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隔篱莲影</p><p class="ql-block"> 在距离故乡著名的旅游景点---碛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李家山,因其保留了原始的窑洞风貌,如今已经成为晋西北民居的样板,吸引了很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是在离开故土多年之后,才第一次来到这里,而且是以旅游者的身份。看着我曾经无比熟悉的山水,如今打扮一新迎接中外游客,内心总有些五味杂陈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老太太,她独自坐在门前的枣树下,面前放着一小布袋红枣,游人不断从她面前走过,那袋红枣却乏人问津。其实,来此的游客大多为的是观景拍照,对他们来说,枣树不过只是风景,至于红枣,漫山遍野都是,随便伸手摘几颗尝尝就好,有谁会注意到那个衣衫不整,面孔与黄土颜色同样的老人,和她面前那一小布袋红枣呢?</p> <p class="ql-block"> 所以,老太太和她门前的枣树,以及她摘下来摆在路口卖的红枣,似乎都成了这片土地固有的背景。大家对此也习以为常,连老人家自己也习以为常。或许她从来就没指望有人关注她的存在,她习惯了被忽视或者被漠视,她也以同样漠然的姿态旁观着过往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样的画面,却令我内心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由得蹲下身,坐在她旁边,她先是有些惊讶,大概看出我并无恶意,就跟我聊起了家常。很快我就知道了她全部的身世:她无儿无女,丈夫已离世多年,一个人守着一孔窑洞,几棵枣树,靠政府的救济勉强度日。她说话的声音平静安祥,仿佛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我深知这片土地曾经的贫瘠,也曾目睹过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艰难的生活,但于我而言,那已经是遥远的往事了。所以,当我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光回望故土,颇有些参观博物馆一般的感觉。但这位老太太的存在,瞬间把我拉回到活生生的现实。我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习惯了树立生活目标的人,习惯了追问生命意义的人,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位老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她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是什么支撑她度过那些漫长孤独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起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想起作家借主人公,那位被判处死刑的摩索尔之口所说的话:“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夏日里清晨的阳光,熟悉的街区,玛丽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位连字都恐怕不识的老太太,无疑是这一人生哲理的践行者。那一孔在别人眼里破败的窑洞,存放着她全部的生命记忆,守着它犹如守望着她灵魂深处的秘密。那几棵一年打不了几斤红枣的枣树,寄托着她的盼望与期待。枣树绿了枯了,枣儿红了又落了,使她清楚四季依然轮回,清楚生命依然有着值得眷恋的理由。她的不忧不怨,她的平静坦然,让那些生活富足却依然不断追逐名利的人们,让因追逐不到更多名利而郁郁寡欢的人们,情何以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勋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是贾府贵族们的精神救赎。如今,我才明白其中的涵义。正如我明白,这位老太太,这位在世人眼中可有可无的孤寡老人,是怎样以自己的无忧无怨,诠释着生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买下了老太太的布袋里全部的红枣,看着她一脸的惊喜,我微笑着转身离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步步走在下山的路上,不觉间已经泪流满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