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恨水笔下的临潼华清池

女娲抟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家张恨水笔下的临潼华清池</b></p><p class="ql-block">作者:姚大为</p><p class="ql-block"> 民国23年(1934年)5月,著名作家张恨水游于甘陕,目的是体察民情,了解西北民众疾苦,为自己的长篇通俗小说创作搜集素材,拓宽写作思路。作家由洛阳经潼关入陕,先在有“鸡叫鸣三省”的古潼关及县城停留,游览调研,怀思古之幽情。随后,一路西行,过华阴、华县、渭南后,遂慕名在临潼华清池沐浴。嗣后,再度由临潼启程西行,过西京,入宁夏,历陇东,莅兰州等。随后,作家将此次的西北行以纪实性游记散文《西游小记》完整呈现,为后人研究作家生平和创作提供了珍贵史料。同时,作家对沿途的民俗、风物、政治、民生等非虚构描摹,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西北甘陕等地的国情、民情提供了真实史料。同时,作家根据此次游历,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燕归来》①和《小西天》②。</p><p class="ql-block"> 作家在《西游小记》中,以不小的篇幅记叙了慕名已久的临潼华清池。这位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民国第一写手”的通俗文学大师,他笔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华清池是什么样子,在闻名天下的华清池温泉洗浴后,他有怎样的真实感受呢?</p><p class="ql-block"> 作家在《西游小记》中是这样写的:到陕西去的人,经过东大道,有两处地方,总是要去看看的,其一是华山,其二便是华清池了。无论经过什么浩劫,华山的五峰,始终是高人太空,而华清池的温泉,也始终保持四十度上下的温度,向上涌着。华清池在临潼县城南,骊山的脚下,西潼公路,正是经华清池公园门口过去。客车是不停的,包车坐的人,多半要停着洗个澡去。此处到西安一大站,将来火车通了,到陕西来的人,可以费很少的钱,搭车到临潼来洗澡,洗了澡再乘火车回去,碰巧,也不过半日工夫罢了。现在可以把华清池大概的情形,素描一下:在一片广场的南边,绿树参差的当中,映掩着几处楼阁,向一个铁栅栏的圈子门望进去,好像是一所园林。树木后面很高大的一个圆山峰,便是骊山之麓。只是这个山,不像华山有木有石,这是土山,微微的有些稀草而已。</p><p class="ql-block"> 进了这园子门,便是一道曲折的水池,有道石桥跨过池去。池的正面,有三间玻璃窗户的水榭,岸后的杨柳,倒垂着枝条,罩着浓阴过来。水榭西角,有间亭式的粉壁屋子,在回廊转弯的所在,据传说,那就是杨贵妃洗澡所在了。水榭的东角,还有一所楼,可以转着走上山去,在山上,有老君祠,因为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在水榭后面,有一带屋子,便是浴室。这里的浴室,分作两种,一种特别室,要买票才可以洗澡,每人一元。一种是普通室,不要钱,游人可以自由下水洗澡。至于普通和特别之分,就因为这特别室,里面预备着休息室,有炕床清茶,围巾,还有人伺候,和都市上的浴堂,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休息室里开着一门,门里就是浴池。这个池大概有三丈见方,三尺多深,池底是水门汀铺的,四围是白瓷砖墙,很是干净。泉由池底南墙流进,源源不断,西北角有个出水的眼,当洗澡的时候,却已塞住。原来这里的规矩,一池水至多洗五个人,五个人之后,必定要换过一池,那眼就是换水所用。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要高一两度,在这水里洗到十分钟左右,必定要出水来休息一会,不然,热气薰蒸,人受不了。和我同阵下池洗澡的,共是三人,洗不多时,都是汗涔涔的站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后人集句,说当日杨妃洗澡是“侍儿扶起娇无力,一支梨花春带雨。”那真是一点不会错的。再就到普通室,是紧接着这池里流出去的水,温度和清洁,都差一点,不花钱之不大好,就在这一点。这池现归陕西省政府派有专员管理,男女分池沐浴,普通特别,都是一样,所收的费用,除修理华清池而外,并在这里设有乡村学校,和果园,说在这里洗澡的人,多少是帮助着一点建设费了。只是有一层,军政界,在特别室里,免费洗澡的,似乎还不少。</p><p class="ql-block"> 华清池在骊山北麓,因唐时为皇家避暑行宫华清宫而名,更因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名扬天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暖洗凝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阕《长恨歌》写尽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传奇,也让华清宫温泉人人心所向之。然而,上世纪三十年代,作家张恨水《西游小记》中的华清池可能让我们略感失望:“树木后面很高大的一个圆山峰,便是骊山之麓。只是这个山,不像华山有木有石,这是土山,微微的有些稀草而已。”“在山上,有老君祠,因为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门里就是浴池。这个池大概有三丈见方,三尺多深,池底是水门汀铺的,四围是白瓷砖墙,很是干净”“在这水里洗到十分钟左右,必定要出水来休息一会,不然,热气薰蒸,人受不了。和我同阵下池洗澡的,共是三人,洗不多时,都是汗涔涔的站了起来”“军政界,在特别室里,免费洗澡的,似乎还不少”,这些近似真实白描的书写,与我们现在认知的华清池有很大差别,但这就是华清池当时的真实景况,是历史真实的原本呈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临潼华清池,经过不断修葺、建造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规模和旧制远胜前朝。尤以以大型历史情景剧《长恨歌》和《西安事变》(又名《12·12》)让华清池更是声名远播,闻名遐迩。这种盛世景况远非作家上世纪三十年代游历时的华清池可比,正是“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庶民尽天王。”!</p><p class="ql-block"> 2025年05月06日·戏雨堂</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燕归来》:小说描写了女学生杨燕秋本是甘肃难民,后成为南京富家义女,在养父母去世后,她决定回西北寻亲并立志为西部开发做贡献。四个对她有好感的男学生石耐劳、高一虹、费昌年、吴健生陪她一同前往,途中记述了西北的风土人情以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石耐劳、高一虹在途中觅得新欢后先后离去,最后陪燕秋上路的是费昌年和吴健生,而燕秋最终找到了如意郎君程力行。</p><p class="ql-block">②《小西天》:以 1930 年代西安旅馆 “小西天” 为背景,知识分子程志前与求官者李士廉、张介夫等人来到这里。银行家贾多才看上了甘肃逃难女子胡月英,欲买下她,而程志前的学生王北海与胡月英两情相悦。李士廉、张介夫等人合力替贾多才办成此事,但贾多才买下胡月英后惹上了特派员的太太,同时又因银行生意有求于王北海,最终放了胡月英,胡月英与王北海终成眷属,程志前则离开小西天继续自己的西北考察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