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齐文化博物馆(一)

秦岭南

<p class="ql-block">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及临近淄河而得名。曾作为西周、秦末,西汉、曹魏、西晋的诸侯国一一齐国的都城1100余年,是我国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临淄底蕴深厚、文化灿烂。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等名贤辈出。诞生了《管子》、《孙子兵法》、《考公记》、《齐民要朮》等重要典籍,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学术高峰,孕育出“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齐文化。孙、高、吕、姜、崔等200余个姓氏发源于此。现有临淄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临淄墓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文物105件、非遗367项,代表齐文化的物质遗存90%以上分布在临淄境内……</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泱泱齐风,从齐国故都、元、明、清县城到近现代因胶济铁路、齐鲁石化公司兴起的临淄新城,史脉和城韵互映,古老和现代交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会让千年风华再绽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齐文化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大道308号,于2015年下半年建成投用,是一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齐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分为基本陈列展厅、特色陈列展厅、专题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四个部分,拥有文物3万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p> <p class="ql-block">齐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厅是以齐国故都800年的兴衰变迁为基点,由历史陈列与专题陈列组成。基本陈列分为先期文明、西周之齐、春秋齐国、战国之齐、秦汉齐风、稷下学宫、余韵传承等八个部分。展厅通过实景沙盘与投影结合,多元化阅读等展示方式,动态演绎临淄城的繁华景象。多角度的向观众展示齐文化的兴衰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齐国君王世糸表:</p><p class="ql-block">一、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一一前770年)</p><p class="ql-block">齐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在位30年。</p><p class="ql-block">齐丁公.姜伋.公元前1015年.在位39年。</p><p class="ql-block">齐乙公.姜得.公元前976年.在位44年。</p><p class="ql-block">齐癸公.姜慈母.公元前932年.在位52年。</p><p class="ql-block">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880年.在位14年。</p><p class="ql-block">齐胡公.姜静.公元前866年.在位7年。</p><p class="ql-block">齐献公.姜山.公元前859年.在位8年。</p><p class="ql-block">齐武公.姜寿.公元前851年在位26年。</p><p class="ql-block">齐厉公.蒋无忌.公元前825年.在位9年。</p><p class="ql-block">齐文公.姜赤.公元前816年,在位12年。</p><p class="ql-block">齐成公.姜脱.公元前804年.在位9年。</p><p class="ql-block">齐庄公.姜购.公元前795年.在位64年。</p> <p class="ql-block">二、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一前476年)</p><p class="ql-block">齐僖公.姜禄甫.公元前731年.在位33年。</p><p class="ql-block">齐襄公.姜诸儿.公元前698年.在位12年。</p><p class="ql-block">无——.姜无知.公元前686年.——</p><p class="ql-block">齐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86年.在位42年。</p><p class="ql-block">无——.蒋无诡.公元前643年.——</p><p class="ql-block">齐孝公.姜昭.公元前643年.在位10年。</p><p class="ql-block">齐昭公.姜潘.公元前633年.在位20年。</p><p class="ql-block">无——.姜合.公元前613年.——</p><p class="ql-block">齐懿公.姜商人.公元前613年.在位4年。</p><p class="ql-block">齐惠公.姜元.公元前609年.在位10年。</p><p class="ql-block">齐顷公.蒋无野.公元前549年.在位17年。</p><p class="ql-block">齐灵公.姜环.公元前582年.在位28年。</p><p class="ql-block">齐庄公.姜光.公元前554年.在位6年。</p><p class="ql-block">齐景公.姜杵臼.公元前548年.在位58年。</p><p class="ql-block">齐景孺子.姜茶.公元前490年.在位1年。</p><p class="ql-block">齐悼公.姜阳生.公元前489年.在位4年。</p><p class="ql-block">齐简公.姜壬.公元前485年.在位4年。</p><p class="ql-block">齐平公.姜骜.公元前481年.在位2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齐宣公.姜积.公元前456年.在位51年。</p><p class="ql-block">齐康公.姜贷.公元前405年.在位26年。</p><p class="ql-block">齐太公.田和.公元前386年.在位21年。</p><p class="ql-block">齐侯剡.田剡.公元前384年.在位10年。</p><p class="ql-block">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在位17年。</p><p class="ql-block">齐威王.田因齐.公元前357年.在位37年。