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镜头下的大山之西 ∽晋祠+博物馆篇(一)

太湖渔翁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之西,黄河之东,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千年画卷,藏着华夏文明的深邃密码,那就是∽山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俗话说:“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span>山西的美,在古建飞檐的匠心。坐拥黄土高原,外揽山河之雄奇,内蕴人文之厚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地上文物冠绝全国,从云冈石窟的佛陀微笑到平遥古城的明清街巷,从五台山的佛国清凉到晋祠的宋塑周柏,千年古建随处可见。浓郁的晋商文化、醇香的陈醋和百变面食,共同构成这片土地独特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瑰宝遍布地上——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75%以上,堪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让我们用光影镜头领略千年三晋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Day1:</p><p class="ql-block">早上7:11成都东站∽下午14:31,车程7小时20分钟,到达山西太原南站点</p> <p class="ql-block">Day1 晋祠</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麓,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的祠庙。它并非单一的殿堂,而是一个集自然山水与历史古迹于一体的庞大园林建筑群,素有“山西小江南”的美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堪称一部“立体的中国建筑史教科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祠“三宝”和“三绝”:</p><p class="ql-block">1、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p><p class="ql-block">分别是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p><p class="ql-block">2、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分别是: 宋代彩塑侍女像、三千年周柏(齐年柏),千年“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合影照</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先驱。在《梁思成全集》中,他曾提及晋祠的建筑特点,尤其是圣母殿的斗拱和空间设计,林徽因为团队核心成员。</p><p class="ql-block">在30年代战乱期间,他们通过实地测绘、摄影和文献比对,纠正了西方学者“中国无唐代以前木构建筑”的偏见,并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的学科建立。晋祠作为宋代建筑的珍贵遗存,正是这一学术脉络中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三大建筑国宝之一: </p><p class="ql-block">献殿</p><p class="ql-block">建于金代(1168年),是祭祀时陈列祭品的场所。其建筑极具特色,四面开阔无墙,仅设槛墙,形似一座凉亭,空间通透流畅。殿内梁架裸露,斗拱疏朗,整体结构既庄重又轻灵,堪称古代祭祀建筑与亭式结构的完美结合,被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献殿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可以用“既是一座殿,又像一座亭”来概括,是我国古代祭祀建筑中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精巧的斗拱</p><p class="ql-block">· 斗拱: 殿身四周的斗拱简洁而有力,符合宋金时期建筑的特征,既起到了承托深远屋檐的结构作用,又富有装饰美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精巧的梁架</p><p class="ql-block"> 殿内的梁架结构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其构造手法纯熟,用材敦厚,整体风格粗犷豪放,体现了北方金代建筑的典型特色。抬头即可欣赏到古人精湛的木构技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宽敞通透的内部空间</p><p class="ql-block"> 由于四面无墙,殿内显得异常开阔。中央设一个巨大的石台,就是当年用于摆放祭品的地方。这种开放的设计也利于通风,使陈列的祭品(尤其是食物)能保持新鲜,可谓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大建筑国宝之二:</p><p class="ql-block">圣母殿</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时期。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采用“副阶周匝”做法(殿身四周设围廊),前廊异常宽敞。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前八根木雕盘龙柱,栩栩如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整座祠庙最核心的人物,她的身份非常尊贵。这位“圣母”并非神话中的女神,而是邑姜。她是:</p><p class="ql-block">1. 周武王的王后:西周开国君主武王姬发的正妃。</p><p class="ql-block">2. 姜子牙的女儿:齐国公姜子牙(吕尚)之女,身份显赫。</p><p class="ql-block">3. 唐叔虞的母亲:晋国始祖叔虞的生母。</p><p class="ql-block">因此,供奉她的圣母殿才是晋祠真正的主殿。古人推崇“母以子贵”,邑姜作为晋国始祖的母亲,被后世尊奉为保佑一方的神明。