人一看,他们说服不了张作霖,就想要除掉他。当时,是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策划了这起谋杀案,日本人在张作霖乘坐的列车会经过的沈阳皇姑屯站,预先埋设了炸药,张作霖经过的时候就被炸死了。</p><p class="ql-block">张作霖在当时,是东北三省的老大,随着他的离世,东三省也随之乱了起来。当时,年纪轻轻的张学良得知父亲被炸死后,他来不及悲伤,就马上开始接过父亲的担子,开始整理东三省的事务。</p><p class="ql-block">虽然张作霖死了,但是,他手下的人还在,也算是给张学良留了不少心腹,其中之一就是杨宇霆。说起来,当时奉系内部对于张学良继承大帅之位,也是存在着很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张学良太年轻了,他也没有什么资历。</p><p class="ql-block">说白了,当时的张学良,除了是张作霖儿子这个身份外,其实他没有什么能压得住局面的优势。</p><p class="ql-block">不过,当时奉系里面话语权最大的人,一个是张作相,一个是杨宇霆,他们也都是很早之前,就跟随着张作霖的人,当时奉系内部,就有不少人支持从他们二人之中,选出来一个人继承大帅之位。</p><p class="ql-block">其中的张作相,虽然从名字上来看,他和张作霖就差了一个字,不过,这两个人可不是亲兄弟,张作相出身和张作霖差不多,两个人都是从底层小人物,一路摸爬滚打,才在东北打下了“江山”,所以,在奉系的队伍里,除了张作霖之外,张作相绝对是能排第二的。</p><p class="ql-block">杨宇霆曾经在日本留过学,他后来回到东北后,因为他有文化,而张作霖虽然作为一个大老粗,但他也是很欣赏有文化的人,所以,杨宇霆很快就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在当时的奉系队伍里,杨宇霆虽然实力不如张作相,却也是有着一群自己的亲信。</p><p class="ql-block">说起来,别看除了张作霖之外,张作相的实力最强,但是,他和张作霖却有着过硬的交情,他也是一路跟着张作霖打江山,看着张学良长大,所以,张作相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二心,他一心只想着给张作霖报仇,并且他很支持张学良继承大元帅之位。</p><p class="ql-block">相较而言,虽然杨宇霆也是张作霖的心腹,是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左膀右臂,但是,杨宇霆却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当然,他也没想着要发动政变,想要夺走张学良的大帅之位。而是任由张学良在张作相的辅佐下,就这样成为了新一任的“东北王”,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觉得,虽然杨宇霆没有表态,但是,他没有反对,就说明他是默许张学良当大帅的,他还是愿意去辅佐张学良的。</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然,杨宇霆的这个人野心非常大,他的祖籍在河北唐山,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杨宇霆自己非常努力上进,他在16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然后又去了日本留学。</p><p class="ql-block">他回国之后,就直接来东北投靠了张作霖,因为他有文化又有头脑,很快张作霖手底下的队伍,就在杨宇霆的治理下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杨宇霆对于张作霖的贡献,主要是下面这4件大事,分别是:建立东北海军、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奉天兵工厂。</p><p class="ql-block">要知道,就是因为这4件大事,直接让张作霖坐稳了“东北王”的位置,即使有日本人在这里抢地盘,也是比较安稳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张作霖对于杨宇霆也是非常信任的,甚至很多文件,张作霖都是直接让杨宇霆看着办,这也让杨宇霆成为了奉系里面的核心人物。</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杨宇霆也没有想过要“篡位”,而是努力帮着张作霖搞内政,搞经济,要知道,当时的奉系军队,已经有了现代化军队的架势,实力也是越来越强,所以,日本人才会在收买不成功后,觉得张作霖是一个威胁。</p><p class="ql-block">时间久了,杨宇霆也变得越来越膨胀,因为他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渐渐地杨宇霆就觉得,如果没有自己,那么,东三省根本就不可能变成今天这般繁荣的局面,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p><p class="ql-block">但他从内心深处,还是很敬重张作霖的,虽然有张作霖在,他杨宇霆永远无法“当老大”,但他却觉得,自己跟着张作霖干,也会成就一番大事业。