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班】小积木,大世界(天安门)

小不点

<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且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  谈话活动中说到,国庆节就要到了,小长假你们都准备去哪些地方玩?你去过哪些地方喃?</p><p class="ql-block">“我去过杭州看西湖”“我回老家安徽喃,妈妈带我爬山”“我去过那个南湖公园,那里还有摩天轮”</p><p class="ql-block">“我爬过长城”“我也去过我还去过鸟巢,我还去了天安门看了升旗仪式喃”“我也知道天安门在北京,习近平爷爷就住在里面。”“天安门超级大的,我觉得比我们这还要还大。”</p><p class="ql-block"> 一个团讨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天安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表示“我们一起搭建一个天安门吧!”</p> <p class="ql-block">活动目标:</p><p class="ql-block">(1)选用合适的积木表现天安门的结构特点。</p><p class="ql-block">(2)运用多种建构技能搭建较为复杂的组合式建筑物。</p><p class="ql-block">(3)在搭建过程中合理分工,友好相处,体现合作能力。</p><p class="ql-block">(4)建构前自主讨论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团讨:</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天安门上有什么图案?”</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有几层?”</p> <p class="ql-block">基于孩子们的问题,我们预设了以下主题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问题一:天安门上有什么?</p><p class="ql-block">团讨:分享中,孩子们对天安门的外观组成有了更丰富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天安门上有红旗”“天安门上有那个人像”“天安门上好多的花”“外面还有长长的桥喃”…………</p><p class="ql-block">分析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隐形的推手,运用调查、团讨、对比梳理等策略,有效地利用资源,了解活动的起源及走向,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p> <p class="ql-block">问题二:天安门的结构是怎样的?</p><p class="ql-block">1.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归纳出组成天安门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基、城台、城楼。</p><p class="ql-block">分析思考: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支持者站在儿童的旁边,帮助幼儿将观察到的进行梳理、总结,使幼儿对天安门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问题三: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分组解决:孩子们自主讨论分成了三组:设计组、搭建组 、材料组。</p><p class="ql-block">分工职责:设计组——负责人绘画出天安门建筑手稿,进行建构。</p> <p class="ql-block">材料组——材料组对照搭建所需要的积木形状寻找需要的材料。</p><p class="ql-block">搭建组——依据设计组绘画的手稿和材料组收集的积木进行最后搭建。</p><p class="ql-block">分析思考:在准备天安门材料的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幼儿分组,并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在旁仔细观察幼儿的准备过程,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权,尊重幼儿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一、初次搭建</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搭到一半就遇到了问题,对于此次搭建失败的原因,孩子们有话要说。</p><p class="ql-block"> 师幼对搭建失败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搭建不起来,空间逻辑薄弱,合作策略缺失,材料没用上,语言简单…………</p><p class="ql-block">团讨:</p><p class="ql-block"> 怎么搭建天安门喃?</p><p class="ql-block">沫沫:“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建构……”</p><p class="ql-block">果果:“我知道它有三成喃,怎么搭第二层,还有最上面一层……”</p><p class="ql-block">师:怎么样第二层可以放积木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诺:“天安门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最大,第二层比较小,第三层最小。”</span></p><p class="ql-block">一一:“我知道把它填起来,在放在上面就可以了,第三层也一样……明天我去试试”</p><p class="ql-block">煦哥:“我一个人搭来不及,天安门太大了……”</p><p class="ql-block">熙熙:“煦哥我们下次一起搭吧?”</p><p class="ql-block">分析思考:在第一次搭建天安门过程中,幼儿初步探讨天安门的搭建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的天安门,尝试进行搭建,用垒高、平铺、架空的方法开始搭建结构简单的天安门。本次搭建中没有能够较为形象地搭建出天安门的基本特征,恰当的质疑是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催化剂,从而引出了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二、再次搭建</p><p class="ql-block"> 基于第一次的团讨、观察,开始进行再次的搭建啦!小朋友在班上就找好合作伙伴,看好需要的材料,出发啦……</p><p class="ql-block"> 再次搭建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p><p class="ql-block"> 区域游戏结束后师幼围成圆圈,对建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p><p class="ql-block">1.