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苏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21日,我们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美援朝展览馆实为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中国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纪念馆的1014阶台阶,是纪念志願军在朝鲜欲血奋战1014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设结构分四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纪念馆 2 。纪念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国防教育园 4 全景画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纪念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纪念塔高53米,象征1953年停战胜利,塔文镌刻志愿军功绩,台阶设计寓意战争关键节点。纪念塔下面的台阶宽10.25米,代表10月25日出国作战纪念日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列苏式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等历史装备,结合互动体验强化国防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入馆的的正面是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的大型雕塑。上面是毛主席提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保卫国家安全而被迫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豪汇池。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洋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上沅集媛朝、保象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井肩抗击侵略营。经过两年委九个月的浴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多势装备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形势和任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前的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长期掠夺和战争的长期破坏,中国大地干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共中央 决策出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前的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长期掠夺和战争的长期破坏,中国大地干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彭高贺、邓洪解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我中国 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必须深 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五0年十月八日于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决策出兵 保卫和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严重的战争创伤,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建设新国家的任务十分艰巨,一切需从头做起。正当中国人民开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巩固新政权之时,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面对美国的侵略,为维护正义,保卫中国领土安全,中共中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运动歼敌 扭转战局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把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侵略军转入战略防御,打出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局面,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50年10月25日~1950年11月5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中国政府多次明确发出严正警告,但美国当局认为这只是虚声恫吓。侵略军大举向北推进,准备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抓住侵略军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在两水洞、利洞、黄草岭地区分别与向北推进的南朝鲜军进入交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云山战斗中,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交锋,重创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此役志愿军歼敌1.5万余人,将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志愿军伤亡1.07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次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50年年12月51日~1951年118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略军遭到志愿军两次战役打击后,退守“三八线”,企图玩弄“先停火,后谈判”的阴谋,以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准备卷土重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于1950年12月31日发起全线进攻,一举突破侵略军“三八线”既设阵地,攻克汉城,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线附近。此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歼敌1.9万余人,加重了美国当局的失败情绪,加深了侵略军参战国的内部矛盾,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国际上的影响。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伤亡85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次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1月15日~1951年4月21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略军为挽回败局,缓和内部矛盾,于1951年1月15日开始试探性进攻,并于1月25日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志愿军连续进行三次战役后,在兵员未得补充且物资补给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与朝鲜人民军共同进行了汉江南岸阻击战、横城反击战,随后转入运动防御,逐山逐水节节阻击。此役于4月21日结束,歼敌7.8万余人,将侵略军阻止在“三八线”地区,掩护了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集结,为第五次战役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伤亡5.3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志愿军炮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炮兵司令部入朝,统一指挥入朝的炮兵部队。12月,炮兵司令部奉命回国,组建新的炮兵部队和进行改装。1951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炮兵指挥所,并于2月3日入朝,指挥在朝鲜的炮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炮兵共有10个师又18个团参战,在攻击重点目标、阵地防御作战和配合步兵协同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甘岭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52年10月14日~1952年11月25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侵略军为扭转战场上和停战谈判中的被动局面,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术反击作战实施报复,于1952年10月14日向志愿军中部战线上甘岭地区发起了强大的“金化攻势”。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侵略军先后投入6万余兵力,志愿军也陆续投入4万余兵力。经过43昼夜激战,志愿军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打退侵略军进攻600余次,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取得了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的胜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志愿军伤亡1.1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甘岭的猫耳洞</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线战术反击作战</b></p><p class="ql-block"><b> 1952年9月13日~1952年10月31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反“绞杀战”和巩固阵地的斗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越战越强,逐步获得战场的主动权。