</p><p class="ql-block">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20年.在位19年。</p><p class="ql-block">齐湣王.田地.公元前301年.在位17年。</p><p class="ql-block">齐襄王.田法章.公元前284年.在位19年。</p><p class="ql-block">齐王健.田健.公元前265年.在位44年。</p> <p class="ql-block">姜太公:(?—1015年或前1036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后世称姜子牙、齐太公、吕尚、姜尚、吕望等。籍贯今山东日照。中国商朝末年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思想家、西周开国元勋。</p><p class="ql-block">姜太公博闻多智,刻苦力学,通晓天文地理,深谙治国安邦之道。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都于营丘,成为齐国始祖。在一百多岁时去世。</p> <p class="ql-block">齐桓公:名小白,是齐僖公姜禄甫的小儿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姜诸儿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勾结大夫连称,管子父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国君。一年以后,齐国贵族又杀死了公孙无知,一时齐国群龙无首,陷入内乱。当时,齐僖公的二儿子姜纠与老师管仲逃亡在鲁国。而齐僖公的三儿子姜小白与师傅鲍叔牙在莒国,都想回国夺取君位。为了确保姜纠得到君位,管仲亲率30乘兵车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姜小白。管仲射了姜小白一箭,正中他的衣带钩。为了麻痹管仲,姜小白装死倒下。紧接着,姜小白和鲍叔牙火速赶回了临淄,在高子、国子二卿的拥护下,江小白顺利的登上了君位,就是齐桓公。</p><p class="ql-block">齐桓公即位后,决定任用鲍叔牙为相,而鲍叔牙确劝齐桓公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任用管仲。后来经过乾时之战,鲁国大败,鲁国迫于齐国的压力,杀了公子纠,把齐桓公的射钩仇人管仲用囚车送还齐国。管仲至齐,齐桓公不计前嫌,亲自去郊外迎接,并在宗庙里接见了他。管仲向齐桓公系统的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齐桓公听后心悦诚服,不久就拜管仲为相,全面主持齐国政事。</p> <p class="ql-block">管仲为相后,辅佐齐桓公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对待,推行“一体之制”。经过管仲四年全方位的改革,齐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基本实现了富民强兵的目标,从而为齐桓公创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齐桓公称霸,将齐文化真正的改造成以兼容并包为特色的文化,是齐文化日臻成熟;齐桓公称霸,是西周以来由于周室衰败所形成的中原各国一盘散沙,分崩离析的局面大为改观,维护了较长时期国内统一的较为稳定的局面,促进了中原各国间的人员、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遏制了四方各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掠夺性破坏,保证了中原文化的健康发展。齐桓公称霸大大提升了齐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为东方文化由鲁至齐的转移,齐鲁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齐文化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牺尊:战国时期,金银错镶嵌,高28.3厘米,长46.0厘米。1982年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墓地。牺尊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首颈结合,有一项圈合缝自然遮掩,盖为一偏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p> <p class="ql-block">国宝牺尊的发现:一九八二年夏某天,捐献者齐中华奉生产大队安排,带领八人来到位于商王庄南的临淄区砖厂干活。下午7点多,齐中华与工友开始挖土,当他们挖到20公分深时,突然发现了这个国宝。齐中华将牺尊拿出后,上面沾满泥土,其中一个工友就提议砸掉上面的泥土,齐中华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他担心这件物品是陶制的,很容易被砸坏。</p><p class="ql-block">他们细细琢磨后发现,这可能是铜的,有工友建议将这个铜制品卖掉,但有人并不建议这样做,最后大家都建议让齐中华先收藏着。当齐中华将这个铜制品带回家后,老父亲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文物,父亲认为文物应该是国家的。后来,齐中华出去干活时,父亲将文物局的专家带到家里。专家鉴定后认定,这是一件不一般的文物,并将其定名为“铜牛尊”。专家将文物从齐家带走后进行处理,并显出本来面貌。专家连连称赞其为国宝,并奖励齐中华80元。80年代初期,80元可不是小数目,齐中华又将这80元钱拿出一部分分给当时在场的工友。时至今日,这件国宝被称为国宝牺尊,收藏于齐文化博物馆,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国宝牺尊捐献人——齐中华</p> <p class="ql-block">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美学命题。</p> <p class="ql-block">孔子闻韶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该地原名枣园村,清代嘉庆年间因出土“孔子闻韶处”石碑及石磬更名韶院,1982年建成仿古建筑并对外开放。现存清代复刻石碑、石刻“舞乐图”及韶乐简介碑,记载了公元前517年孔子在此聆听齐韶乐后“三个月不知肉味”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者“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p> <p class="ql-block">现代陶器</p> <p class="ql-block">后记:临淄齐文化博物馆关于齐国的历史共有4个展厅,用半天时间看了两个展厅,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并编辑成美篇(一),不妥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本人纯属业余爱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