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颗喜欢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总是希望它能够破土而出,当你的希望实现了,内心的欣喜就是旅游最大的收获。这几年出去旅游渐渐地喜欢上看石窟,总是在目的地或是沿途去看了不少石窟,有著名的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南北响堂,也有地处偏僻的克孜尔、炳灵寺,还有南方的大足石刻、安岳石刻。很感谢我的团队包容我的偏爱,今天来到这偏僻的陕北腹地、心向往之的子长市钟山石窟,与我共享内心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4日从山西阳曲县出发行驶了五个多小时到达钟山石窟,陕北这个令人尊敬的革命老区,是一个诞生奇迹的地方。子长市原来是安定县,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更名子长县。此处的钟山石窟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是陕北石窟的巅峰之作。从远处望去,山颠矗立一座砖塔,钟山山麓就像一个华盖遮盖在石窟之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山石窟也叫万佛岩、佛宫寺、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了解一些石窟知识的都知道,石窟做为佛教东传的载体到了宋代时期在北方已经走向衰落 ,为何在陕北又兴建石窟呢?陕北的四大石窟:钟山石窟,清凉山石窟,石泓寺石窟,万安禅寺石窟都开凿于或兴盛于北宋时期,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陕北地处边陲,是中原王朝与西夏、匈奴的交界地,战事不断,石窟成为驻军和边民祈求平安之处。后面我们在石窟内还见到了熙宁五年(北宋.1072年)即将出征的弓箭手题字在石牌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石窟,中央坛基式佛殿,八根连地接顶的石柱和三尊主像同是本体的岩石雕凿,三个藻井朴素无华,三组群雕佛像均是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形象栩栩如生,十分生动,石窟四壁和立柱布满形态各异的大小佛像,呈现出一派佛祖讲经说法,众僧围坐的佛国圣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那三组佛像,即三世佛,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和大成。过去佛脚下的莲花尚未开放,现在佛端坐莲花宝座尚未开,未来佛的莲花宝座已然盛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窟中最精彩的当属弟子迦叶像,在石窟三组佛像组成中,佛左侧的迦叶分别呈现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状态,过去时面阔饱满,表情笃定,现在时面容已经开始消瘦,而未来时的迦叶面部皱纹丛生,体态佝偻,完全一副苦行僧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迦叶,一个西北的老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你转到佛像背部,逆光下突然看到佛像的身体是那么的逼真,心里仿佛震颤了一下,想起前些天看到的一个旅游视频号,作者大概也是想形容这种感受用了“头皮发麻”,这就是的震撼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说石窟四壁和立柱布满的佛造像,一个个神态各异,保留着千年的色彩,有的肃穆端庄 ,有的憨厚呆萌,充满了生活气息,试想当年是怎样的一批人,他们身怀绝技心怀梦想用一钎一锤把这些修行状态精准的表现出来,这开凿声多少年回荡在黄土高坡苍茫的山脉中,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他们创造了一个艺术高超的佛国圣殿,一个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窟的外壁上还有不同朝代的雕刻,千手观音,供养人,没有胡子的关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3号窟,其余的几窟都没有保留什么,寺外只见两棵令人称奇的树,一棵菩提树,一棵杜仲树,这些南方的树种是怎样来到这偏安一隅的山崖上石窟旁?有人说是佛祖带来的,有人推测是飞鸟衔来的树籽,给佛宫寺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我觉得植物也有它的灵性,这里是它们自在生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看到陕北风格的石窟,这是中国石窟在陕北边陲的延续,在这里还见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书《陕北石窟》,我们可以从书中去解锁更多陕北的佛国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