</p><p class="ql-block">说白了,就是杨宇霆被张作霖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了,他也很佩服张作霖,能从一个苦孩子,就这么一路闯荡,变成了“东北王”。</p><p class="ql-block">不过,虽然杨宇霆欣赏张作霖,他愿意为张作霖卖命,愿意在张作霖的手底下干活,但并不代表,张作霖去世后,他还愿意辅佐张学良。</p><p class="ql-block">因为张作霖去世的时候,张学良才20多岁,在杨宇霆的眼里,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就突然当了“东北王”,成为了奉系军队的元帅,怎么看都是不合适的。</p><p class="ql-block">当然,他也不是说想要坐上大元帅的位置,他是觉得张学良能力不够,没有办法去对抗日本人,给张作霖报仇,而且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已经崛起了,他觉得张学良也没有能力去应对蒋介石。</p><p class="ql-block">所以,他才会没有站出来支持张学良。不过,其实他不知道,张学良其实也对他有意见。因为当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就准备调集兵马,直接去找日本人拼命。</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张作相,已经开始剑拔弩张了,但是,杨宇霆却将他们给拦下了,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们去找日本人报仇。</p><p class="ql-block">杨宇霆认为,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稳住日本人,然后从日本人手里骗取更多的武器和钱,这样一来,等到奉系军队彻底壮大了,那个时候,才是报仇的最好时机。</p><p class="ql-block">说起来,人家杨宇霆说得也没错,但是,这些话在当时,张作相和张学良却认为,这是杨宇霆害怕日本人,认为杨宇霆向日本人妥协了。</p><p class="ql-block">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学良就不再相信杨宇霆了。而且杨宇霆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当别人都管张学良叫“少帅”的时候,他却从来不这么称呼张学良,甚至是在公开场合,他也是直接管张学良叫“小六子”。</p><p class="ql-block">这让张学良觉得,杨宇霆压根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于是,张学良就认为,杨宇霆太狂妄了,他也开始担心,有一天会被杨宇霆夺权。</p><p class="ql-block">不过,毕竟杨宇霆也是跟着张作霖打江山的,而且他也的确是很有才华,所以,遇到一些大事的时候,张学良还是会征求杨宇霆的意见。</p><p class="ql-block">结果渐渐地,张学良却发现,杨宇霆开始在奉系中壮大他自己的实力了,当时,在东三省的很多要职部门里,都有杨宇霆安插的自己人。</p><p class="ql-block">而且在当时,张学良意识到,凭着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打不过日本人,所以,他想要归顺国民党,投靠蒋介石,想要借助国民党的力量杀日本人,给父亲张作霖报仇。</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有了这个心思后,他就将这件事,分别告诉了张作相、杨宇霆这些核心成员,不过,杨宇霆却极力反对,杨宇霆认为,东北形势很好,不应该将张作霖多年的心血拱手让人,而且他也不认为,蒋介石就是一个“明主”。</p><p class="ql-block">当时,杨宇霆和张学良也是争论了很长时间,张学良很生气,他觉得杨宇霆不理解自己,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对杨宇霆动杀心,还是想要让杨宇霆能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但张学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结果却被杨宇霆给误解了,杨宇霆觉得,张学良的身上,没有一点张作霖的气魄和傲骨,他开始打心眼里看不上张学良,于是,他便经常嘲讽张学良,说他“不中用”。