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希腊三圣”之一的亚里士多德,西史称其著述一千多万字、留下来的三百多万字。他几乎什么都懂,即便按西史所载他留下的文字,这三百多万字足够一个人拿出几十年的时间不吃不喝也不休息的写几十年,那时记载文字的材料是“羊皮纸”,如此计算这三百万字所需的小羊那时的整个西方一百年生产出的都不够,又有西史记载、说那时用尼罗河里的泥作书写记载的材料,那么即便确实如此、那需要多少泥板,这些泥板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不知记载圣贤书的羊皮纸和泥板,现在还有吗?即便没有原始记录,亚里士多德身后、其后继人也该有有关他的著述被考古证实吧。</p><p class="ql-block"> 亚里士多德,有西史辩伪者称其名字的意思是“文集”,而这个文集恰好是明朝时期利玛窦等将华夏文化和科技著述传播到西方出现的,明朝的永乐大典就是当时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2.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按西史所称,他在科学、艺术上登峰造极,但他是孤儿、也没有上学,幼小时跟人学徒。这个全能型的人才,没有来处、也没有亲戚后人,即他不可考,但他就在明朝时期突然出现的天才。</p><p class="ql-block"> 据西史记载,达芬奇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他每两天就有一项发明创造。以此推算、即便他一出生就发明创造了,那些“他的发明创造”项目就需要七八十年,可他只活了67岁。那些发明创造从酝酿、实验到画图并记录下来,一个人单单只书写、就足以占用他全部时间了。</p><p class="ql-block"> 达芬奇,借了谁的IP,把科学和艺术的成就归于这个名称之下?</p><p class="ql-block"> 《永乐大典》中的科技典籍,被“清修明史”修没了,而西方突然一下子就冒出成千上万的没有他们源流基础的“新发明创造”。</p><p class="ql-block"> 3.古代西方思想及文化、甚至包括科学在内,没有异于或显著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地方,比如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被刻在神庙里,它就是华夏的老子“自知者明”的意思,柏拉图有关君臣的言论跟孔子的如出一辙,还有他跟一个叫“门修斯”的弟子的谈话,门修斯的思想跟孟子也如出一辙,而且“门修斯”大概就是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中华后将中国古籍翻译成他们的文字的音译,后又经“西风东进”把翻译出去的华夏古籍思想和创意将西方文字又翻译成中文输入,于是“孟子”就成了“门修斯”。这样的“门修斯”还被一些人追捧为神明原创……</p><p class="ql-block"> 4.西方雕塑都不穿衣服,在理论上可以称之为“归真”或返璞归真,追求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外表。可以这样解释,但也可以这样解释:他们无法穿衣服,因为衣服带着时代的印记,他们的那些古代先贤穿什么衣服呢?如果西方有西史记载的那些辉煌历史、灿烂文化,那么他们的文明和文化将是连续不间断的,应该有记载、有从文明起始到现今的记载及考古发现,不可能有断代。这一点,看看华夏文明和文化的流传也能得出结论,华夏文化每种思想的演绎、每种文化如服饰的演变,在每个时代都有记载、都有相应的考古实物来证明。</p><p class="ql-block"> 如果西方“古先贤”根本不存在,或者他们的文明文化根本不是(现代的)西史所载的,他们的“先贤”或名人只能裸体了。</p><p class="ql-block"> 5.现在普遍认为(清史记载)《几何》是西方传教士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利玛窦等带来了7000册天文、数学、科学典籍。具体是这些传教士口述、中国人徐光启记录,于是西方的天文数学科学就传入了中国,原典籍呢?是一本也没有、根本找不到。即便依照西史记载西方无私奉献给了华夏这么多好东西,那么这7000册图书要有多少人口述才能做到呢?</p><p class="ql-block"> 《几何原本》依西史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明朝版本的《几何原本》里面却满满的都是华夏文明的印记,如几何图形用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标注,丝毫不见用西方的字母标识。如果说这是将西文翻译成中文所致,但文本里面的思维模式也全是东方思维方式,怎么解释?</p><p class="ql-block"> 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科学书籍都是华夏子孙所著,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将华夏典籍传入西方翻译成西文,根本不是西史所载的西方人将他们的7000册天文数学科学传入中国,恰恰相反、是他们将中国的天文数学科学典籍传入到西方。</p><p class="ql-block"> 那些典籍,原本就是中国的,根本不是从西方传入的,更不是西方人的原创。</p><p class="ql-block"> 6.《红楼梦》是明末清初作品,里面的史湘云映射代表史官,她先住在代表明朝的林黛玉那儿、后住在代表后金即清朝的薛宝钗那儿、最后住在代表叛明降清的汉臣李纨那儿,分别表示明朝记述的历史是正史、没有歪曲篡改,到了清朝毁灭了历史,降清汉臣则篡改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清史所载,需要批判。清修明史,修了七、八十年,用时史所未有的长,其篡改处需匡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