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弘文”—— 刘俊京书法汇报展开幕式圆满举办

泉城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展厅里人头攒动,笑声与快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空气里都飘着墨香。我站在门口,看着大家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心里忽然明白:这不仅是一场展览的开幕,更像是一场文化记忆的集体唤醒。红底金纹的对联挂在墙上,像一句无声的寄语,把“崇德弘文”四个字悄悄种进了每个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幕布还未揭开,现场却已有了仪式的重量。那块写着“崇德弘文”的红色背景板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像一面旗帜,也像一纸宣言。几位嘉宾在前排低声交谈,神情庄重却不失温情。我能感受到那种属于文化传承时刻的静谧张力——不是喧嚣的热闹,而是思想与精神交汇前的屏息。</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话筒前,西装笔挺,声音沉稳。每一句话都像从砚台里研磨出来的墨汁,浓而不滞,清而有味。他说起书法不只是写字,更是修心、立德、传文的过程。身后那幅红底书法静静悬挂,仿佛是他言语的回响,一笔一划都在诉说一种坚守。台下有人点头,有人记录,还有人只是静静听着,像是在字里行间寻找自己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展厅两侧的书法作品如双翼展开,竖排的汉字如列阵的士卒,笔力遒劲,气韵贯通。花篮摆在两侧,鲜花盛放,却不抢半分风头——它们像是为这些文字献上的敬意。光线柔和地洒在宣纸上,墨色泛着微光,仿佛那些字随时会动起来,走出画框,走进观者的生命里。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文以载道”,大概就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他在镜头前从容不迫,领带纹路清晰,眼神坚定。两个麦克风静静地立着,像在等待一场思想的对话。背景上的书法作品静静垂挂,字迹苍劲,与他的话语形成一种奇妙的和声。他说:“写字的人,首先要做个有德之人。”这句话轻飘飘地落在空气中,却在我心里砸出一圈涟漪。</p> <p class="ql-block">采访正在进行,提问清晰而专注,回答温润而有力。周围有人驻足聆听,有人举起相机,没人说话,仿佛怕惊扰了这场思想的传递。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成了最沉默却最有力的见证者。我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刻,比任何展览本身都更接近“弘文”的本意——不是展示,而是传播;不是陈列,而是对话。</p> <p class="ql-block">她手持麦克风,目光专注,问题一个接一个,像在梳理一条文化的脉络。他站在那儿,穿着素净的衬衫,神情认真,回答时带着学者的谦逊与艺术家的自信。他们之间的交流没有表演感,反倒像是一次真诚的思想碰撞。背景墙上,一幅幅书法作品静静悬挂,像是历代文人的目光,穿越时空,落在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前,大家聚在楼前合影,笑容灿烂,手势比得整齐又俏皮。那栋带着传统窗棂的建筑静静伫立,墙上的书法作品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们站在一起,不分彼此,像是一群共同守护某种信念的人。快门按下的一瞬,我知道,这张照片记录的不只是一个瞬间,而是一种延续——对德的崇尚,对文的弘扬,正在以最朴素的方式,一代代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