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语合唱团圆满结束紫金合唱季所有赛程,超额完成比赛预期,紫金合唱季铜奖在望。</p><p class="ql-block">在宋高卓越校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沙先一院长的安排下,宋高花语合唱团师生50余人前往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研学。同时,一直关心宋高发展的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省“苏教名家”指导教师、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刘建校长也为花语合唱团师生作了贴心的学习安排。</p> <p class="ql-block">刚踏进随园,迎面而来的不是喧嚣,而是一种沉静的书卷气。绿树掩映间,一块斑驳的绿牌静静立着,上面写着“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学生若子弟”,署名李瑞清。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南师大的精神底色,更像是我们宋高人心中那句“人子吾子,我校我家”的遥远回响。原来,有些理念早已穿越时空,在不同的校园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走在随园的小路上,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来,像碎金铺地。南师大随园校办许琳主任在百忙之中亲自接待并为我们导引讲解,着实让我们受宠若惊!孩子们排成队伍安静地聆听,没有人嬉笑打闹,仿佛连风都放轻了脚步。这哪里是研学?分明是一场与历史和文化的对话。我看着身旁的同学微微仰头,目光追随着许主任的讲述,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听见的不只是声音,还有传承。</p> <p class="ql-block">“随园”两个字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被五彩的花丛簇拥着,像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名字。它不张扬,却自有分量。这里曾是金陵女子大学的旧址,百年风雨洗不去它的风骨。我们站在石前合影,笑声轻轻荡开,仿佛惊动了沉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石碑静静矗立,写着“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下方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影婆娑,光影斑驳,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我走近细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石面,仿佛触到了那个年代女学生们晨读的身影,听见了她们清脆的读书声,穿越百年,落在我们肩上。</p> <p class="ql-block">许琳主任声音温和而坚定。我们站成整齐的一排,像一排正在抽枝的树苗。阳光斜照,红旗在远处飘扬,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办许琳主任站在前方,手势生动,讲着随园的历史与人文。他不像是在讲解,倒像是在分享一段珍藏已久的故事。我们专注地听着,有人举起手机拍下精彩瞬间。知识在这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讲述,是眼神交汇时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林荫大道笔直延伸,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枝叶在蓝天白云下织成一片翠绿的穹顶。红旗下方,石板路泛着微光,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记忆。我们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仿佛怕惊扰了藏在树影里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树影斑驳,林荫道上黄线清晰,旗帜鲜艳。这条路,走过的不只是我们,还有无数曾在南师大求学的前辈。他们的脚步早已远去,但这条路记得。我们踏上去,不只是参观,更像是接过了某种无声的嘱托。</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大门静静敞开,石柱上雕着花纹,屋檐飞翘,像是在向我们招手。门后是幽深的小径,是藏书楼的静谧,是讲堂里的琅琅书声。我们穿过它,仿佛也穿过了百年的教育长河,来到了一个更安静、更深远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绿荫小路上,身后是巨大的石头,前方是未知的风景。阳光洒在肩头,风里带着花香。这一刻,我们不是游客,而是寻根者,寻找着属于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随园”巨石旁,我们再次驻足。有人举起红旗合影,有人蹲下闻花香。青春的气息与古园的沉静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像一首未完成的诗。我们站在这里,既是过客,也是续写者。</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走过那条刻着“随园”的林荫道,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们身上,斑驳的光影像是时间的指纹。我们安静地走着,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土地的梦。而我知道,这个梦,正悄悄住进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树木整齐排列,像一队沉默的守卫。它们不说话,却用年轮记录着一切。我抬头望着那片绿意,忽然觉得,教育也该如此——不喧哗,自有声。</p> <p class="ql-block">树影摇曳,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我们走在这片绿意中,像一群被自然和历史共同滋养的孩子。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土壤上;每一眼,都望见未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小径尽头,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静静伫立。我们缓缓走来,脚步轻缓,像是怕惊动了屋檐下栖息的时光。这里没有钟声,却有一种比钟声更深远的回响,在心头轻轻震荡。</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城市与校园的交界处,高楼在远处矗立,而我们脚下是百年的树影。白衬衫、深色裤装,整齐划一。我们不是风景,却成了风景的一部分——一群正被文化浸润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我们或走或停,或笑或思。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抬头望天。青春本就该这样——在行走中思考,在喧嚣中寻找宁静。</p> <p class="ql-block">背着书包,我们轻快地穿行在校园小径。书包里装的不只是课本,还有刚刚听来的故事、看过的字迹、触过的石碑。这些,都会慢慢沉淀,成为我们未来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建筑前,我们整齐列队。灰色瓦片、绿树环绕,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我们不说话,却仿佛在与百年前的学子对话。那一刻,校训不再只是墙上的文字,而是心头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绿荫道上,我们再次集合。传统建筑在背景中静静伫立,飞檐下红旗飘扬。我们专注地听着,像一群等待被点亮的灯。而老师的声音,就是那根火柴。</p> <p class="ql-block">旗杆下,我们举起手机拍照。墙上的“正德厚生,敬业乐群”八个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我们笑着,拍着,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这八个字刻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绿树间,像一幅水墨画。我们走在这幅画里,成了画中人。而画的主题,叫“传承”。</p> <p class="ql-block">黄墙灰瓦的建筑前,红旗静静飘扬。阳光洒在墙上,映出岁月的痕迹。我们走过,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草坪开阔,长椅静立,古树参天。我们坐在长椅上休息,有人闭目养神,有人轻声交谈。这一刻的宁静,是知识沉淀前的片刻停顿。</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两旁是高树绿植,前方是黄墙灰瓦的建筑。随园的每一步,都像在翻一页书,而我们,正读着最动人的那一章。</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红旗矗立,传统建筑在远处静静守望。一名行人走过,身影融入风景。我们站在这里,既是访客,也是未来的书写者。</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前,绿树掩映,复古路灯静静伫立。我们聚集着,像一群等待启程的旅人。而这座建筑,正是出发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向博物馆,门口的标牌清晰可见。有人整理衣领,有人轻声交谈。我们即将走进的,不只是展馆,更是历史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绿树成荫,红旗飘扬,传统建筑与现代高楼遥遥相望。我们站在这里,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教育,正是这条看不见的线。</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见贤思齐 百家金陵”的</p> <p class="ql-block">师大文学院的孙燕博士亲自为我们做文学院参观板块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为做好我们的学习接待提前做好了细致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在李瑞清徐悲鸿四位大先生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用上图靖雷校长PPT上的这段话,作为这几天参赛、研学活动的总结很贴切。😀</p><p class="ql-block">谢谢南京师范大学!谢谢南师附属实验学校!谢谢本次没见到的亲爱的陆一鹏校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