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圣米歇尔山及修道院:巴黎自由行第六天(2025.暑假)

Jimss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及修道院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是法国著名古迹和圣地,仅次于艾菲尔铁塔的热门景点。距离巴黎以西约400公里‌,位于法国诺曼底地区芒什省,临近诺曼底大区海岸的圣马洛湾 :</p> <p class="ql-block">👇公元708年,阿夫朗什主教圣奥贝尔在梦中三次得到大天使圣米歇尔的昭示,遂下令在山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礼拜堂,并将此山改名为圣米歇尔山。11世纪,圣汪德利尔主教在山上建造了本笃会修道院,修士们开始迁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呈圆锥形,周长约900米,由耸立的花岗岩构成,海拔88米,距海岸两公里。所在的圣马洛海湾是一片滩涂,受潮汐作用影响,涨潮时它成为孤岛,退潮时则通过滩涂与大陆联通。</p><p class="ql-block">👇此为涨潮时该山成“孤岛”的模样(借用图片,谢谢🙏):</p> <p class="ql-block">👇由于相对来讲从巴黎过来交通不太方便,故决定采用“一日游”的跟旅游大巴的方式会比较方便些:清晨从巴黎市区坐旅游大巴出发,抵达时已近中午了:</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其涨潮、落潮周期以月为单位变化,每天的具体时间都不同。通常每隔约6小时海水运动状态会反转,一个完整的涨潮落潮周期约为12小时。</p><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两次大潮,分别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这是因为春秋分时节,太阳、月球和地球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导致潮水特别强烈 。</p><p class="ql-block">我们七月下旬刚好没赶上大潮,虽没看到“孤岛”,但孩子对能下到滩涂玩更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可以一探真容,解开其面纱的时侯了。</p><p class="ql-block">也真如大家看到的前面几张照片的天空阴晴不定,感觉不在一个连续时间拍的照。但事实就是如此,刚还蓝天白云,一会儿就下起了冰雹打在脸上还怪疼的:</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的是上山的游客“主入口”:阿旺斯拱门竟然是如此的普通矮小(详见红色剪头所示)🤔</p> <p class="ql-block">👇“进山”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条狭窄的“Grande Rue(主街)”,只见熙熙攘攘,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一个招牌广告引起了我兴趣:14世纪(中世纪末期)的“黑头旅馆”!真有一种穿越感:</p> <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的“黑头旅馆”(Chambre d’Hôtes)是由14世纪的中世纪住宅改造而成的家庭式旅馆,其历史与建筑特色可概括为:</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1. 建筑背景</p><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在14世纪已形成围绕修道院的中世纪村落,山脚城墙内的建筑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黑头旅馆”的原型是当时的石砌住宅,可能最初为修士的住所或接待朝圣者的客栈,见证了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圣米歇尔山“永不陷落”的防御史。</p><p class="ql-block">2. 名称与功能演变</p><p class="ql-block">它与圣米歇尔山最知名的“拉梅里耶尔旅馆”(Auberge La Mère Poulard)同属“Poulard家族”经营的建筑群。“黑头”(Père Poulard)一名源自19世纪旅馆主人的绰号,其建筑因保留了14世纪的石墙、拱顶与木质横梁,成为圣米歇尔山“活着的中世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它的店面:</p> <p class="ql-block">二、建筑与体验特色</p><p class="ql-block"> 1. 中世纪建筑细节</p><p class="ql-block">旅馆外墙为典型的诺曼底灰色石砌,内部可见14世纪的哥特式拱顶、粗木梁与石砌壁炉,部分房间仍保留当年的箭窗(用于防御的窄窗),游客可触摸千年历史的石墙纹理。</p><p class="ql-block">2. 当代接待功能</p><p class="ql-block">如今作为“Chambre d’Hôtes”(家庭式旅馆),它提供十余间客房,延续了“Poulard家族”传统——游客可在石砌庭院中享用诺曼底苹果酒与烤饼,夜晚在中世纪拱顶下入睡,感受“穿越回14世纪朝圣者客栈”的沉浸式体验。</p><p class="ql-block">👇这是它的客房:</p> <p class="ql-block">三、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黑头旅馆”不仅是住宿设施,更是圣米歇尔山“从修道院附属村落到世界遗产”的历史缩影:它见证了中世纪朝圣者的足迹,承载着百年战争的防御记忆,如今以“可触摸的历史空间”让游客理解圣米歇尔山“建筑与信仰共生”的场域精神。</p><p class="ql-block">👇这是餐饮、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沿街继续前行,抬头仰望,山景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阶而上:</p> <p class="ql-block">👇半途回顾:</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米歇尔山的“国王门(Porte du Roi)”,建于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末期,是中世纪圣米歇尔山的核心防御工事之一。</p><p class="ql-block">“国王门”得名于法国历史上多位君主的到访——包括路易九世(圣路易)、路易十一、弗朗索瓦一世等国王都曾经此门进入圣米歇尔山,因此被称为“国王的入口”。