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无意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多压力。</p><p class="ql-block">我儿子上初四及高中时,当我看到他表现好的地方,给他写阳光日记,说他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家族的骄傲。”他上大学后,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和一个朋友一块吃饭,朋友说他感觉我儿子压力很大。有一次和我侄子一块吃饭,我侄子也说感觉我儿子压力很大。</p><p class="ql-block">这让我感觉很惊讶,我认为没给儿子施加压力,他怎么会压力很大呢?朋友说,我和爱人算是事业有成,本身这种家庭就带给孩子压力。现在反思,当我在欣赏他是我们及家族的骄傲时,这种无形的文化,让他自己有了高标准要求,产生了压力。比如有的孩子,他家族及亲戚同辈的孩子们大都上了名牌大学,即使父母不说什么,这个孩子也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在身上,这是家族文化的压力。</p><p class="ql-block">我儿子同学,上初中时就经常听到他长舒气的声音,我感觉他压力不小。通过交流,了解到他想努力让自己保持好成绩,想考的更好,这是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在身体上通过呼吸呈现出来,但家长感受不到孩子有压力,继续给他施加压力,再加学校的压力,这个孩子在高中时身体呈现出一些不适,与压力过大有关。这也是当局者迷,就像我感受不到孩子有压力一样。</p><p class="ql-block">当我认识我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多压力时,我不再对孩子做任何要求,也不再高调的抬高他,让孩子做自由的自己,孩子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会有所减轻,这就是一种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了解文化背景:制订有效咨询计划的关键</p><p class="ql-block">了解来访者的文化背景,能如何帮咨询师为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制订计划?</p><p class="ql-block">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其价值观、家庭观念、社会规范甚至对“心理问题”的理解都可能千差万别。如果我们只依赖教科书上的通用方法,而忽视文化因素,咨询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事实上,了解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就像是拿到了一本解锁他们内心世界的“密码本”,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问题根源,并制订出真正适合他们的咨询计划。</p><p class="ql-block">有位年轻来访者长期感到焦虑和压抑。最初咨询中,她反复强调自己“必须让父母骄傲”,却很少提及个人愿望。如果忽略文化背景,完全可能会直接将问题归因于个人完美主义或低自尊。但通过了解其文化中常见的家庭集体主义价值观,就会意识到她的压力更多源于文化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而非单纯的个人心理问题。于是,咨询计划不再聚焦于“降低自我要求”,而是帮她在家庭期待和个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与父母沟通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引入正念技巧缓解她的焦虑情绪。这种文化响应的方式,让她感到被真正理解,咨询效果也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文化背景还会影响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在一些传统文化中,心理问题可能被污名化,被视为“家丑”或“性格缺陷”。曾遇到一位来访者,最初对咨询非常抵触,认为倾诉隐私是“软弱的表现”。如果强行采用常见的直面情绪的方法,可能会让他更加封闭。通过了解他的文化背景,我意识到需要先建立信任,并尊重他对“隐私”的敏感度。于是,前几次咨询中,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比如通过讨论文化故事、家庭传统等话题逐步引导他表达感受。同时,我邀请他分享文化中处理情绪的传统方式(如家庭支持、宗教实践),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咨询计划。例如,结合他的宗教背景,引入冥想祈祷作为情绪调节工具。这样,咨询不仅更易被他接受,也真正尊重了他的文化身份。</p><p class="ql-block">此外,文化背景决定了什么是“正常”的行为和情绪表达。比如,在一些文化中,情绪外露可能是人际交往的常态,而在有些文化中,内敛和冷静更被推崇。如果咨询师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会误解来访者的行为。一位来访者在咨询中描述自己“经常因为小事哭泣”,并认为这是病态的表现。但通过了解她的文化环境发现,情感表达在她的社群中本是寻常之事,她的困扰其实源于对新文化环境的不适应。于是,咨询计划转向帮助她整合两种文化身份,而非改变她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通过叙事疗法帮助她重新定义自己的情绪优势,并练习在跨文化情境中灵活调整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影响着来访者的支持系统和资源。在某些集体主义文化中,家庭和社群可能是最重要的支持来源,而非个体化的解决方案。一位来访者曾向我倾诉她的抑郁情绪,但拒绝尝试“独自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了解她的文化背景发现,她更依赖家族网络的支持。于是,咨询计划调整为家庭会议式的沟通辅导,邀请她的亲属参与部分会话,共同制定支持策略。这种基于文化特点的计划,不仅更符合她的需求,也激活了她已有的社会资源。</p><p class="ql-block">当然,了解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刻板印象化每一位来访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文化只是理解他们的一个重要维度。作为咨询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好奇,主动询问来访者的文化经历,倾听他们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问题。比如,简单地问一句:“这个问题在您的文化中通常会被如何看待?”或者“您的家人会如何建议您处理这种情况?”就能打开一扇新的窗口。</p><p class="ql-block">总之,文化背景不是咨询中的“附加题”,而是核心要素之一。它帮助我们避免“一刀切”的干预方式,让咨询计划真正贴合来访者的生活现实。当我们尊重文化差异时,来访者会更感到被接纳,咨询关系也会更加牢固。最终,这种深度理解能让我们和来访者一起,找到既符合心理科学又包容文化智慧的解决方案,走向更有意义的改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