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命的拷问(3)</p> <p class="ql-block">拷问一 </p><p class="ql-block">生命,能让信仰缺失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和生命的课题如此之大,不知费了多少哲人的思量,但仍然陷入话语泥淖,不能自拔;不知耗了多少教主的气血,但依然走不出思辨的弯路,混顿迷蒙。</p><p class="ql-block">只有佛教一语断言,如水银泻地般道出了人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苦。产生苦的原因,就是贪欲。产生贪欲的原因,就是无明无知。要灭除苦,就应该觉悟——万物并无实体,因缘聚散而已。一切都在变化,生死因果相续,连“我”也是一种幻觉,因此不可在虚妄中执著。由此确立“无我”、“无常”的观念,抱持“慈、悲、喜、舍”之心,就能引领众生一起摆脱轮回,进入无限,达到涅槃(引自余秋雨对佛教的介绍)。</p><p class="ql-block">这些干净利落的话,不仅可以领略一种鞭辟入里的清爽,而且可以直接开启每一个人的体验和悟性,让人如灵感乍临,如醍醐灌顶——哦!生命如此脆弱短暂,原来应该活得纯粹而通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变乱交织的现实世界,正在改变人类关于生命及生存的理解。所有人变得惶惑而不解,复杂而压抑,孤独而矛盾:</p><p class="ql-block">文明的碰撞,带来人心的迷茫;科技的竞争,引起世界的动荡;资源的争夺,变成激烈的热战;物质的诱惑,滋生不断的腐败……</p><p class="ql-block">人类是继续选择宗教的信仰?还是选择眼前的利益?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心知肚明,而又十分无奈无法解释不愿回答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一个物质的世界,让人心填满了物质的欲望;一个需要生存的生命,现实生活远比人生信仰更紧迫更重要。面对物质利益,唯恐避之不及的是他人的争夺,甚至不惜将亲情、友情也排遣在外。然而,暂时得意的自我,却成了孑然的孤独者。既害怕极端的苦行(因为人生就是一次没有返程的行走,谁都不愿过苦日子)又害怕极端的放纵(谁都知道,人性的放纵会招致生命的苦难)这是当代人一种普遍的矛盾心理。人们总是在窘迫与富有、安贫与挥霍、现实与未来之间自我徘徊,自我纠结,自我折磨。但最终,还是不得已的选择了无奈、拼命、残酷、甚至是血腥的竞赛和博斗。不为别的,就为物欲,就为生存。</p><p class="ql-block">人是这样,国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世界,就是一个占有欲的格斗场。美国是最蛮横霸道、最不讲规则的格斗士。在它挥舞拳脚的世界里,人类最推崇的宗教力量却显得无能为力,仅仅只剩下那道神圣的光环。</p><p class="ql-block">美国政客们(尤其是特朗普之流)依然还在以宗教的华丽外衣,来粉饰其愈来愈猖獗妄图独霸世界的丑恶嘴脸。2025年,第二次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居然多次扬言,要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如此荒唐滑稽的领土扩张野心,实在令世人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世界上一次又一次的局部战争;一波又一波的金融风暴;一轮又一轮的关税大战,都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蓄意挑起和发动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说到底,就是为了美国政客个人的政治资本。</p><p class="ql-block">这不禁让人想起,几千年前,在古老中国西北方向的辽阔土地上,一次又一次的连天烽火,竟然是为了争夺一个佛教学者而燃起!</p><p class="ql-block">我们值得再一次回头,远远的仰望那位由西向东送经弘法的西域僧人鸠摩罗什。</p><p class="ql-block">当时,从西域到长安,很多统治者都以抢得一名重要的佛教学者为荣,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长安的前秦统治者苻坚,为了抢得佛教大师道安,竟然在公元三七九年攻打襄阳,达到了目的。道安当时年事已高,到了长安便组织翻译佛经。他告诉苻坚,真正应该请来长安的,是印度僧人鸠摩罗什。但鸠摩罗什住在很远很远的龟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当时只有四十多岁。苻坚看到道安这位七十多岁的黑脸佛学大师如此恭敬的推荐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学者,心想一定错不了,就派一个叫吕光的人率领重兵去攻打龟玆,经过近一年的长途跋涉,第二年攻克龟玆,抢得鸠摩罗什。</p><p class="ql-block">不料,吕光在凉州姑臧,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休整时,忽然听说苻坚身亡,政局已变。吕光失去了派他出来的主人,自然不想回长安了。</p><p class="ql-block">于是,他留在了武威,拥兵自重。吕光把鸠摩罗什看作宝贝,不肯放走。鸠摩罗什也就只能在武威居留了整整十六年。</p><p class="ql-block">没想到,长安的新帝王也信丰佛教,欲派人来凉州请鸠摩罗什。吕光哪里肯放?于是,新帝王便出兵讨伐吕光,直到抢得鸠摩罗什。</p><p class="ql-block">就在鸠摩罗什抵达长安的两年前,一位叫法显的僧人,也从长安出发了。不过,他与鸠摩罗什的方向是相反的:鸠摩罗什是向长安,法显是向印度。且不说鸠摩罗什一路向东经历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法显一路向西的壮举吧!</p><p class="ql-block">法显在自己六十七岁的那年冬天,竟然翻越了帕米尔高原(葱岭)。要知道,这是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几个顶级山脉交汇而成的一个天险隘口。自古连身体极强壮的年轻人也难以在夏天翻越,却让一位白发学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征服了!