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一,二 日</p><p class="ql-block">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免税店灯光还在身后流转时,我们已经推着行李箱踏上了飞往墨尔本的航班。9 月 1 号晚上 9 点多,引擎的轰鸣划破夜空,将北半球的夏末余温抛在身后 —— 这是我第三次奔赴澳洲,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在心愿清单里躺了三年的北领地红土与西澳荒野。</p><p class="ql-block">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像一场混沌的梦,墨尔本转机停留了好几个小时, 我们花了30多澳币在机场草草吃了一碗味道很难吃的云吞面,再登机时,窗外的云层已经染上了南半球初春的暖色调。当空乘提醒 “即将抵达北领地” 时,大家都扑到舷窗边的 —— 傍晚的阳光正以 45 度角斜切下来,远处的荒漠像铺展的赭色绒毯,而艾尔斯大岩石就那样突兀地矗立在中央,不是寻常岩石的灰褐,是近乎燃烧的鲜红,仿佛一块被太阳吻过的宝石,在苍茫天地间格外扎眼。同行的朋友举着相机连拍,快门声在安静的机舱里格外清晰,没人再抱怨旅途的漫长。</p><p class="ql-block">降落在艾尔斯岩机场时,暮色已经漫过跑道。度假村的免费巴士早已等在出口,车身印着乌鲁鲁的剪影,与远处天际线的岩石轮廓遥相呼应。几分钟后,EMU 公寓酒店终于到了.</p><p class="ql-block">办理入住时,我们早已被疲惫攫住,只想赶紧扑到床上。推开公寓门的瞬间却悄悄松了口气:开放式厨房、洗衣机、烘干机,甚至阳台上还有折叠桌椅,设备齐全得超出预期 —— 要知道,这晚近 800 新币的房价,在这片独此一家的度假村已是 “标配”。放下行李, 我们强撑着劲头去了中心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据说币墨尔本贵了近一倍,奶酪, 面包、火腿肉, 新鲜蔬菜成了购物车的主角。回到公寓我们三个女生做了米饭,炒菜, 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忍不住感叹: 有齐全的厨房和会做饭的同伴,把疲惫的旅途过成惬意的小日子真好。</p><p class="ql-block">吃完饭, 夜空已经缀满了星星。想起飞机上初见的那抹鲜红 —— 这场初春的红土之旅,才刚刚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九月三日。</p><p class="ql-block">凌晨五点的北领地还沉在墨蓝色的寂静里,EMU 公寓酒店的路灯在冷风中泛着淡白的光,我们裹着厚外套匆匆走向集合点时,专车的车灯已经刺破了晨雾。座椅还带着夜的凉意,车窗外的荒野只有模糊的轮廓—— 今天的行程,是骑骆驼的追日出之旅。</p><p class="ql-block">十分钟后,车停在一片低矮的白色建筑前,骆驼农场的导游已经在等候,她简单介绍了注意事项, 就分配2人一匹骆驼. 当我们踩着鞍子上去, 导游指示道“抓好驼鞍前面的扶手,起身时身子往前倾,千万别往后仰!” 他边说边拍了拍身旁骆驼的脖颈,那只巨兽忽然打了个响鼻,长长的睫毛在晨光熹微中颤了颤。同行的人被分成2组, 我和朋友被分到第三,第四匹. 驼峰上铺着赭红色的绒垫,毛发间还沾着昨夜的露水。</p><p class="ql-block">当导游牵着第一头骆驼迈开步子,整个队伍便跟着缓缓挪动起来。骆驼的步伐比想象中稳当,只是起身时的颠簸让人心头一紧,随即就陷入了慢悠悠的节奏里。脚下的草甸崎岖不平,枯黄色的野草没过骆驼的蹄子,远处的灌木像一个个沉默的剪影。最前头的导游正和驼背上两位美国女孩聊得火热,她们的笑声混着蹄声,在清冷的晨风中散开,倒让这荒野多了几分生气。</p><p class="ql-block">不知走了多久,原本墨蓝的天空忽然泛起一层淡粉,像被谁悄悄晕开了颜料。我抬头望去,东方的天际线正一点点变红,从浅橘到绛粉,再到近乎燃烧的赤红,连云层都被染成了鎏金色。风似乎也变暖了些,吹在脸上带着初春的温润。