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我沿着涪江边的小径走进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曾是城市边缘的荒滩,如今却成了候鸟的天堂。2015年启动试点建设,五年后正式挂牌为国家级湿地公园,921公顷的绿意像一块柔软的海绵,吸住了城市的喧嚣。每年近两万只候鸟在此越冬,中华秋沙鸭掠过水面的身影,成了摄影师镜头里最珍贵的瞬间。而我更愿意慢慢走,听风穿过芦苇的声音,看一片叶子如何在晨光中醒来。</p> <p class="ql-block">竹影婆娑,一条由竹子搭成的拱道静静横在眼前。露水还挂在叶尖,石板路湿漉漉地映着头顶交错的绿意,仿佛踩在自然的呼吸上。远处一盆红花悄然立着,像是有人特意为这幽径点上的一抹亮色。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走进这条绿色隧道,就像走进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转过弯,现代的白墙与深色木栏围出另一条绿意垂落的通道。藤蔓从拱顶轻轻垂下,像自然为建筑织就的帘幕。光斑在墙上跳跃,叶影随风轻晃,仿佛在低语。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融合,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彼此低头致意,在静默中达成和解。城市与自然,原来也可以这样温柔相处。</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竹林愈发幽深。阳光从叶隙间漏下来,在小径上洒下斑驳光影,像碎金铺路。一个背影正缓缓前行,身影融在绿意里,仿佛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走进某个古老的梦境。我也放慢脚步,任风穿过竹叶的沙沙声填满耳朵。那一刻,时间像是被拉长了,心也跟着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忽然眼前一亮,一座粗粝的石拱门横在前方,藤蔓爬满柱身,像被自然重新认领的老友。门后是一片精心打理的花园,中央那棵螺旋状的灌木像是谁用剪刀写下的诗。我站在门外没急着进去,反而觉得这框景本身就像一幅画——自然与人工在此处握手言和,不争不抢,各自美丽。</p> <p class="ql-block">花园一角,几块石头随意卧在绿草间,旁边一棵球形灌木修剪得恰到好处,既不张扬也不失存在感。背景里粉花点点,掩映在树影之间,像是谁不经意撒下的糖霜。我蹲下身,看蚂蚁在石缝间穿行,忽然觉得,所谓“景”,不只是远观的美,更是俯身时那一瞬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一条石板小径蜿蜒向前,两旁摆着各式盆栽,高矮错落,绿意层层叠叠。几株开花的植物在风里轻轻点头,像是在打招呼。这庭院虽有人工痕迹,却不显刻意,反倒有种“刚刚好”的从容。我沿着小路走,像翻阅一本用植物写成的日记,每一步都是新的段落。</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墙,深蓝的柱子,简洁的方形灯挂在柱顶,像现代诗的标点。庭院里竹影婆娑,石板路安静地延伸,远处绿荫深处还藏着一把绿色遮阳棚,仿佛有人正坐在那儿读一本书。我不由得想象,若能在此处坐上一个下午,听风翻动树叶,该是多奢侈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一把红色的编织椅静静地摆在花园里,像是等人来坐。周围花木扶疏,右侧的灌木上开着几朵红花,与椅子遥相呼应。我走近看了看,椅面还带着晨光的温度。这地方不需要人声鼎沸,一把空椅,一片绿荫,就足以让人心里生出安宁。</p> <p class="ql-block">两盏灯笼状的装饰立在石子地上,红得低调而温暖。背景的灌木整齐而茂密,一把收起的遮阳伞静静立着,仿佛昨天还有人在此喝茶。风过处,树叶轻响,像是在低语。我站了一会儿,没拍照,只是想把这一刻的静谧装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人正举着手机对准花丛,她穿一件白底花纹的上衣,神情专注得像个少女。黄的、红的花在她镜头前盛放,而她,也成了这景里的一部分。我悄悄走过,没打扰她与花的对视,只在心里笑了笑——原来热爱生活,从来不分年纪。</p> <p class="ql-block">小径尽头,一座木结构的现代建筑静静伫立,外墙是温润的木质,线条简洁。一位行人正朝它走去,背影从容。树影斑驳地洒在小径上,像为他铺了一条光之毯。我不知他去往何处,但那一刻,他与这景融为一体,像是自然特意安排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小径蜿蜒,两旁树木葱茏,右侧的灌木丛里,黄与紫的花星星点点,像是谁随手撒下的颜料。石板一块块铺着,不规则却自然。远处白墙若隐若现,像在提醒我:这里虽是公园,却从不刻意雕琢,它允许野趣,也容纳秩序。</p> <p class="ql-block">林荫道上,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像碎金铺地。一个背着包的人缓步前行,衣着寻常,却走得格外从容。我放慢脚步,跟在不远不近处,忽然明白:所谓散步,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感受——风、光、叶声,还有那一刻无事在心的轻盈。</p> <p class="ql-block">石板小径弯弯曲曲,两旁绿树成荫,枝叶交错,头顶仿佛撑起一片绿色的穹顶。石板不规整,踩上去有种原始的踏实感。远处一栋建筑隐在树后,若即若离。走在这条路上,像走进了一首没有标点的散文诗,句句都是绿,段段皆是静。</p> <p class="ql-block">一片修剪整齐的草坪上,几块石头随意散落,像是自然与人工的悄悄话。石墙后,黄与红的花热烈开放,却不喧闹。背景的树木层层叠叠,把喧嚣挡在了外面。我坐在一旁的长椅上,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光影在叶间游走,心也跟着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一堵斑驳的老墙前,紫色与粉色的花丛正盛放,黄花点缀其间,像音符跳动。藤蔓爬满墙面,把岁月的痕迹也染成了生机。左侧的金属栅栏静静立着,与这蓬勃的花事形成奇妙的对比——原来破败与绚烂,也可以如此和谐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石墙爬满绿植与粉花,像披了一件绣着花的外衣。左侧墙上有些文字,下方几盆绿植静静摆放,像是守门的精灵。庭院深处绿荫如海,木结构的建筑隐约可见。站在这里,仿佛听见了自然在低语:欢迎来到我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自然教育中心”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旁边那只绿色的龙形雕塑昂首向天,仿佛在守护这片湿地。背景是层层叠叠的树木,前景的灌木整齐而精神。我停下脚步,忽然觉得,教育不一定要在教室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讲述着生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块蓝色信息牌立在芦苇丛中,上面有湿地的插图与文字,像一位沉默的讲解员。芦苇高耸,蕨类植物在脚边舒展,风一吹,整片植被轻轻摇曳。我读完上面的内容,抬头望向远方,忽然明白:湿地不是荒地,而是大地的肺,是城市最温柔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个由小木盒组成的昆虫旅馆立在芦苇丛中,每个格子都藏着不同的“房间”,为小生命提供栖身之所。上方的信息牌写着它的意义,字里行间透着温柔。我蹲下身,想象着蜜蜂、甲虫在这里安家,忽然觉得,保护自然,有时就是为一只小虫留一扇门。</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芦苇随风轻摆,顶端的白色花穗像一束束柔软的笔,在空中书写着风的形状。背景是深绿的树林,静谧而深远。我站在这里,听风穿过芦苇的沙沙声,像大地在低语,讲述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一块花朵形状的标牌上写着“细叶芒”,学名、科属一应俱全,还附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