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认识王叔文是因为柳宗元,上初中时,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知道了中唐时期的“永贞革新”,其核心人物叫王叔文。教初中语文,给学生讲过“永贞革新”的伟大意义,讲过“永贞革新”失败,催生出刘禹锡、柳宗元等文学巨匠和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然而,对王叔文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注释。近读《资治通鉴》,才知道王叔文的发迹起始于棋弈,他的政治革新也更象是精心谋划的一个棋局。</p> <p class="ql-block"> 正史上对王叔文的评价是偏负面的。《资治通鉴》对王叔文的第一次记述是“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阴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注意,这里的一个“娱”字,就说明王叔文是陪太子下围棋,让太子高兴的角色,让人想起富贵人家养的娼优。在唐朝的翰林院中,除文词、经史之外,尚有棋、卜、医、术等各种专门技艺人员,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翰林院中,以备天子、太子召见,陪着天子、太子学习玩乐。唐玄宗时,称之为“翰林待诏”。需要指出的是,待诏中有的是经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但王叔文的“棋待诏”虽然也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是下围棋的高手,但走的不是科举正途,这样的待诏是没有官位品秩的。《资治通鉴》对王叔文的第二笔记载是“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谲诡多计,就不是什么好词汇,读书知治道还是自言,可见史官对王叔文的不屑与厌恶。</p><p class="ql-block"> “兵者,诡道也。”围棋就是敌我双方战争在棋盘上的推演,所以,棋道,也是诡道也。王叔文作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层层选拔到唐朝宫庭中的围棋高手,自然是深谙诡道了。他任翰林棋待诏,虽然地位卑微,但能接触到储君,这是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运筹得当,必可青云直上,前途不可限量。于是,一个小人物谋划了一盘大棋局。</p> <p class="ql-block"> 第一步棋,慎勿轻率,以智邀宠。太子身边谄媚之人颇多,怎么样才能成为太子倚重的人呢?王叔文的策略是以智邀宠。“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储君忠厚孝敬比聪慧睿智、叱咤风云更重要,绝对不能引起皇帝对自己的猜忌,抓住这一个最要害、最要命的问题,一箭中的,一招凑效。弈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至于“宫市”,读过白居易《卖炭翁》的都知道,所谓宫市,实际上就是太监借为宫廷购物的名义,在民间肆意抢劫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棋,入界宜缓,作好铺垫。永贞元年(公元八O五年)正月癸巳,德宗皇帝驾崩,顺宗即位,“永贞革新”正式启动。“时顺宗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宫中施帘帷,独宦者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自德宗大渐,王伾先入,称诏召王叔文,坐翰林中使决事。伾以叔文意入于忠言,称诏行下,外初无知者。”作为革新的核心人物,王叔文因出身卑微,资历尚浅,不足以服人,所以隐于幕后,暗中操控,推进新政。“二月,辛亥,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欲掌国政,首引执谊为相,己用事于中,与相唱和。”这是再度铺垫,自己的革新主张,不仅可以通过宦官李忠言上达天廷,也可以通过韦执谊达于外朝,便宜执行。“壬戌,以殿中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苏州司功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作好铺垫,王叔文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棋,攻彼顾我,动需相应。“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党疑正一言己阴事,令执谊反谮正一等于上,云其朋党,游宴无度。正一等皆坐远贬,人莫知其由。”</p><p class="ql-block">“(二月)辛酉,贬李实为通州长史。”在攻击对方的同时,加强自己阵营的势力。“外党则韩泰、柳宗元等主采听外事。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互相推奖,……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素与往还者,相次拔擢,至一日数人。”一个决策和执行机构上下互应,高效运营的机制形成,确保了“永贞革新”的快速推进。</p> <p class="ql-block"> 第四步棋,把持盐铁,以固其权。“(三月),以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先是叔文与其党谋,得国赋在手,则可以结诸用事人,取军士心,以固其权。又惧骤使重权,人心不服,藉杜佑雅有会计之名,位重而务自全,易可制,故先令佑主其名,而自除为副以专之。”把持财政大权,以收买人心,壮大改革派势力,保障革新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 第五步棋,谋取兵权,压仓保底。</p><p class="ql-block">“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甲戍,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藉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人情不测其所为。”王叔文深知,军队才是革新行动能不能顺利进行的压仓石和最终保障,所以他要谋取兵权。而当时的兵权为宦官集团所掌控,这就引爆了革新派与宦官集团的一场斗争。刚开始,宦官集团虽然厌恶王叔文的专权,但还没有认识到这项改革是在夺取他们的兵权。“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泰主京西神策军,诸宦者尚未寤。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驰归白之,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这里的“中尉”是谋取兵权失败,“永贞革新”的丧钟已经敲响。</p><p class="ql-block"> 五步棋,布局严密,环环相扣,王叔文不愧为围棋高手。但百密一疏,他对自己阵营的执行力和对方阵营的把控力预估不到位,再加上顺宗病逝,靠山崩塌等因素,致使“永贞革新”仅仅一百多天就惨遭失败。他自己也于次年(公元八O六年)被赐死。</p><p class="ql-block"> 对于“永贞革新”的功过是非,历代学者多有评述,自不待言。本文慨叹的是,小人物,大棋局,善弈者最终亡于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