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 西夏王陵 ‍走遍中国(2025第二季25)

北国风光

<p class="ql-block">9月23日,适逢秋分,我们这次旅行的第25站,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州银川市</p><p class="ql-block">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级市、首府,简称“银”,古称“兴庆府”,别称“凤凰城”,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总面积9025.38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银川市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银川市方言属于“兰银官话-银吴片”,为北方方言。截至2024年末,银川市常住人口291.47万人。</p><p class="ql-block">三四万年以前,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民点。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银川为北地郡属地。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银川平原全境,移总部于灵州。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明设宁夏镇,下辖七卫,实行军政合一管理。清改制为宁夏府,辖州县。</p><p class="ql-block">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区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今有“塞上湖城”之美誉。市境内有西夏时期文化遗存西夏王陵、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水洞沟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地处宁夏银川平原西北部,南起贺兰山榆树沟,北迄泉齐沟,东至西干渠,西抵贺兰山下,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10多千米,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一说近4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西夏陵有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1处大型建筑遗址(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以及多座砖瓦、石灰窑址。自1971年对西夏陵调查确认伊始,逐渐厘清了陵区布局和分布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对3号陵和6号陵地面遗迹的清理,更清晰地呈现了西夏陵的文化面貌。西夏陵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有东方金字塔之称。</p><p class="ql-block">西夏陵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西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8年10月25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挂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考古大发现。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西夏史</p><p class="ql-block">唐末,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与平定黄巢起义,因功被唐王朝封夏国公,授定难军节度使,赐李姓。北宋初期,党项首领继迁、德明父子以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为根据地不断向西开拓。1038年,嵬名元昊称帝,自号“大白高国”,仿唐、宋制度设官制,定律令,建监军司。传十主,历190年,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p> <p class="ql-block">党项兴起与部落发展</p><p class="ql-block">党项部落,原居住在今四川、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地带,早期党项“每姓别自为部落”。隋朝建立后,部分党项部落先后降附于隋。唐朝初年,因受吐蕃的侵扰,请求内迁,被安置于庆州(今甘肃庆阳市)和夏州(今陕西靖边县)。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夏州拓跋氏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建立后开始脱离宋朝的羁縻统治</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遗址(三号陵)</p> <p class="ql-block">在宁夏吴忠美食之都,品尝当地的回族风味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