就在这时,我忽然指着地面惊呼 —— 逆光中,骆驼队伍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像一串移动的墨色音符,脚下的野草、远处的矮树都成了透明的剪影,边缘还镶着一层淡淡的金光。天地间仿佛只剩下红的天、黑的影、金的光,那一刻竟有些恍惚,不知是在现实里,还是闯入了某个遥远的梦境。</p><p class="ql-block">导游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的地平线:“快看!” 话音刚落,一轮红日便猛地跃了出来,金色的阳光瞬间洒满荒野,骆驼的毛发泛起细碎的银光,连空气里的尘埃都成了可见的光点。大家赶紧举着相机不停按快门,嘴里念叨着 “好美”,“好美”!导游也贴心地帮我们拍照. 看着眼前的红土、朝阳与骆驼队,忽然懂了这场清晨跋涉的意义 —— 有些风景,本就该在这样的静谧与等待中遇见。</p> <p class="ql-block">早餐的余温还未散尽,我们便驾着新租的车驶入了北领地的赤土旷野。从文化中心略带遗憾的参观中走出后,车轮碾过蜿蜒的砂石路,玛拉步道的入口已在不远处静静等候。这条被当地导游称为 “最温柔的朝圣路” 的步道,以平缓的坡度缠绕着艾尔斯岩的基底,脚下的路径由红褐色碎石与浅灰色沙砾铺就,偶尔能瞥见几丛贴地生长的银灰色灌木,叶片上凝结的晨露折射着初升的阳光,像撒在路途中的碎钻。</p><p class="ql-block">步道两侧的景色随脚步缓缓铺展,最震撼的莫过于始终伴随左右的艾尔斯岩 —— 这块被原住民称作 “乌鲁鲁” 的庞然大物,如同沉睡在红土中的巨兽,占据了整个视野的核心。它并非单一的红色,而是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泽:靠近地面的部分因常年风雨侵蚀,泛着深沉的赭石色;中部则是明艳的砖红,在正午阳光直射时几乎要灼伤人的眼睛;顶端却又晕染着淡淡的橘黄,仿佛被落日提前亲吻过。岩石表面并非光滑平整,而是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沟壑与凹痕,有的如刀削斧凿般笔直,有的则蜿蜒如蛇,那是亿万年来雨水冲刷与风力侵蚀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从地质构造来看,艾尔斯岩属于石英砂岩地貌,形成于约 4.5 亿年前的元古代。它并非凭空矗立,其主体部分深埋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仅占整体的三分之一,就像一座冰山的顶端。岩石内部的石英颗粒紧密结合,形成了坚硬的质地,却也在长期的地质活动中产生了细密的节理。这些节理成为了雨水渗透的通道,逐渐将岩石切割成不规则的块状,造就了如今表面沟壑纵横的模样。更神奇的是,岩石中含有赤铁矿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在氧化作用下呈现出红色,且会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深浅,清晨与黄昏时的艾尔斯岩会泛出温暖的金红色,而正午则转为浓烈的赤红。</p><p class="ql-block">对于这片土地的原住民 —— 阿南古人来说,艾尔斯岩不仅是一块巨大的岩石,更是 “梦创时代” 祖先留下的神圣印记,承载着他们的历史、文化与信仰。在阿南古的传说中,艾尔斯岩是祖先们在创造世界时留下的实体化身,岩石表面的每一道沟壑、每一处凹陷都对应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比如,岩石西侧的一道深沟被认为是祖先在追逐猎物时留下的足迹,而某处凹陷则是女神孕育生命的象征。玛拉步道所环绕的区域,是阿南古人传统领地的核心部分,他们在此进行宗教仪式、传授生存技能,岩石与周围的土地、水源共同构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基石。即使在今天,阿南古人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会向游客讲述岩石的故事,也呼吁人们尊重这片土地的神圣性。</p><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前行,风穿过岩石的缝隙,发出低沉的呼啸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我们顶着烈日仅仅走了一小段. 