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书时光

翩翩楠竹林

<p class="ql-block">童年如朝露般清澈短暂,那些在湖北云梦县六合小学的日子,至今仍在记忆里闪着微光。</p><p class="ql-block">入学第一天,我挎着奶奶连夜缝制的蓝花布书包,大伯母牵着我的手走过田埂。金黄的稻浪在秋风中摇曳,大伯母一边走一边教我数数。那时的我笨得出奇,每每数到九就卡住了,急得她直念叨:"这可怎么好,老师要是嫌笨不收可咋办。"家养的小白狗"财狗"非常通人性,一路尾随护送,直到校门口才依依不舍地摇尾离去。</p> <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尚不知,这竟是我求学之路的温暖开端。</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学校简陋得让人心酸:木材自制的课桌椅,铁丝网围成的栏杆。教室的窗户没有一片完整的玻璃,我们就坐在从家里带去的小条凳上听课。</p><p class="ql-block">北风呼啸的冬日,教室里冷如冰窖。不出一个星期,大部分同学的手背都冻出了奇痒的"冻疱"。奶奶心疼得直抹泪,把白萝卜煨熟挤出热汁为我涂抹。寂静的寒夜里,她总是把我冰冷的双手揣进怀里暖着。老师见了也不忍心,四处搜罗报纸,带着高个子的学生把窗户尽量糊得严实一点。</p> <p class="ql-block">寒冬课间,小伙伴们最爱玩"挤油"的游戏。大家蜂拥至白石灰墙边,你推我搡,被挤出去的孩子急忙加入人少的一方继续"战斗"。十分钟的嬉闹,每个孩子都玩得满头大汗,棉袄在墙上蹭得白一块花一块。偶尔有人棉衣破了,露出絮棉,回家难免挨训。但这简单的游戏,却让我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找到了最纯粹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们的快乐似乎从来不曾缺席。下课铃一响,男孩们便掏出旧报纸叠成的"纸宝",在泥地上展开激烈对决。谁能把对方的纸宝打翻个面,就是赢家。我运气总是不佳,常常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纸宝被小伙伴们收走。有一回,竟偷偷撕了父亲珍爱的小说去叠纸宝——现在想来,那是爱书如命的父亲对我最大宽容与放纵了。</p> <p class="ql-block">女孩们则聚在操场一角跳皮筋、踢毽子。她们甩着麻花辫,在简陋的操场上不知疲倦地跳跃。那些用碎布条,或从自家鸡鸭身上薅下的羽毛制成毽子,由橡皮筋串成的长长皮筋,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然还记得教数学的彭老师,脾气火爆,坚信"棍棒底下出学子"。他那片薄竹教鞭是全班同学的噩梦。多年后回想,虽然他的严厉让人心惊,却阴差阳错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面对毫不留情的教鞭,我这个榆木脑袋终于是开了窍,能连续不断地数到一佰,以及课本里面的加减剩除。</p> <p class="ql-block">后来因父亲工作调动,我转学到武汉红钢城的武冶中学。在那里,我遇到了改变一生的白老师。这位戴黑框眼镜的语文老师说话轻声细语,却自有分量。她的课堂总是格外安静,连最调皮的学生都正襟危坐——不是出于畏惧,而是被她讲述的文学故事深深吸引。从《水浒传》的英雄豪情到《红楼梦》的儿女情长,她能让不会说话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白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在她的引导下,我这个乡下来的"野猴子"渐渐爱上了阅读,开始用一篇篇日记记录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她真的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自卑与胆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那年元旦班会。白老师突然提出让我唱歌,刚转学来的我羞得满脸通红。但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在她殷切的目光下,我结结巴巴唱起了《我的中国心》。当唱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时,全班同学一齐合唱起来。那一刻,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个敏感倔强的少年,第一次在集体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过去了,白老师,您是否安好?</p><p class="ql-block">当年那个腼腆的学生,如今也想鼓起勇气对您说声藏在心底的话:谢谢您教会我,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点燃一个个孩子求知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至此,我不得不说:那些在贫瘠岁月里绽放的真诚笑容,那些用最简单游戏编织的欢乐时光,至今仍然是我生命中最珍贵,最丰盛的财富。</p><p class="ql-block">每每回想起来,仍感幸福,仍觉富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