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天高云淡,冷暖宜人,本是出游访友的好时候。深圳却即将迎来超强台风“桦加沙”,只能让人静守家中。不由想起灵隐寺那副著名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质朴,却道出深远的人生智慧。其妙处,尽在一个“半”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半称心”,并非消极妥协,而是一种从容的生活哲学。它首先意味着做事应周到谋划,尽心尽力,但对结果却不执著于圆满,能够接纳遗憾与不完美;更进一步讲,是训练自己多关注事物中满意的一面,淡化不如意的部分。这正是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豁达的视角转换。反之,若总是揪住问题不放,人便容易陷在情绪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唯有跳出对缺憾的执着,才能腾出心力,站上更高的舞台,看见更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年人,更应在多个层面体悟并践行“半称心”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健康“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年轻时病怕人,年老时人怕病。”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自然衰退,头晕、心悸、腿抽筋等现象渐成常态,若一味挂在心头,只会倍增痛苦。“半称心”是学会接纳生命的自然规律,坦然面对衰老的自然现实。想想那些未能走到今天的战友、英年早逝的故人,或正承受重病折磨的同龄人,便更能珍惜当下所有,心境也随之平和、阳光。</p> <p class="ql-block"> 生活“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总难事事如意,却也不乏意外之喜。如上周末深圳城步油茶客的月例聚会,妻子虽提前预约,精心筹备,仍有三分之一乡友因故未能到场。却反而迎来客居广州、珠海的十余位城步老乡,深圳城步的“女神八钗”中也到了六位,还为她送上寓意美好的玫瑰花。可见,晚年生活不必追求尽善尽美,“半称心”是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完美中发现温暖与圆满,从而保持积极从容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子女“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父母总希望子女生活顺遂,但若强求他们按自己的期望生活——比如何时成家、选择何种职业,甚至干预其家庭琐事——反而容易滋生矛盾,造成家庭不和。身边有朋友的子女早已成家生子,也有年过三十仍未婚恋的。“半称心”,是理解时代的变迁与代际的差异,尊重子女的人生节奏,把关注点回归到自身,经营好自己的晚年。少一分控制,多一分祝福,少一分期盼,多一分理解,才是两代人和谐共处之道。</p> <p class="ql-block"> 经济“半称心”</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积蓄不易,却常因贪图高息或轻信他人而陷入理财陷阱。其根源往往是对“更多”的渴望压倒了理性的判断。“半称心”正是要以知足的心态守好自己的钱袋,不盲目投资、不轻易涉险。满足于已有的保障,安于日常的安稳,晚年才能过得踏实、自在,舒心、惬意。</p> <p class="ql-block"> “半称心”不是无奈躺平,而是一种清醒的豁达,是懂得放下琐碎烦恼,将眼光投向更开阔的人生深景。以这样的心态过日子,实则是解开自我束缚的精神枷锁,为晚年寻回内在的从容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国家发展稳步向前,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想到这些大环境的安定与温暖,个人生活中的那些“不称心”,又何须过分挂怀?应时刻警醒,勿让“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妄念,扰乱了晚年的晴朗心境。</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