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东方绿舟</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16634</p> <p class="ql-block">初夏,我专程奔赴上海,循着记忆的脉络,重访那段镌刻在时光里的足迹。2006年,我毅然辞去原单位的工作,踏入这座繁华都市,在私企中开启人生的新篇。从国企到民企的转身,不仅是一次职业的迁徙,更是一场心灵的远行。那些年在上海打拼的日日夜夜,如江流般奔涌而过,却在心底沉淀下无数难以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友仍在外滩附近的写字楼里忙碌,拜访他之后,我背起相机,独自踏上南京路的石板路,朝着外滩的方向缓步前行。脚步轻启,仿佛也掀开了岁月的帘幕。</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南京路,阳光斜洒在斑驳的石板上,光影交错,如同城市低语的诗行。街道两旁的广告牌闪烁着现代的节拍,阿迪达斯的巨幅海报下,人流如织。一对夫妇牵着孩子,手中气球随风轻晃,在铜像前驻足留影,笑容被瞬间定格。那雕塑宛如街心的守望者,静默地凝视着来往的悲欢与梦想。我放慢脚步,聆听这座城市的呼吸——它古老却不失活力,匆忙中又藏着温情,像一首交织着过去与未来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一位女子悄然映入眼帘。她站在铜像前,指尖轻轻触碰那位抱子父亲的手臂,仿佛在与一段旧日时光低语。她微微笑着,阳光洒在她的白外套上,宛如镀上了一层薄金。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南京路不只是购物的长廊,更是情感的通道——它连接着回忆与当下,陌生人与故人,城市与人心之间最柔软的牵连。</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偶遇一群解放军战士正在街头践行“好八连”的光荣传统,为市民义务理发。帐篷下,一位老兵正为拄拐的老人细心修剪银发,动作轻柔,如同对待至亲。一旁还有量血压的义诊摊位,居民们安静等候,脸上写满信赖。这无声的善举,如清风拂面,吹散了都市的喧嚣与冷漠。我举起相机,没有对准人群,而是将镜头投向那面随风轻扬的红十字旗——它比任何霓虹都更明亮,更温暖。</p> <p class="ql-block">一路漫步前行,老式骑楼渐次浮现。街角一座黄瓦飞檐的中式店铺静静伫立,门前红灯笼轻摇,石狮默守两旁,仿佛从旧时光中踱步而来。店内陈列着旗袍、折扇与青瓷茶具,一位老人坐在藤椅里翻阅报纸,神情安详。我驻足片刻,耳畔似有三十年代的留声机在低吟浅唱。原来,南京路不只是摩登的象征,它也深藏着城市的根脉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行至外滩边缘,和平饭店的金色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多国国旗在风中飘展,仿佛低语着这座城市曾有的万国风情。门前人潮涌动,有西装革履的白领,也有举着自拍杆的游客。我站在台阶上回望,南京路宛如一条金色丝带,从喧嚣深处蜿蜒而出,最终汇入黄浦江的怀抱,将繁华与历史轻轻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外滩的建筑群在微阴的天色下更显庄重,钟楼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浅色石墙映着江面的粼光。这些建筑如同沉默的史书,一页页写满租界的风云、抗战的烽火、改革的浪潮。我倚在栏杆上,听江风拂过耳畔,仿佛听见了陈毅元帅当年那句“上海是人民的上海”的铿锵回响——那声音,至今仍在城市上空回荡。</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的铜像静立于绿荫之间,底座上“1901–1972”几个字沉稳有力,一如他一生的风骨。几位游客在雕像前合影,孩子踮起脚尖,试图看清元帅脸上的神情。我默默凝望,心中浮现他既是战场骁将,又是城市奠基者的身影。他以铁血与温情,为这座新生的城市铺下了第一块基石。</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上,船只缓缓穿行,水面波光如碎银洒落。对岸陆家嘴,东方明珠塔与上海中心大厦刺破云层,玻璃幕墙映照天光,宛如一座崛起的未来之城。而我脚下的堤岸,仍是百年前的石阶与栏杆。一江之隔,仿佛两个时代在对话——这边回望历史,那边奔向未来,而江水,始终静静流淌,见证着一切。</p> <p class="ql-block">花坛前,游客争相与“东方明珠”地标牌合影,五彩花卉簇拥着金属字牌。一位红裙女子举着手机自拍,笑容灿烂;身旁的孩子踮脚张望,眼中满是惊奇。我退后几步,按下快门——不为塔影,只为捕捉那一张张脸上跃动的光,那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我也登上了黄浦江的观光船,江风扑面而来,带着水汽与自由的气息。船行至江心,回望外滩,那一排欧式建筑在晴空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红旗在钟楼顶飘扬,游船划出银色水痕,远处南浦大桥如长虹卧波。这座城市,从不回避历史,也从不畏惧未来。它把记忆穿在身上,把梦想写在天际。</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我沿着滨江步道缓缓前行。东方明珠塔在身后渐行渐远,南京路的喧嚣也化作遥远的背景音。一位老人坐在长椅上喂着鸽子,几个年轻人在花坛边自拍,一对情侣依偎在栏杆旁凝望江景。我忽然明白,所谓“足迹”,未必是某个具体的地标,而是这些瞬间——阳光洒落的刹那,微风拂面的温柔,陌生人的微笑,和心底那一声轻轻的“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随着人流,我信步向前,外滩风光如画卷铺展,我边走边拍,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上,几对青年情侣正在拍摄婚纱照。新娘的白纱被江风轻轻托起,宛如浮在空中的云朵。新郎紧紧挽着她的手,眼神坚定而温柔。我静立一旁,不曾打扰,只是默默注视。这座桥,曾见证过战争的硝烟、离别的泪水与逃亡的脚步,而今,它承载的,是爱情的誓言与生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我稍作停留,便继续前行,朝着下一个地标——东方明珠塔,迈步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