殿内宋代彩塑所描绘的,正是她作为王后在宫廷中的生活场景,周围环绕着宦官、女官和侍女,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宫廷规制与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圣母是一位集王权、母性与神性于一身的伟大女性,是晋祠千年香火供奉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大建筑国宝之三:</p><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p><p class="ql-block"> 位于圣母殿前,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池(鱼沼),池上架设了一座十字形的桥梁(飞梁)。这种十字桥形制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为孤例,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造型奇巧,极具建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宋代彩塑侍女像</p><p class="ql-block">位于 主殿圣母殿内,殿内供奉的是叔虞的母亲邑姜,其周围的43尊彩塑中,有33尊是宋代原物,尤其是这些侍女像。她们身材匀称,面容秀美,神态自然逼真,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各不相同,有的天真烂漫,有的幽怨哀伤,突破了宗教塑像的刻板模式,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二:</p><p class="ql-block">周柏(齐年柏)</p><p class="ql-block">位于圣母殿北侧,这棵柏树相传为周朝所植,树龄已有近3000年,与晋祠的历史一样悠久。树干虽已倾斜,与地面成45度角,但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葱郁。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本身就是晋祠漫长岁月的“活见证”,充满了生命的坚韧与历史的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龙眼</p> <p class="ql-block">树底龙眼</p><p class="ql-block">让游客抚摸得得光滑透亮,据传能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三:</p><p class="ql-block">难老泉</p><p class="ql-block">位于 祠内南部。“难老”之名取自《诗经》“永锡难老”,寓意青春永驻。此泉是晋水的源头,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泉水清澈见底,常年涌流不息。泉亭上汇聚了历代名家的匾额题刻,泉下小溪蜿蜒,为庄严肃穆的祠庙带来了无尽的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公输子祠</p><p class="ql-block">俗称鲁班庙,是晋祠内一处独具特色的祠宇。它规模不大却精巧雅致,供奉着工匠祖师鲁班。殿前“巧思入神”的匾额及精美的木雕砖刻,正是对鲁班精神的完美诠释。</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祭祀王侯将相的祠庙中,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工匠智慧与创造力的崇高敬意,是晋祠建筑群中一颗别致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鲁班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向建筑业的祖师爷,鞠躬敬礼!</span></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的取景点:</p><p class="ql-block">孙悟空变化成一座庙宇,两只“二筒”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p><p class="ql-block"> 又称莲花台,上有四尊铁铸武士像,为北宋所铸,历经千年风雨锈蚀不烂,被称为“护祠金人”,体现了宋代高超的冶炼技术。</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p><p class="ql-block">明代石桥,又称"金人桥",位于水镜台西面,相传某年四月十四明代翰林罗洪先与仙人在桥上相会,故名。桥长6米,宽3米,桥面中部凸,东西各有台阶数级,南北有石栏围护,两侧均有题字。桥东原立有二石柱,刻"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禁止桥西樵牧纲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Day2 山西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前身是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其新馆坐落于太原市汾河西畔,主体建筑造型方正,如“斗”似“鼎”,逐层向外挑出,融合了传统审美与现代设计,并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的最高荣誉——鲁班奖。馆内中央大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应县木塔,让人一步入内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古建氛围。</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穹顶,仿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镇院之宝: 晋侯鸟尊</p><p class="ql-block">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是山西博物院当之无愧的象征。它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墓地,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 清晰表明了其作为晋国宗庙礼器的崇高地位,是晋文化源头的标志。其艺术造型极为精妙:凤鸟回眸,背上小鸟为盖钮,巧妙的是凤尾下卷化作一大象的头部,象鼻与凤足共同构成稳定的三点支撑,构思奇巧。</p> <p class="ql-block">太神奇了吧,目瞪口呆的看客∽</p> <p class="ql-block">晋侯苏钟</p><p class="ql-block">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国青铜器与古文字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这套西周晋侯的青铜编钟,一套16件,其上刻有长达355字的铭文,是迄今发现字数最多的青铜编钟。