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的“灵魂”,既承载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重任,也暗藏着需要警惕的安全风险。为筑牢实验教学安全防线、提升教师规范操作能力,我校特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安全规范与器材使用专题培训,帮助全体科学教师把好“安全关”、用好“实验器”。</p> <p class="ql-block"> 培训首先聚焦实验教学安全规范的核心要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展开细致讲解。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提前排查实验器材的安全性——检查玻璃器皿是否有裂痕、电源线路是否老化、化学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尤其对酒精、碘酒等易燃、腐蚀性物品,要单独存放并标注清晰。同时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预设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低年级学生使用剪刀时的划伤隐患、高年级加热实验中的烫伤风险,并提前准备好急救箱、灭火毯等应急物品。课中教学环节,教师要先明确“安全第一”的实验纪律,让学生牢记“不随意触碰器材、不擅自改变实验步骤、不将实验物品凑近口鼻”的基本要求;实验过程中需全程巡视,重点关注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及时纠正握试管、用酒精灯等不规范动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危险。课后收尾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要求整理器材,将玻璃制品轻拿轻放、化学废液分类倒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丢弃;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再次检查水电开关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确保实验室处于安全状态。</p> <p class="ql-block"> 在器材规范使用培训环节,培训内容结合小学科学常用器材类型,从“基础操作、特殊注意、维护保养”三方面进行实操指导。针对烧杯、试管、滴管等基础玻璃器材,教师需掌握正确的拿取和使用方法——拿烧杯时托住底部而非握住杯口,用试管加热时倾斜45度角且管口不对着人,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对于剪刀、圆规等工具类器材,要强调“尖朝内、轻传递”的原则,防止学生因打闹或操作不当受伤。面对酒精灯、电路实验盒等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器材,培训中特别强调操作细节:使用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熄灭时用灯帽盖灭而非吹灭;连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确认导线无破损,实验结束后及时拆除电路,避免短路引发故障。 针对显微镜使用指导教师“一手托镜座、一手握镜臂”取镜,禁止单手拎、甩动仪器;调焦时要求“慢拧旋钮、镜头不碰玻片”,避免刮花镜头、压坏标本。此外,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也被纳入培训重点,教师需了解不同器材的存放条件——精密仪器避免潮湿和暴晒,化学药品按“酸、碱、盐”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定期检查器材完好度,对损坏器材及时报修或更换,确保每一件器材都能安全、正常地服务于实验教学。</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培训,全体科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教学安全的重要性,熟练掌握了器材规范使用的方法与技巧。未来教学中,教师将以“安全为基、规范为要”,把培训所学落实到每一节实验课中,既守护学生的探究安全,也让科学实验真正成为学生探索世界、提升能力的安全平台。</p> <p class="ql-block">图片: 刘青青</p><p class="ql-block">编辑: 刘永</p><p class="ql-block">审核: 李晓姣 田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