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轮复习,共探高效课堂——语文教研组9月教研组工作总结

张丽佳

<p class="ql-block">一、 本月核心工作回顾</p><p class="ql-block">本月,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聚焦高三一轮复习,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核心目标,有序开展了听课、评课及集体备课三大常规活动,教研氛围浓厚,成效显著。</p><p class="ql-block">1. 深入课堂,听课观摩 :本月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课堂进行深入调研。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听课,尤其关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效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p><p class="ql-block">2. 集思广益,精准评课:每次听课后,教研组均及时组织评课活动。老师们从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学生互动及课堂生成等多个维度进行坦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既充分肯定优点,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可优化之处,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p><p class="ql-block">3. 凝聚智慧,集体备课:各年级备课组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度。高三备课组重点研讨一轮复习的进度、重难点突破策略和习题精选;高一、高二备课组则侧重于新授课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集体备课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统一了教学步调。</p> <p class="ql-block">二、 月度公开课亮点聚焦</p><p class="ql-block">本月成功举办了三节高三一轮复习校级公开课,精彩纷呈,颇具示范意义。</p><p class="ql-block">1. 麻妍露老师:《高三一轮复习——“标点符号”专题》</p><p class="ql-block">课堂亮点:麻老师一改标点符号复习的枯燥印象,巧妙地将知识系统化、情境化。她以经典例句和高考真题为依托,引导学生从“用法”和“语义”两个层面深入剖析标点符号的妙用。课堂不仅讲“规则”,更重在讲“逻辑”和“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标点,大文章”的内涵,有效提升了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标点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2. 田炜老师:《高三一轮复习——“图文转换之漫画分析”专题》</p><p class="ql-block">课堂亮点:田老师的课堂充满思辨性与趣味性。她精选社会现象类、哲理寓言类等多类型漫画,引导学生遵循“观察构图→解读要素→联想现实→概括寓意”的思维路径,层层深入。课堂注重学生思维的外化与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口头陈述等方式,高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直击高考图文转换题型的考查核心。</p> <p class="ql-block">3.杨梅老师:《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p><p class="ql-block">课堂亮点:杨梅老师课堂上紧扣形象、情感、技巧、语言风格四大对比维度,亮点鲜明。以“登临诗”为载体,通过“诗画配”“小组研讨”等互动,引导学生从景物到人物深挖形象差异,分层梳理情感光谱并溯源背景,精准拆解显隐性技巧且关联表达效果,以关键词和体裁归类语言风格。整体构建结构化对比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系统鉴赏思维,高效实现能力迁移。</p> <p class="ql-block">三、 教研反思与成长</p><p class="ql-block">通过对本月活动的总结,我们取得了以下共识:</p><p class="ql-block">高三复习课应超越简单的知识罗列,转向构建知识体系和强化思维训练,麻老师和田老师的课提供了优秀范例。</p><p class="ql-block">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智慧的碰撞能产生“1+1&gt;2”的效应。</p><p class="ql-block">听课评课制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营造开放、互助的教研文化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四、 下阶段工作展望</p><p class="ql-block">1. 持续跟进高三复习,计划下一阶段开展“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的公开课研讨。</p><p class="ql-block">2. 鼓励跨年级交流,邀请高三教师为高一高二分享复习备考经验,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p><p class="ql-block">3. 整理本月公开课的优秀课件和教学设计,形成教研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本月教研活动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效果显著。我们将继续深耕教学,精诚合作,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稳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