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境界

张俊杰

<p class="ql-block">  盐官是江南名镇,处钱塘江入海口,为观潮第一胜地。境界乃盐官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创立,百年来为世人熟知而成经典。逛盐官,品境界,让我们此行有了更多收获。</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代学术巨擘,集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于一身。我们读大学时,无不为其美学著作《人间词话》所折服,课堂上老师对“境界说”条分缕析、津津有味,学生们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深思熟辨、兴致盎然。大家最为推崇的是做学问的三重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先生此论,早已超越文学范畴,成为人生奋斗的哲理,深刻影响了恢复高考后的莘莘学子。我们这一代人对王国维先生的推崇,不仅因为其学术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还因为连接着我们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还有那个不可复制的朝气蓬勃的时代。故这次来到盐官,最急切参观的当然是王国维故居。</p> <p class="ql-block">  盐官古镇已经辟为一个大景区,镇上有王国维故居、陈阁老宅等六处国保单位,门票六十。入内,坐摆渡车直奔先生故居。与司机攀谈,得知该景区由企业开发、政府参股,六年多了,边建设边开放,三千多户原居民现在已悉数搬离。</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很快车到终点,开车小伙指着草坪中绿树修竹掩映的一幢房舍说到了。步行数十米来到故居,一栋平房一栋楼房,门前立有王国维像,长衫宽袖,大写意雕塑,似为坐姿,戴着眼镜,为沉思状。</p><p class="ql-block"> 入得门来,故居显得非常简陋,陈列极少且不说,连文字图片的展版也没几块,真没想到一代大师的故居,还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却是如此寒碜,令人难以置信。故居有一个看门老人,聊了几句,希望代向景区领导反映,增加一点展版内容总是可以的吧。往回走途中,遇母子二人打听王国维故居,看来也是为寻访王国维而来。</p> <p class="ql-block">  盐官古镇里没有设指示牌,我们东拐西弯,好不容易寻到老街区,穿巷过街,偶尔才见一两游客,如此幽静又是一个出乎意料。不过,这儿的街巷店铺、河道古桥,都修缮得很是精致,几乎没有雷同,小镇风貌倒是完整呈现。</p><p class="ql-block"> 江南多水乡,盐官亦如此,最喜古镇里河道纵横,不时有摇撸船载着三五游客穿梭驶过,吱吱呀呀,别有意趣。天太热,桥头树荫下小憇,见一群大白鹅,摇摇摆摆走向河中,扑腾戏水,碧波荡漾。河多巷多桥亦多,这儿的石板桥,一座座小巧玲珑,形态却各种各样,就这么走着走着,心情亦渐好,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有我之境”抑或“无我之境”?</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见到开业的店铺,人气也旺了许多。入陈阁老故居参观,屋宇与花园交叉,穿堂过巷又见古碑数十,很惊讶私人宅邸如此之大又如此精美!资料载,海宁陈氏为明清旺族,民间传说乾隆为陈家之子,更平添了神秘色彩与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盐官”得名,自然与盐相关。史载,早在吴王刘濞时便有了村镇,唐代在此设立了“盐官署”,宋元时成为江南重要产盐基地,盐务繁荣带动了商业、手工业和文化的发展。明清两代,盐官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盐业枢纽,至今古城墙、护城河、八卦形城池的布局,仍可窥见昔日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盛景。</p><p class="ql-block"> 盐官标志性建筑为始建于明的占鳌塔,矗立在钱塘江边,历代登塔观潮的名人无数,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写景物皆是作者的情感载体,宝塔取名“占鳌”,既因登塔可俯瞰钱塘大潮,又期许科举“独占鳌头”,有景又有情,实为情景交融也。</p><p class="ql-block"> 据说,王国维在盐官古镇完成了《人间词话》,五十岁那年却在北京昆明湖投湖自尽,让人不胜惋惜!而同为海宁人、常到盐官流连的徐志摩也在三十二岁时遇上空难,真是天不假年、徒唤奈何!</p><p class="ql-block"> 历史烟云已经飘远,而王国维的境界说不会消弭,徐志摩的诗歌也不会遁于无形,他们的故事留在海宁、留在盐官,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借用一下来形容盐官,或可曰“有故事自有境界”。有着钱塘潮的磅礴、有着江南烟雨的温润,有着历史名人的故事,盐官境界,值得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