艾尔斯岩,红色的身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是地质演化的奇迹,也是原住民文化的活化石,在北领地的旷野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意外拍到一只鸟。它叫刺颊垂蜜鸟,生活于干旱和半干旱的灌木丛或草地,主要以花蜜,蔬果,昆虫,爬行动物,甚至小鸟等为食.</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还带着几分炽烈,我们的车稳稳停在 Talinguru Nyakunytjaku 的停车场。空荡荡的场地里只有我们一辆车孤零零地卧着,轮胎碾过碎石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心底忍不住泛起嘀咕:“这里真的是攻略里说的日落绝佳机位吗?”</p><p class="ql-block">沿着步道向观景台攀爬,不过是个不算费力的小高坡。登顶时,西斜的太阳正慷慨地将光线泼洒在木制扶栏上,原本暗沉的木纹被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黄,连指尖触碰时都像沾了细碎的阳光。等待日落的间隙成了欢乐的游乐场,我们举着相机在观景台上来回穿梭,一会踮脚抬手,假装将浑圆的落日捧在掌心;一会微微仰头,做出含住金光的模样,嬉笑声被风揉碎在红土上空。</p><p class="ql-block">暮色渐沉,大岩石左侧的天际慢慢晕开一抹浅红,逆光中的草叶与树枝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边,可岩石本身却始终沉在阴影里。期待的红晕迟迟没有爬上岩壁,先前的雀跃渐渐被疑惑取代,“难道选错地方了?”“真的能看到落日染红岩石吗?” 议论声里藏着不易察觉的失落。身旁的老公却忽然开口,描绘起一幅令人心动的画面:“再等等,一会儿会有一道金色光带横穿岩石,到时候岩石的剪影会特别清晰,比染红的样子更有层次。” 我们抱着最后一丝期待屏息等待,可直到天际的红晕淡去,那道想象中的光带也未曾出现 —— 原来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幻想。</p><p class="ql-block">带着淡淡的遗憾返程,车厢里却很快重新热闹起来。“去玛拉步道拍星空吧!早上看到那里的枯树和红土,肯定是绝佳前景。” 提议一出,立刻得到全票赞同。车子在夜色中穿行,就在转过一个弯道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 前方的大岩石正浸在一片静谧的蓝调之中,白日里的苍劲轮廓被柔和的暮色晕染,岩石的纹理在蓝调光影里若隐若现,比想象中的落日红更添了几分清冷的诗意。我们慌忙停车,举着相机连拍不止,生怕这意外的美景下一秒就会消散。</p><p class="ql-block">沉醉在蓝调时刻的我们险些忘了时间,等再次出发时,表盘的指针已经指向七点半。当车子快要抵达玛拉步道时,一辆景区公务车拦在了前方,“景区七点就关门了,请马上出园。” 工作人员的话语温柔却坚定。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将车停在景区大门外,看着头顶璀璨的星空惋惜不已 —— 星星亮得像撒了一地碎钻,密密麻麻铺满了夜空,可没有了前景的衬托,终究少了几分韵味。更不巧的是,同行的朋友出门时没带够衣服,在夜晚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拍星空的计划最终只能作罢。</p><p class="ql-block">坐在车里看着星空渐渐变亮,心里却没有多少遗憾。毕竟,谁能想到错过的落日美景,会以蓝调时刻的模样意外降临?那些刻意追寻的风光或许会落空,但不经意间撞见的惊喜,反而更让人铭记于心。就像这红土之上的夜晚,有心栽下的 “星空花” 没能绽放,可无心插下的 “蓝调柳”,早已在记忆里抽出了新芽。</p> <p class="ql-block">九月四日。</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艾尔斯岩是红土高原上一块沉稳矗立的巨碑,那么风之谷(Valley of the Winds)便是大自然用风与时光雕琢出的灵动长卷。