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划破晨光,穿越太平洋的漫长航程后,终于降落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北美大陆的清冽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松林与海洋混合的气息。跑道旁,一架枫叶标志的Air Canada飞机静静等候,仿佛在向远道而来的旅人致意。天空湛蓝,几朵白云悠然飘过,像是为这片土地写下第一行温柔的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机场的登机口,那架绘有红色枫叶的客机依旧停驻,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机身上,映出金属的光泽。地勤车辆穿梭其间,远处的城市轮廓与雪山遥相呼应,仿佛一幅静止又流动的画卷。我拖着行李走过玻璃长廊,心中默念:这就是加拿大——现代与自然如此和谐地并存。</p> <p class="ql-block">航站楼内的指示牌用三种语言写着“所有乘客”与“洗手间”,绿色底板上黄色图标清晰醒目。行李箱的轮子在光洁的地面上滚动,人影穿行于通透的玻璃幕墙之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秩序井然的流动感,像一首轻缓的序曲,悄然将我引入这片陌生而亲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航站楼高耸的天花板下,工业风扇缓缓转动,阳光透过幕墙洒落,照亮了匆忙却从容的脚步。几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推着行李车走过,神情专注。我站在廊桥尽头,望着窗外延展的跑道与远山,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片刻的停顿里——从一个世界,缓缓步入另一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离开市区,我们驱车前往里士满渔人码头。木桩支撑的码头伸入平静水面,两艘洁白的船只静静停泊,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天空无云,水面如镜,映出整片湛蓝。没有喧闹的叫卖,也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风掠过耳畔的轻响,和远处隐约的海鸥鸣叫。这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心也跟着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码头另一侧却热闹许多。彩色的建筑沿岸排开,红顶白墙,在阳光下格外明艳。遮阳伞下摆着户外座椅,几艘渔船停靠岸边,其中一艘船头披着红黄布条,随风轻扬。孩子们在码头奔跑,老人坐在长椅上看海,生活的节奏在这里变得柔软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坐在长椅上,面朝停泊的大船,嘴角含笑。她不说话,只是静静望着水面,仿佛在与回忆对话。我也坐下,任微风拂面,听着水波轻拍木桩的声音。这样的宁静,不是荒芜,而是丰盈——是城市之外,心灵得以呼吸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一艘灰色渔船靠岸,船身写着“WESTERN SHORE”,天线林立,设备齐全。几位渔民在甲板上忙碌,动作熟练而沉稳。远处树木葱茏,蓝天如洗,一切都在无声诉说:这是靠海而生的人们,日复一日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来到一家名为“Village Curry Restaurant & Bar”的乡村风味餐厅。红墙灰瓦,复古招牌下摆着印有品牌标志的遮阳伞,绿植环绕,氛围闲适。隔壁“添味馆”的中文招牌让我会心一笑——原来乡愁,有时就藏在一眼瞥见的熟悉文字里。</p> <p class="ql-block">傍晚路过一栋现代公寓楼,楼宇洁白,阳台错落,前方绿树成荫,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夕阳斜照,光影柔和,楼前行人缓步而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不张扬的宜居感,正是加拿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码头边一座木结构信息亭静静伫立,展示着“BC PACKERS”的渔业历史。图文并茂的展板讲述着过往的捕捞岁月,行人标志立在一旁,提醒着这里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驻足片刻,仿佛听见了旧日渔船的汽笛声。</p> <p class="ql-block">一艘白蓝相间的船只停靠在木质围栏旁,船舱结构清晰,旁边船坞半开,隐约可见另一艘小船。阳光洒在木栏与水面上,泛起细碎金光。这里没有游客如织,只有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水边一座白色建筑静静伫立,木质码头延伸入湖,远处帆船静泊,桅杆直指蓝天。这样的画面,让人想起加布里奥拉岛的黄昏,或是海湾群岛的清晨——加拿大西海岸,总有这样一处角落,让你想留下来,看日出日落。</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一辆白色大巴停在路边,车身上“Cross Canada”的字样格外醒目。乘客陆续上车,窗外树木葱郁,远处“Hudson's Bay”的招牌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旅程正式开启,驶向落基山脉的壮阔画卷。</p> <p class="ql-block">途经希望镇,电影《第一滴血》曾在此取景。公园里两座巨型木雕引人注目——狼与人并立,龙盘踞于另一侧,粗犷有力。树木环绕,草坪开阔,几位当地人坐在长椅上休憩,仿佛这些雕塑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站在木雕熊旁,熊立于树桩之上,栩栩如生。她微笑着抬头凝望,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这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致敬——在加拿大,人与野性共存,彼此尊重。</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熊雕矗立在绿荫中,周围小径铺砖,远处山脉连绵。行人缓步走过,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光影斑驳。雕塑与森林融为一体,仿佛它本就生长于此,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公园中的狼雕威严站立,基座铭牌记录着它的名字与创作者。背景是葱郁树林与开阔草坪,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进入BC省花旗参产地,一栋建筑外墙写着“SUNMORE”与“GINSING TOURS”,红枫标志在晴空下格外醒目。门前绿植点缀,小树摇曳,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孕育的珍贵物产。</p> <p class="ql-block">一面壁画描绘三株植物,根部延伸出人参形状,下方草地上摆着几颗鲜亮南瓜。艺术与自然在此交融,既是对土地的礼赞,也是对丰收的喜悦表达。</p> <p class="ql-block">一间室内空间挂满装饰:木质钟表、鸟类标本、滑雪海报、加拿大国旗……每一件都像一段记忆的碎片,拼凑出当地人生活的温度与情怀。窗边小物静置,阳光洒入,温暖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幅世界人参产地分布图挂在墙上,标注着中国、韩国、北美等地。加拿大虽非人参原乡,却以其纯净土壤与严苛标准,成为新兴优质产区——这或许正是这片土地的特质:包容,却自有坚持。</p> <p class="ql-block">Wells Gray省立公园的介绍牌详述Helmcken瀑布的壮丽,400英尺落差如银河倾泻。配图中的水流与地质示意图,让人遥想冰川与火山塑造大地的磅礴之力。</p> <p class="ql-block">森林深处,阳光穿过高大树木,在布满落叶与苔藓的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树皮纹理清晰,空气湿润,每一步都踏在自然的呼吸之上。</p> <p class="ql-block">两棵大树的树桩静卧林中,周围散落枝叶,年轮清晰可见。它们曾高耸入云,如今归于泥土,却仍在滋养新生。这是森林的轮回,也是生命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斯巴哈特瀑布,四十多万年冰河与火山共同雕琢的奇观。水流切割峡谷,岩石层叠,仿佛大地的年轮,记录着时间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边的宣传牌讲述Spahats Creek的侵蚀过程,插图展示水流如何千年不息地雕刻峡谷。今日所见的壮丽,是自然耐心书写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子坐在倒木上,背靠森林,面朝天空。她不言语,只是坐着,仿佛在聆听树木的低语。我也寻一处坐下,闭眼,任风穿过林间,带走所有喧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