</p><p class="ql-block"> 该门设有可升降的铁闸(闸门)与吊桥,通过铁链操控闭合,既能控制朝圣者与物资进出,也可抵御外敌入侵,是登山步道中段的“第二道防线”;</p><p class="ql-block">这是由哥特式石拱通道与两侧防御塔组成,1992年按原样重建后,保留了中世纪厚重的花岗岩墙体与齿状垛口;</p><p class="ql-block">位于紧邻圣米歇尔山主街(Grande Rue),是进入修道院核心区域的关键关卡,兼具交通节点与军事防御双重作用,见证了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圣米歇尔山“从未失陷”的传奇(注:“国王门”与山脚的“主入口(阿旺斯拱门)”功能不同,前者是中世纪防御核心,后者是现代游客的第一道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后在城堡了望塔窗口俯瞰海面(滩涂)…</p> <p class="ql-block">👇从城堡阳台往下看:</p> <p class="ql-block">👇单劵石拱和“国王门”两侧的双防御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上走:</p> <p class="ql-block">👇高耸陡峭的教堂使人仰望:</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圣米歇尔修道院的门口(面对的是可眺望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进入修道院,祭坛环境庄重而简朴:</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中有个“月球模样的东西”实际是英国艺术家卢克·杰拉姆(Luke Jerram)的装置艺术《月球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on)巡展:</p> <p class="ql-block">☝介绍《月球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装置艺术与圣米歇尔修道院的“对话”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直径7米的月球模型,表面纹理源自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高精度实拍数据(每像素对应月球表面120米),内部灯光模拟月球的明暗变化。它以“科学写实”为基础,却通过放大的尺度和沉浸式光影,将遥远的天体拉到观众眼前,让人们在“触摸月球”的错觉中,感受宇宙的浩瀚与人类认知的边界。</p><p class="ql-block">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本身是“天与地的连接点”:它从潮汐环绕的海面上拔地而起,哥特式拱顶指向天空,千年以来是基督教“通往神性”的朝圣地。月球装置在此处的存在,与场所精神产生了巧妙共振。</p><p class="ql-block">杰拉姆的“月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它从美术馆走进千年修道院,让古老建筑成为反思“人与自然、宇宙关系”的场域。观众在修道院的幽暗穹顶下仰望“月球”,既能感受到个体的渺小,又能在“触摸宇宙”的体验中重获对世界的好奇与敬畏——这种矛盾与共鸣,正是这件作品在圣米歇尔修道院中最深刻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厅内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比想象的要大,这是现场用作走秀的T型台:</p> <p class="ql-block">👇穿过深邃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院内走道厅的精致雕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米歇尔修道院二层里的骑士厅(Salle des Chevaliers)。</p><p class="ql-block">它是修道院中最具标志性的哥特式殿宇之一:空间宽阔,粗壮的石柱支撑着尖肋拱顶,柱头有简洁的花叶雕刻,地面由大块浅灰色石板铺就,远端可见高大的彩色玻璃窗。骑士厅始建于13世纪,最初用于修士议事与接待朝圣者,因宏伟的哥特式结构和历史意义成为圣米歇尔山的核心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堡走道上看出去城堡的下一层原防御台:</p> <p class="ql-block">👇少有的中世纪修道院“半空中”的内花园(种药材):</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走出城堡门:</p> <p class="ql-block">👇回望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尖顶上矗立着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塑:</p> <p class="ql-block">👇留个近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方便行人的山泉汲水处:</p> <p class="ql-block">👇路过,人们都在城堡原防御塔台上俯瞰周边全景:</p> <p class="ql-block">👇远望诺曼底大区的海岸(圣马洛湾):</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对孩子来讲接触滩涂是个新鲜事儿…😇</p> <p class="ql-block">👇半是滩涂;半是水…</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想童年时光的“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好奇,也就是如此去追逐梦幻又盼望实现的一个过程吧!</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看圣米歇尔山及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圣米歇尔山及修道院!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永久留在了记忆中🙏🌹</p><p class="ql-block">已经采用了较省力的“一日游”方法,还是需要巴黎来回路途7~8小时,游览4~5小时,应该说比较辛苦但值得!👍</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的一幅暖色调的典型图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此附上之前发表的“圣米歇尔视频<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以飨读者👉<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ueg15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法国神秘的圣米歇尔山及修道院</a>🙏🌹</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去位于巴黎<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南方向约200公里</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ydtf36"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探秘卢瓦尔河谷舍农索城堡(女人堡)及舍维尼城堡:巴黎自由行第七天(二)</a>那一带的知名城堡群中的香波堡等,欢迎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