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随砖家探访,寻踪城墙上的文字砖,解读醇亲王南府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曾到访中央音乐学院,聆听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弦演奏家演奏的音乐会。我们合唱团的老师毕业于这所学府,并在此教书。而今回首,方知这片土地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此行跟随专家来到醇亲王南府旧址——原为醇亲王奕𫍽的府邸。我们细细寻觅宫殿围墙上镌刻的文字砖,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往昔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醇亲王府南府的渊源可追溯至清顺治年间,初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喀尔楚浑贝勒的宅邸。至乾隆朝,改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乃乾隆帝第五子,于乾隆三十年受封。至道光末年,宣宗第七子奕𫍽受封醇郡王。咸丰十年,奕𫍽奉旨与慈禧太后之妹成婚,分府出宫,获赐府邸于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岸,即今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同治十一年,奕𫍽晋封醇亲王,府第遂称“醇亲王府”,因奕𫍽排行第七,民间亦俗称“七爷府”。奕𫍽次子载湉(即光绪帝)便出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载湉入承大统,年号光绪。依照清代制度,皇帝出生地“潜龙邸”需升格为宫殿,或闲置,或改为寺庙。醇亲王奕𫍽遂依制迁出。至光绪十四年,什刹海后海北岸原贝子府被赐予奕𫍽,醇亲王府遂迁至后海北岸,即今醇亲王府北府,原府则称南府。奕𫍽逝世后,南府前半部改建为醇贤亲王祠,后半部仍保留为“潜龙邸”。</p> <p class="ql-block">透过砖石上的文字,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时光在这座王府中留下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