志愿军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贯彻“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的指导方针,步兵、炮兵密切协同,经过44天作战,对侵略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0个阵地进攻77次,共歼敌2.7万余人,使侵略军正面战线部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志愿军伤亡1.07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粉碎美国细菌战</b></p><p class="ql-block"><b> 1952年1月~1952年12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2年初,美国当局违反国际公法,在朝鲜北方和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企图以此残害朝中军民,削弱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防御力量,施加对朝中方面的压力,以影响停战谈判,同时试验其细菌武器的性能。中朝人民和军队在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团结战斗,在揭露美国细菌战罪行的同时,开展防疫卫生运动,使美国发动的细菌战不仅在军事上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在政治上、道义上也遭到了失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长吟湖战役,打出了军威。让美军都不得不向冻死不离战场的英烈们敬军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吟湖战役拍成电影感动了千万青少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志愿军攻岛作战</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1月5月~1951年12月1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配合停战谈判,粉碎侵略军以岛屿换开城的企图,并解除朝鲜西部沿海岛屿敌特武装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侧后威胁,志愿军第50军于1951年11月5日至12月1日,在志愿军空军的配合下,连续进行了4次攻岛作战,攻占了14个岛屿,歼灭武装敌特570余人。另,朝鲜人民军也攻占数个岛屿,歼灭武装敌特200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城战役</b></p><p class="ql-block"><b> 1953年7月13日~1953年7月27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惩罚李承晚集团阻挠朝鲜停战实现而破坏刚刚达成的战俘遣返协议的行为,志愿军发起了以金城战役为主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作战。志愿军步兵、炮兵密切协同,一举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予其以歼灭性打击,歼敌5.3万余人。连同其他方向作战,共歼敌7.8万余人,收复阵地192.6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北人民战略后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朝鲜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直接遭受美军的突袭和战争的破坏。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东北地区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后方基地,志愿军部队的集结、战前准备、开赴战场都从这里开始,大量的战备物资首先运到东北地区,再运往朝鲜前线。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东北人民率先响应祖国的召唤,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的高潮,在参军、参战、支前、开展爱国劳动竞赛、慰问志愿军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雄城市英雄人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安东(丹东)市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后方的最前沿。安东人民提出“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的口号,在防空疏散、工厂搬迁、宣传教育、支援前线、参军参战、救护志愿军伤病员、防奸反特、拥军优属、接收朝鲜难民、踊跃捐献、增产节约、反细菌战等方面均做出了特殊贡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丹东历史光辉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线战术反击作战</b></p><p class="ql-block"><b> 1952年9月13日~1952年10月31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反“绞杀战”和巩固阵地的斗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越战越强,逐步获得战场的主动权。志愿军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贯彻“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的指导方针,步兵、炮兵密切协同,经过44天作战,对侵略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0个阵地进攻77次,共歼敌2.7万余人,使侵略军正面战线部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志愿军伤亡1.07万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继光烈士雕像` 当年用身躯堵枪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伟大胜利 载誉凯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世人眼中任人宰割、凌辱的软弱状态,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又进行了维护朝鲜停战协定的斗争,直至1958年10月全部撤出朝鲜回国。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永久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战俘营的斗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停战谈判期间,美方提出所谓“自愿遣返”原则,采取毒打、刺字、屠杀等各种残暴手段,对朝中战俘大肆进行“甄别”活动,以达到强迫扣留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的目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在美方战俘营里,为争取返回祖国的权利,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表明了返回祖国的坚强决心。美方残酷迫害战俘的行为不仅遭到朝中方面的强烈抗议,同时也遭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朝鲜停战谈判关于战俘问题达成协议后,有6000余名志愿军被俘人员回到祖国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观后随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抗美援朝胜利那年出生(1953年),之前我通过书籍,影视对这场战争有了感性的了解。今天在丹东观看了巜抗美援朝纪念馆》,那″纠纠雄,气昂昂…″的歌声不只是会唱,而是深深刻在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甘岭战役 ,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兵力,经过43昼夜激战打退侵略军进攻600余次,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取得了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的胜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可我们志愿军伤亡1.1万余人。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军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吟湖战役,打出中国军人的军威,美军军官不得不佩服中国军人的坚强意志。集体向冻死战场的中国军人敬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吟湖战役也拍成了电影,感动千万青少年。我外孙女三年级时在观后感中写到,“战役打得太震撼,泪水打湿了张张纸巾,没有冻不死的士兵,也没有打不死的战士,只有打不垮的军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数十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现在的和平。抗美援朝纪念碑上刻着你们的名字。我们走出纪念馆,又踏上了鸭绿江的断桥,历史的印记,英雄的丰碑,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b></p><p class="ql-block"><b> 苏进</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9月22日于火车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