这片镶嵌在乌鲁鲁 - 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秘境,以其独特的地貌与盎然生机,成为徒步爱好者不愿错过的所在。</p><p class="ql-block">风之谷的岩体同样带着红土高原标志性的赭红色调,却与艾尔斯岩的浑然一体截然不同。这里的岩石仿佛被无形的大手揉皱、拉伸,形成一道道波浪起伏的轮廓,有的如凝固的浪涛即将奔涌向前,有的似被风侵蚀出的沟壑纵横交错,阳光掠过岩壁时,深浅不一的红色便在褶皱间流转,像是大地的肌肤在呼吸。这些岩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偎、连绵延展,构成了山谷的天然骨架,行走其间,仿佛步入了一座由红岩搭建的迷宫。</p><p class="ql-block">相较于前一日走过的玛拉步道,风之谷的徒步路线显然更具挑战。步道时而沿着岩石边缘蜿蜒,需小心避开松动的碎石;时而穿过低矮的灌木丛,脚下的路藏在草丛间,需要格外留意脚下。全程 7.4 公里的距离,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我们一行人本就不算强健,在起伏的步道上走了 2 公里多后,便已气喘吁吁,双腿也开始发酸。看着前方依旧蜿蜒的路径,只好遗憾地决定折返 —— 即便未能走完全程,沿途的风光也早已让人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风之谷的美,美在色彩的碰撞与生机的涌动。湛蓝的天空像是被精心擦拭过的绸缎,几朵白云慵懒地飘着,时而为红岩投下淡淡的阴影。红岩脚下,成片的绿草如茵,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粉的、黄的、紫的,虽不起眼,却为这片红土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形状各异的树木扎根在岩石缝隙与草丛之间,有的枝干扭曲如虬龙,有的树冠舒展如伞盖,在风中摇曳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山谷的故事。蓝天、白云、红岩、绿草、繁花、奇树,这些元素在眼前交织成一幅鲜活的水彩画,每一笔色彩都浓郁而自然,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将这美景深深镌刻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或许正是因为未能走完全程,风之谷才更添了几分神秘感,让我们领略了风之谷的独特魅力 —— 不是艾尔斯岩的震撼,而是一种细腻而蓬勃的生机,在红岩与风声中,静静绽放。</p> <p class="ql-block">红岩落日:一场圆满的奔赴</p><p class="ql-block">若说前一日在 Talinguru Nyakunytjaku 的落日等待是带着疑惑的试探,那么傍晚抵达的这片日落观景点,从踏入停车场的那一刻起,便给出了 “绝对正确” 的答案。下午五点半的阳光仍有暖意,停车场里早已停满了各式车辆,沿着正对大岩石的方向,一排房车整齐排列,车门敞开着,有人倚在门边闲聊,有人已架起相机,连空气里都飘着笃定的期待 —— 这里,无疑是观赏红岩落日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格外眷顾我们。往日里万里无云的天空,此刻恰好飘着几缕形态各异的云彩,像是为即将登场的日落特意铺就的幕布。随着时间推移,阳光渐渐染上温柔的橙红色,顺着光线望去,远处的大岩石彻底苏醒过来,原本沉稳的赭红色在顺光下愈发浓烈,像是被点燃的火焰,从顶端蔓延至山脚,岩石的纹理在光影中清晰可辨,每一道沟壑都藏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转身回望,身后的天空早已成了色彩的盛宴。漫天云彩被落日染成了层次丰富的金色,靠近地平线的部分泛着炽热的橙红,往上渐渐过渡成柔和的鹅黄,而稍远些的云则带着淡淡的灰色,在金色的映衬下更显质感。这些云彩时而聚成棉絮,时而散作轻纱,随着风缓缓流动,每一秒都在变幻着模样。