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间三事苦,驾船打铁磨豆腐。”说来也巧,这三件苦差事,我竟都一一经历过。也正因这份独特的人生阅历,才有了今天这篇关于《为了健康》的絮语。</p><p class="ql-block"> 不过严格算来,“驾船”于我更像一场难忘的偶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德市决定重启中断二十余年的赛龙舟活动,所需龙舟需从汉寿县乡村借用,这项任务最终落到了市电机总厂,而我作为厂里的团委书记,牵头召集了四十多位青年工人,一同承担起借船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那天清晨,厂里派车将我们送到苍港,办好借用手续后,我们的“驾船之旅”便正式开启。几十里水路间,满是年轻人的嬉笑喧闹,惊飞了沿岸栖息的水鸟,也引得河堤上的路人纷纷驻足观望。待抵达目的地时,大家浑身上下没有一根干纱,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溅起的沅江水。现在回想起来,那次驾船竟没品出半分“苦”,只余下满溢的欢乐——大抵是因为,这并非以之为生的职业吧。</p><p class="ql-block"> 真正让我尝到生活之“苦”的,是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历练。从学校分配到企业,我这个被视作“臭老九”的知识分子,直接被派往了苦、脏、累集于一身的铸造车间,与“打铁”的苦差事结了缘。</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即便盛夏暑热难耐,气温飙至四十度左右,我们仍要守在一千多度的化铁炉前,喊着“高温高岗夺高产”的口号咬牙坚持,几次中暑晕倒,醒来后稍作休息便又立刻投入工作;那些年,即便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为了方便操作,我们依旧赤膊上阵,在车间里挥汗如雨。那年特赦的战犯来厂参观,见到这般场景后不禁感叹:“中国共产党真伟大,战胜国民党是必然的”;那些年,我的饭量特大,每月指标是45斤粮,曾经有个月吃了72斤,因为两年做了5年的事。而支撑我熬过那段低谷时光的,是小哥的鼓励:“吃的苦中苦,方为革命人。”也正是这句朴素的话,让我始终憋着一股劲,立志要做个能扛事的“革命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代变了,曾经的“人间三苦”也有了新模样。当下社会,三高、脑梗等病症逐渐年轻化,食品安全更是成了现代人的心头之痛。为了守护健康,许多家庭开始尝试自制食品,喝豆浆便是最普及的选择之一——曾经磨豆腐的繁重与辛苦,早已被便捷的破壁机轻松化解。</p><p class="ql-block"> 豆浆是咱中国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更是风靡全球,深受不同人群的喜爱。从营养角度来说,豆浆堪称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所含氨基酸成分也十分完整;更难得的是,它本身不含胆固醇,对维护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对调节女性内分泌、预防骨质疏松也有一定帮助。</p><p class="ql-block"> 在家自制豆浆,不仅操作简单、性价比高,还能避免额外添加,吃得更放心。不过有一点必须提醒:自制豆浆千万要按规矩,不能马虎乱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做豆浆,在食材选择上就很讲究——黄豆专挑农家种植的,虽说价格比普通黄豆稍贵些,但吃着更安全、更安心。具体做法也不复杂:</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泡豆:将干黄豆仔细淘洗干净,加入足量清水浸泡8至10小时,要是夏天温度高,记得放入冰箱冷藏浸泡,避免豆子变质。</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磨浆:把泡好的黄豆沥干水分,放入破壁机中,按照1:8的豆水比例加入清水,启动机器打磨成浆。</p><p class="ql-block"> 如果偏爱更细腻的口感,可以用纱布或细滤网将豆浆中的豆渣过滤掉;饮用时,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糖、蜂蜜或是少许盐调味即可。</p><p class="ql-block"> 清晨时分,一碗热气腾腾的自制豆浆,搭配一个亲手做的包子,便是一顿营养又健康的早餐。这份简单的美味,不仅消解了过往“磨豆腐”的苦,更藏着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最朴素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