材料不够,木板长短厚度不一样,搭建起来不稳定,容易倒。</p><p class="ql-block">2.选择替代材料不行,搭建的天安门变形很严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根据第二次建构问题团讨:</p><p class="ql-block">材料不够怎么办?天安门变形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大米:“我们可以去其他班级借一下呀!”</p><p class="ql-block">凯凯:“我们可以去买一下呀!”</p><p class="ql-block">熙熙:“我们去其他班建构区找一找,借一点来。”</p><p class="ql-block">最后孩子们一致决定去材料丰富的中四班借一些积木。</p><p class="ql-block">分析思考:</p><p class="ql-block"> 在搭建——调整——再搭建——再调整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第一次搭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幼儿团讨的开展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建构中来,第一时间发现搭建天安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三、第三次建构:</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反复推磨寻根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搭建经验,一起来看看最终的搭建过程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借好材料,开始啦……”“我们还选取了跟门形状差不多的拱形积木进行第一层的搭建……”</p> <p class="ql-block">地基的构建:</p><p class="ql-block">拱门搭建成功后,开始建构楼上主体,一一选择了长木板进行架空。</p><p class="ql-block">调整距离:</p><p class="ql-block">遥遥:“木板长出了拱门,会比较容易倒的!”</p><p class="ql-block">一一:“我们可以调整一下它们之间的距离。” 她们将拱门和木板进行架空,木板不会有突出部分。</p><p class="ql-block">拱门最高点:</p><p class="ql-block">小满:“但是拱门是弯的我们没有办法一直铺木板呀!”</p><p class="ql-block">沫沫:“我们可以在他固定的地方上进行平铺。” </p><p class="ql-block"> 教师支持:在尝试过程中,他们找到了拱门最高点为固定点将木板放了上去。增加承重积木几个小朋友们重新开始搭建,在拱门之间进行了长木板架空,并在拱门之间放了圆柱体进行承重。</p> <p class="ql-block">长木板不够:</p><p class="ql-block">搭建过程中,又有了新的问题产生:</p><p class="ql-block">小满:“这个木板不够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一一:“可以使用两个短木板连接就是长木板的长度了。”</p><p class="ql-block">小满:“这边没有这种木板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一一:“转身去中四班借了好些”</p><p class="ql-block">小满:“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长积木和短积木连接起来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牢固地基完成!最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牢固的地基终于搭建成功!</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p> <p class="ql-block">持续施工中:</p><p class="ql-block"> 二楼主体牢固的地基搭建完成就开始着手楼上建筑,通过观察,将二楼的建筑用纸杯代替圆柱体一一对应,进行支撑。</p> <p class="ql-block">三楼主体</p><p class="ql-block"> 诺诺:“那三楼要怎么搭呢?”</p><p class="ql-block">一一:“你可以在这里放上大积木,就会高出第二层,看着就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由于二、三楼楼体结构层次不同,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将两个大的空心单元积木放在内层进行三层建筑搭建。</p> <p class="ql-block">完善细节:</p><p class="ql-block"> 三层构建使用纸砖进行封顶,屋顶选用了三角形积木,并用圆形积木作为国徽装饰,三角形作为屋顶飞檐。</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p> <p class="ql-block">工程收尾:</p><p class="ql-block"> 桥面如何固定幼儿开始着手搭建天安门外的金水桥,发现桥面不易固定,尝试几次后,最终认为圆柱体的稳定性高可以用来当做桥墩作为桥底支撑,短木板作为桥面。</p> <p class="ql-block">细节改善:</p><p class="ql-block"> 固定的问题解决后,接着改良了桥面,将桥面进行了加宽处理,考虑到安全、美观。</p> <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p> <p class="ql-block">竣工啦:</p><p class="ql-block"> 通过前期小组搭建后,班级孩子兴致盎然,借鉴了许多前期小组的相关搭建技巧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再次搭建的天安门吧!</p> <p class="ql-block">总网络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课程反思:</p><p class="ql-block"> 一、相信儿童的力量,因为儿童的潜力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1.幼儿探究兴趣充分满足。</p><p class="ql-block">2.幼儿动手能力得以提升。</p><p class="ql-block">3.优秀学习品质不断形成。</p><p class="ql-block">二、支持儿童的行为,因为教师的助推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1.教师敏锐观察,当好资源的提供者。</p><p class="ql-block">2.教师静听细看,变成智探的启发者。</p><p class="ql-block">3.教师共情陪伴,成为经验的分享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