不远处,一位妈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坐在房车顶上,身旁的小女儿踮着脚尖,小手指向落日的方向,母女三人的身影在金色的天幕下凝成一幅温暖的剪影,连晚风都变得轻柔起来。</p><p class="ql-block">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缓缓下沉的太阳。当最后一抹金光隐没在地平线后,天际并未立刻暗下来,反而残留着淡淡的余晖。就在这时,一轮皎洁的月亮悄然升起,挂在黛蓝色的天空中,与远处红岩的剪影遥相呼应。白日里的炽热与喧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夜晚的静谧与温柔。</p><p class="ql-block">我们收起相机,看着月亮慢慢爬高,心里满是圆满的惬意。前一日未得见的红岩落日,今日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眼前;那些曾有过的遗憾,都在这一刻被温柔抚平。美好的一天,就在这红岩、落日与明月的交相辉映中,悄然落幕。</p> 九月五日.<br>离别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行李箱还带着红土的余温,我们已踏着凌晨的寒意,奔赴与乌鲁鲁的最后一面 —— 沙丘上的日出。景区五点半准时敞开大门,我们的车紧随头车驶入,轮胎碾过寂静的公路,只留下两道浅浅的辙印,仿佛在诉说着即将落幕的不舍。<br>停好车,沿着微凉的步道向观景台攀登,脚步轻得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大地。登顶的瞬间,所有人都被头顶的星空震住了 —— 夜幕尚未褪去,星星密密麻麻地缀在墨蓝色的天幕上,低得仿佛伸出手就能摘下一颗,细碎的光芒洒在脸上,带着几分梦幻的凉意。“此刻要是能拍星空就好了”,同行的伙伴轻声叹息,可天边已隐隐透出微光,我们只能匆匆架起三脚架,调好参数,将星空的遗憾藏在心底,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br>没过多久,天际线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像宣纸被清水轻轻晕染。目光投向大岩石的方向,那里的天空率先挣脱黑暗的束缚,渐渐泛起浅红,随后红色愈发浓烈,像一团温柔的火焰在天边燃烧。终于,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后冉冉升起,金色的光线瞬间刺破晨雾,泼洒向大地。只可惜我手中的 16-35 镜头力不从心,远处的艾尔斯岩在视野中缩成了小小的土包,先前期待的震撼画面未能如期呈现。<br>正当惋惜之际,风之谷的方向却传来了惊喜。那里的岩石群在晨光中缓缓 “苏醒”,光线像一层轻薄的纱巾,被风轻轻揭开 —— 起初是深沉的灰色,带着夜晚的静谧;接着转为浅灰,轮廓渐渐清晰;而后又染上淡淡的褐色,纹理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最终,当阳光彻底铺满岩壁,赭红色的面庞终于完整展露,比白日里更添了几分娇嫩与鲜活,宛如新娘掀开了神秘的头纱。<br>太阳越升越高,跃出地平线后,立刻将万丈光芒洒向红土高原。草叶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远处的红土被染成暖金色,连空气都变得温热起来。观景台的另一侧,一对情侣早已支好椅子,并肩坐在晨光里,男生轻轻揽着女生的肩,两人望着远方的日出,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满是岁月静好的模样。<br>我们站在观景台上,看着眼前的光影流转,心里满是圆满。那些昨日的遗憾、意外的惊喜,此刻都化作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当阳光彻底照亮乌鲁鲁的每一寸红土,我们知道,离别的时刻到了。挥手作别时,日出的光芒正洒在艾尔斯岩上,也洒在我们的记忆里 —— 这便是乌鲁鲁最珍贵的送别礼,一场完美的日出,一个无憾的 ending。<br>再见,乌鲁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