</p><p class="ql-block">同时,杨宇霆得知张学良开始“吸大烟”后,他也是拿这件事大做文章,认为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沾了一身坏毛病,他更加觉得张学良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了。</p><p class="ql-block">终于,张学良也受不了了,他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或许有一天,杨宇霆就真的要篡位了,于是,张学良冒出了想要杀死杨宇霆的想法。</p><p class="ql-block">于凤至得知了张学良的心思后,她便和张学良说,奉系里面有很多杨宇霆的心腹,如果想要斩草除根,那么,一定要早做打算。</p><p class="ql-block">张学良虽然有这个想法,但他却还是有些不忍心,于是,他想了想,便拿出来一枚银元,和于凤至说,杨宇霆是死还是活,就交给上天决定吧。</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张学良说,如果硬币是正面朝上,那么,杨宇霆就一定要死。说完,他就将银元抛向天空,结果银元落地后,真的是正面。</p><p class="ql-block">之后,张学良又如此做了2次,结果3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下子,张学良感到,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p><p class="ql-block">但张学良却还是有些不死心,他便又继续说,如果是背面,才杀了杨宇霆。说完,他又开始抛银元,结果没想到,又是连续试了3次,结果却都是背面。</p><p class="ql-block">这下子,原本不相信鬼神之说,从不迷信的张学良,也开始相信真的有天意。于是,他就下定了决心,要除掉杨宇霆。</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晚上,张学良派人将杨宇霆叫到了大帅府,杨宇霆不疑有他,便来到了张学良的书房,张学良随手递了一份文件过去,杨宇霆还以为,张学良是又遇到了什么大麻烦,于是,他就打开文件袋,想要看看里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结果这个时候,随着一声枪响,杨宇霆应声倒地,开枪的正是张学良,他终于还是选择杀掉了这个虽然有用,但是却对自己构成了一定威胁的“老臣”。这件事之后,张学良没事的时候,就会打开保险柜,看一眼那枚决定了杨宇霆生死的银元,每一次他都是感到后背发凉。</p><p class="ql-block">所以,等到张学良离开帅府的时候,他也没有带走这枚银元。后来,张学良投靠了蒋介石,结果却从30多岁的时候,就被蒋介石给关了起来,包括后来蒋介石去台湾,都没忘记将他带去台湾,对他进行关押和折磨。等到张学良晚年,他想到当年杨宇霆告诉的那些话,他想到杨宇霆说蒋介石不可信,他这才幡然醒悟,当然,一切都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墙上的瓷砖绘有花卉藤蔓,绿叶红花间尽显匠心。而远处欧陆风建筑耸立广场,钟楼报时,阳台对称,新旧交映,别具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从欧式建筑的大青楼出来,前面就来到二层中古建筑,这便是小青楼。</p> <p class="ql-block">小青楼建于1918年,地处帅府花园中心,有“园中花厅”美誉,专为五夫人寿氏(张作霖最宠爱的夫人)而建,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凹字形楼体融合西洋雕饰与中国传统工艺(如木雕、砖雕),门窗饰以花鸟镇石砖雕,内部28幅雀替木雕以梅、柳、兰为主题,艺术价值较高。</p> <p class="ql-block">由小青楼向东走出福字门楼,就是一个单独的红楼二层建筑,位于少帅府北巷内,与张氏帅府仅一墙之隔。赭红色二层日式小楼,人字梁屋顶搭配西式仰瓦,占地547平方米,设有舞厅、琴房、卧室,餐厅等功能区。虽有餐厅但无灶房,据说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私奔,于凤至肯定是不乐意的,但在当时大户人家三妻四妾也正常,又碍于张学良的地位和形象,大度的为她在张府门外另建一厢房,但不肯建灶房,寓意是禁止赵小姐另其炉灶。</p><p class="ql-block">赵一荻在此居住至1931年,期间诞下独子张闾琳。</p><p class="ql-block">赵一荻1912年生于中国香港,父亲赵庆华为北洋政府高官,16岁在天津舞会与张学良一见钟情。1928年私奔至沈阳,家族除名,以秘书身份陪伴张学良,无正式名分。1964年与张学良正式结婚,陪伴其经历54年幽禁,2000年病逝于美国。</p> <p class="ql-block">从赵一荻故居出来,走出少帅府北巷尽头,一栋门面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沈阳金融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