铭文完整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随天子征讨东夷的史实,内容与《史记》等文献吻合,证实了西周晋国的世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铭文为凿刻而成,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刻铭,堪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侯马盟书</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合同” 1965年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这些玉片上的朱书文字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相当于今天的盟约或合同。它们为了解晋国末期激烈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第一手文字资料,历史价值非凡。</p> <p class="ql-block">明星展品: 赵卿镬(huo)鼎</p><p class="ql-block">是山西博物院当之无愧的明星文物。</p><p class="ql-block">它出土于太原赵卿墓,高近1米,重达220公斤,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青铜鼎。其功能为“镬鼎”,即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煮牲肉的大锅,此鼎规模足以烹煮一整头牛,故称“牛镬”。它的出土,以其超越当时礼制规制的宏大体积,成为了墓主人赵简子(赵氏家族领袖)权势熏天和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历史图景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明星展品: 鸮卣(xiāo yǒu)</p><p class="ql-block">年代: 商代晚期,材质 青铜。</p><p class="ql-block">尺寸 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功能: 盛酒器。</p><p class="ql-block">双鸮背立:整个器物由两只猫头鹰(鸮)背靠背站立组成,器盖是两只鸮的头部,器身则是它们圆鼓鼓的身体,器盖与器身通过子母扣连接。这种奇特的造型是它看起来像“愤怒的小鸟”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商代的神鸟:在商代,猫头鹰不仅不可怕,反而是一种备受尊崇的“神鸟”。这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始祖传说有关,有学者认为“玄鸟”很可能就是猫头鹰。因此,商人将鸮视为祖先的化身和图腾,制作了大量鸮形的青铜礼器,表达敬畏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明星展品:“兽形觥gong”</p><p class="ql-block">这是山西博物院一件极具个性的商代青铜酒器。</p><p class="ql-block">它造型神秘,如同一只蹲踞的怪兽,前端是生动的龙首盖,配以宽大的流口,被网友爱称为“腊肠嘴”。器身布满精美繁复的三层花纹,工艺精湛,融合了商代典型艺术风格与地方特色,是件兼具历史价值与趣味性的青铜珍品。</p> <p class="ql-block">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p><p class="ql-block">北朝绘画杰作:这幅壁画生动描绘了墓主人娄睿出行时的壮观场景。人物和骏马的形象生动传神,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被誉为北朝绘画艺术的精绝之作,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空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02年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晋侯夫人组玉佩:</p><p class="ql-block">西周玉器巅峰,这套组玉佩出土于晋穆侯次夫人的墓中,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西周组玉佩。它由多件玉璜、玉珩、玉管等串联而成,结构复杂,制作精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周贵族的威仪与当时高超的玉器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 虞弘墓石椁:</p><p class="ql-block">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这件隋代文物是山西博物院的一大亮点。石椁四周精美的浮雕彩绘,生动描绘了墓主人虞弘(一位来自中亚的粟特人)生前宴饮、狩猎、出行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中亚祆教文化色彩。它是研究北朝至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明星展品: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p><p class="ql-block">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品高14.6厘米,结构独特,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一头造型敦厚、神态温顺的神兽(有学者认为其形象融合了犀牛等动物的特征,可称为“牺”)。兽背上站立一位双手捧柱的侍女,她发丝清晰,身着窄袖长袍,姿态恭敬。柱子的顶端承接的是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镂空圆盘。</p><p class="ql-block">整个器物设计巧妙,铸造工艺精湛,采用了失蜡法等复杂技术,是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的体现。它很可能是一件用于贵族礼仪活动(如“沃盥之礼”)的承水器,不仅实用,更是一件极具观赏性的艺术珍品,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胡人吃饼骑驼俑∽悠闲自得</p> <p class="ql-block">司马金龙墓∽彩绘故事人物屏风</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临本:</p><p class="ql-block">三清殿《朝元图》的精细复制,展现元代壁画艺术巅峰</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模型:</p><p class="ql-block">按1:5比例制作的唐代木构建筑模型,可近距离观察斗拱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集∽下一站,朝拜山西五台山,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