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分这天,阳光温柔地洒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金黄的落叶铺满小径,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蹦跳着踩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秋天在和他们打招呼。教室外那棵老树的树干上,贴着一幅卡通牛举着红叶的画,旁边写着“秋分”两个大字,还有那句诗:“红叶起舞映霜果,金风送爽映秋分。”孩子们围在旁边念着,声音清脆得像风铃。</p> <p class="ql-block">走进教室,暖黄的灯光和墙上的手工作品让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温馨。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眼睛亮亮地盯着电视屏幕,里面正播放着关于秋分的动画故事。窗外阳光正好,照在绿意盎然的植物上,也照进孩子们专注的小脸。他们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原来秋分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妈妈说,过了秋分,天就越来越短了。”</p> <p class="ql-block">讲台上摆着一篮子丰收的果实——金黄的玉米、橙红的胡萝卜、胖乎乎的红薯,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老师轻轻拿起一根玉米,笑着说:“秋分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辛苦了一年,终于可以享受丰收的喜悦了。”孩子们争着举手:“我家地里也有红薯!”“我奶奶蒸了玉米给我吃!”那一筐筐沉甸甸的果实,不只是食物,更是大地写给秋天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通过看故事、听儿歌,孩子们知道了秋分的许多习俗:有祭月的古老仪式,有“竖蛋”比谁更有耐心,还有吃秋菜、送秋牛、放风筝的趣味活动。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这些不只是大人做的事,他们也能参与。一个小女孩举着小手说:“老师,我也想送秋牛图!”她的眼睛亮得像星星,仿佛已经看见自己拿着画作,走在金黄的田野间。</p> <p class="ql-block">“竖蛋”成了当天最受欢迎的游戏。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篮子里挑出最光滑的鸡蛋,屏住呼吸,一点一点地把它立在桌面上。有的刚立起来就倒了,引得大家一阵笑声;有的居然稳稳地站了好一会儿,立刻赢得一片欢呼。“我成功啦!”一个小男孩跳起来,脸都红了。那一刻,他们不只是在玩,更是在感受节气里的智慧与趣味——秋分,是平衡,是耐心,是自然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美术课上,孩子们拿起画笔,画出他们心中的秋分。一个小女孩站在作品墙前,手里举着一幅画:一个大大的梨,黄澄澄的,旁边写着“秋分”两个字。她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梨子甜甜的,秋天也是甜甜的!”她身后的架子上,摆满了陶泥做的小动物、彩纸折的枫叶,还有孩子们手写的节气卡片,每一件都带着童真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孩子举着他的画跑过来:“老师,我画的梨会发光!”画上的梨周围画满了黑色的线条,像是阳光在跳跃。他穿着白上衣,笑容干净又自信。这些画或许笔触稚嫩,可每一笔都藏着他们对秋天的理解——不是课本上的定义,而是舌尖的甜、手心的暖、眼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在“陶泥乐园”的展示角,一个小辫子女孩举着她的作品,画纸上是梨和“秋分”两个字,背景是她用彩笔涂出的金黄田野。她站在“陶泥乐园”的牌子下,像个小艺术家。架子上摆满了孩子们捏的陶果、做的秋牛、折的纸风筝,每一件都诉说着他们与秋天的悄悄话。</p> <p class="ql-block">一个穿橙色上衣的小男孩也跑来展示他的画,画上的梨圆滚滚的,旁边还画了一棵大树。“这是我家门口的树,秋天叶子都黄了。”他笑得咧开了嘴。这些画作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童心与节气的碰撞,像风拂过麦田,轻轻掀起一片金色的波浪。</p> <p class="ql-block">教室里,越来越多的孩子举着画作跑来展示。一个穿蓝外套的男孩高高举起他的画:“老师,我写上‘秋分’啦!”画上的梨子旁边,两个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窗台上的毛绒玩具静静看着这一切,仿佛也被这热闹的秋意感染。</p> <p class="ql-block">三个小女孩站成一排,像小明星一样展示她们的画:南瓜、花朵、还有戴着草帽的卡通太阳。她们笑得灿烂,画里的色彩也跟着跳跃起来。原来,秋天不只是落叶和凉风,更是孩子们笔下那一抹抹不肯褪色的明亮。</p> <p class="ql-block">一个穿红白条纹T恤的男孩比出“V”字手势,手里举着一幅画满彩色图案的画;他身边的女孩穿着浅色裙子,画上写着“秋天快乐”。他们站在一起,像秋天里最生动的两片叶子,随风起舞,却紧紧相依。</p> <p class="ql-block">三个孩子并肩站着,画里有汽车、有树、有彩虹般的线条。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笑容里是满满的成就感。这些画作或许不会被挂在美术馆,但它们被贴在教室的墙上,被老师拍照发到家长群,被孩子们一遍遍指着说:“这是我画的!”</p> <p class="ql-block">又一组孩子站上展示台,画上的南瓜、汽车、山丘五彩斑斓。他们比出胜利的手势,笑声在教室里回荡。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背诵节气歌,而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三个女孩站在架子前,画作在手,笑容在脸。她们的画上写着“秋分快乐”“我喜欢秋天”“梨子真甜”,简单的话语,却是最真实的表达。这些画,是他们与秋天的约定,也是他们与文化的初遇。</p> <p class="ql-block">书架前,三个孩子展示着他们的创作:绿色的车、彩色的树、抽象的线条。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画着不同的画,却在同一片秋意里找到了共鸣。书架上的瓶子、杯子、篮子,仿佛也成了这场秋日庆典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又一组孩子站在架子前,画里有山丘、有花、有彩虹。两个孩子比出胜利手势,笑容像阳光一样洒满房间。秋天,就这样被他们用画笔接住,用笑声点亮。</p> <p class="ql-block">三个小朋友在书架前比着“V”手势,画里的树木和车子五颜六色。他们说:“我们画的是秋天的梦。”是啊,梦里有金风,有红叶,有丰收的果实,也有他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三个小男孩举着画作,画上有城市、有车、有高楼。他们说:“秋天也在城市里!”是的,哪怕没有麦田,没有果园,只要有一颗感知季节的心,秋天就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画作千奇百怪,却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秋分。他们用最纯真的方式,记住了这个节气,也记住了这个属于他们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围成一圈,唱起儿歌《秋分》:“秋分到,天气凉,丰收果实堆满仓。竖蛋乐,放风筝,金风送爽好时光。”歌声清脆,像落叶在风中起舞,像果实坠弯了枝头。我站在一旁,听着,笑着,心里也落满了秋天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走进小农场,体验丰收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通过开展“迎秋分,知习俗”主题活动,幼儿知道了秋分节气的由来和风俗习惯,体验到了秋分节气的有趣,激发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