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村庄的荣辱

丛中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丛中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故乡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庄,县志有记载,是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迁徙过来的,我们华北这里当时没有村庄和人们适合居住的条件,水涝干旱灾害严重,风沙肆虐大片地面荒芜苍凉,也不适宜种植物生长。那时更没有水缘,所以生存无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68年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改写了华北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大批移民从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河北居住,开荒种地建房植树,顺地势高低起伏建起了村庄,姓氏是按族群聚住,村庄的名字是居住后根据地形地貌而得。已至延续到华北大部分地区,所以,如今这里人们的根是:大槐树的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朝代变迁,有了族长逐步到正规的领导,勤劳的人民和天斗和地斗,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越修越文明,他们改天换地植树造林,种粮种菜挖井填壕,有了家园自然就有了子子孙孙的后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记事儿起,故乡的村庄还有古朴厚重的习俗,村子里有石头修的牌坊,雕龙画凤犹为壮观,说是为讲贞节早丧夫的女性而建的,有自然形成的偌大水塘,人工浇地的铁斗水车,人工推的石碾石磨,碾完谷子的扇车,摇辘轳的水井,大轱辘的花轿还有,还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乡小村庄在太行山东麓下行地带,六十年代前中期,由于连绵不断的水涝,村民家家还处在三年困难时期的贫穷阶段,全是破旧的土坯房,经不起长时间雨水浸泡房倒屋塌,一部分老弱病人行动不便,被屋子的坯泥闷在里面,多么悲哀痛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代初,是我们这边农村最苦的三年,因自然灾害颗粒不收,再加上苏联卡脖子,满地遍野的树叶野菜全吃光了,每个人面黄肌瘦,老弱妇孺被饿死的不计其数,即便是年轻的妇女都没了月经,就是那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最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灾人祸带来的不幸无一幸免,旧时代留下的屈辱,也是农村的屈辱,八国联军入侵民不聊生烧杀抢掠,把古老的文明建筑破坏到极至,把他们的洋玩意儿侵入进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文明的故乡小村庄,有一座洋人建的教堂,它的高度超过所有民用建筑,威风凛凛的姿态,顶尖的十字架发出灰暗的光,在阳光下与民风民居很不协调,但在农村也是古老的建筑的像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座贞节列女牌坊,造型美观白石雕刻,花纹清晰、莲花图案非常美,因它的美才束缚了旧时代妇女一生的幸福,把她们的自由压在了这座牌坊下面,多么鲜明的愚昧礼教,尊贵的物体把鲜活人的精神击垮,还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悲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十年间破四旧,拆除了教堂,拆除了青砖木梁榫卯结构的小学堂,孩子们不上学停课闹革命,把有文化底蕴的先生老师揪斗,戴上白高帽游街挨打。这也是那时期无理的屈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故乡小村庄边上有一条沟叫王莽沟,据说是当年王莽在此经过,六十年代沟两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马莲,人们用马莲捆粽子,马莲花开放时紫色的花特漂亮,是村庄的一道靓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民的饮用水是辘轳摇上来的,沁心的甘甜清凉,无论冬夏喝了都不会闹肚子。石磨磨的面粉那种纯天然的香和如今无法比拟,麦谷香气在土灶台上升腾香味儿溢满小屋飘向院子。棉籽油炒的菜是特有的香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天一垄垄的红薯成熟,个个小枕头似的,生产队分给每家每户,蒸煮都是甜糯好吃,把多余的晒成红薯干能吃一年。磨出来的淀粉加工成粉条,过年时熬的大锅菜放上一大把粉条爽滑筋道。春玉米金黄金黄磨出来的面蒸的饼子那才叫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社会变迁,城市为了建文明城,为了环保城都搬迁到了农村,占用了祖祖辈辈的农田建起了厂房,高耸入云的大烟筒冒着灰烟,厂房的废水流入地下,因为把化工厂都盖到了村边,走在大街上烟呛得咳嗽,地下污水顺势而去,正好在村庄地下流去,很多人们的疾病增多,这与水污染有很大的关系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好,前两年因村子离厂房很近,化工厂收了农田,拆迁了村庄,补偿了拆迁款。在拆迁过程中,家家落泪人人沮丧,因为生养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古老村庄化为无有,这辈人还知道我是哪里的人,那么,后代的子孙谁又能知道他们的根啥样子呢?更谈不上落叶归根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文明的村庄,是荣?是辱?都有吧?荣辱是相裹携的,凡事利弊参半,没有永远不变的利益,也没有永远遭殃的弊端。</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朝流行进,也顺其自然的生活,才是当今的明智!</p><p class="ql-block">2025.9.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