</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令人震惊的生命强度,更是无法限量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和法显的惊人壮举,使曾在五十四岁的那一年,从巴基斯坦那面寻路,到那个隘口南麓的余秋雨这样感叹过:这两种脚印,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逆向重叠,分量极重。这样的情景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在人类灵魂中,对宗教精神的渴求,远远胜过对物质利益的索取。只有在生命中楔入了崇高文化与信仰,才能出现最饱满、最鲜活的生命形式。</p><p class="ql-block">平心而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崇高文化与崇高信仰的伟大融合。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最强的;中国人的崇高信仰是无以伦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不仅是在中华大地,在东方。世界上一切宗教信仰的力量,都是恒久的。</p><p class="ql-block">不久前逝去的梵蒂冈罗马天主教皇方济各,一生为宗教献出了一切。</p><p class="ql-block">他没有恋爱过、结婚过,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做过宗教以外的任何一件事。他把自己彻头彻尾的献给了宗教,献给了自由、博爱和平等的精神。他的一生,非常简朴、非常简单、非常真实。从未追求过欲望的满足和极致的奢念。他没有个人账户,离世时,口袋里只有一百美元。</p><p class="ql-block">方济各留下遗嘱:“棺材要木头的,别搞大场面,让我睡在罗马小巷的教堂里。墓碑上,只许写下我的名字方济各,不要出现任何头衔,连教皇两个字都不能有”。</p><p class="ql-block">天主教皇方济各的这种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极其相似,与中华民族历来所提倡的个人价值观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这说明什么?</p><p class="ql-block">我的解读是:在面对人间的生老病死,探究摆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上,人类崇高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这是因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信仰,而不要物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崇高文化和宗教信仰,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冲击。</p><p class="ql-block">美国的霸权梦,只是美国政客们一己私利的外包装。并不是为了美国的整体利益,也不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是恰恰是相反。在美国历史上,既使是再开明的总统,如尼克松、卡特等,也是个人主义的推崇者。远的不说,单看特朗普在2025年发动的关税战,给美国民众带来的切肤之痛,就不言而喻了。他明明知道,因为加关税,美国超市的鸡蛋贵了,美国孩子的玩具少了,但在面对记者的质问时,为了抬高自己,仍然说他比前总统布什干得飘亮。</p><p class="ql-block">美国正以其贪婪的本性,吞噬着西方的宗教信仰;以其所谓的民主自由,使个人主义无度膨胀。这样的意识形态,在让美国及其西方国家被严重腐蚀而出现不可逆转衰败的同时,也渐渐的腐蚀着东方文明甚至整个人类的灵魂。这是当代人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惶惑,越来越扭曲,越来越自我,越来越缺乏信仰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一方面,东西方不同文明和价值观,在今天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下,其相融性不是淡化了,而是渐强了。比如民主、平等、科学、法制和人道,已成为人类普遍的共识和关注;另一方面,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则过于极端化,从而与东方文明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碰撞。这种碰撞,给西方人带来了对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兴趣和向往;也让东方人产生了对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盲目迷恋。所以,人类的信仰正在进入两难境地,正在面对越来越艰难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宗教信仰的历史重要性,早已被过往的历史充分证明。然而它的现实重要性,却要怯弱的等待今天的现实来评判,来取舍。</p><p class="ql-block">我们不禁要问:生命能让信仰缺失吗?</p><p class="ql-block">高度的物质文明,能取代宗教的精神力量而让人生消除苦难,消除歧视与偏见吗?</p><p class="ql-block">人类为什么不能向善向和而生,消除罪恶与贪婪,消除掠夺与战争,护卫生命的共存,放大福祉的共享呢?</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实践中,人们为什么不能消除攀比与焦虑,接纳生命的有限性,建立满足感与松弛感的生活态度呢?</p><p class="ql-block">人们为什么不能在认知迭代的过程中,以持续拓展看待问题的视角,建立事物发展规律的底层认知,达到“在人心之上思考;在规律之下做事”的境界呢?</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不能让生命产生“以始为终”的觉醒,像乔布斯每日自问:“如果今日即死,是否会后悔?”让生命开启驱动创新与突破;以代际更新视角,为新生代创造生命的突破空间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计利当计天下利,这是东方中国的胸怀,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