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说</p><p class="ql-block">高山上的湖水</p><p class="ql-block">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p><p class="ql-block"> 《一面湖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绵几日的雨,在周日的清晨悄悄歇了,厚重的云层渐渐被染亮,一丝清朗的天色从云隙里透出。临时起意,登山去吧,去高山之巅,赴那面神秘湖水的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叫易措湖,很小,导航地图上都找不到。湖,有个美丽的别称,因形状形似眼泪,被人称之为“拉萨的最后一滴泪”。古老的传说中说,易措湖的底部与大昭寺连通,若百姓的言行惹得天怒神怨,湖中的水就会倾泻而下,将整个拉萨城淹没。传说,为易措湖添了层神秘的纱,可它藏在海拔5100多米的山顶,从前鲜少有人能抵达。现在,一条简易的石砾路连同一段木板栈道,从海拔4300米的林宗村蜿蜒至湖边,5.1公里的登山小道,终于让“亲临观湖”不再是奢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的一个周末,曾去过一次,徒步登山走了2公里左右,便退却折返。给自己找了几个理由,阳光太炽烈,时间不够,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下次再来。好吧,下次,一定要爬到湖边。那就走吧,登上自行车,奔出拉萨城,到达夺底乡,沿着弯弯折折的乡村公路攀爬6公里,到达林宗村,全程骑行24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末的林宗村,渐渐聚起登山看湖的人,开车来的,骑摩托车来的,乘公交车到夺底乡再徒步进来的,只有我一个,骑自行车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踏上登山道,天空飘洒起星星点点的雨。透着绿色的黄土山峦被流淌的云雾笼罩着。云雾,像村子里煨桑炉冒出的浓烟,缓缓升腾流淌,聚聚散散。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爬,前方的云层里渐渐透出天空清澈的蓝。阳光不燥,时有时无地铺洒下来。有微弱的风,凉飕飕的吹到脸上,头上与后背却在热乎乎的冒着汗,冷热交织,倒是种早已习惯了的感受。路,朝着云端向上延伸,翻过一个坡,转过一道拐,就不见踪影,走到隐没处,前方的路又顺着山势继续铺展,似乎没有尽头。路旁的乱石间,一条溪流欢快奔涌,喧叫着,回荡在山中的哗哗声,如同藏歌里不带任何修饰的清脆嗓音,带着最原始的鲜活。偶尔,路边的草丛窜出一只呆萌的土拨鼠,支着一对圆耳朵,轻轻转个头,便飞快逃离——看不到它的腿,圆滚滚的身子像个球似的滚远了。夏天已过,那些形形色色的高原野花,大多不见了踪影,只有一种蓝色的喇叭形的花零零星星地从石缝中钻出来——小小的,挨着地,刚冒出土就迫不及待的开成一朵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往上爬,脚步越沉。走上三五步就感觉胸闷喘不上气,腿软绵绵的像是没了劲,偏又感觉力气藏在身体里但就是使不出来,这是海拔不断攀升造成的反应。这时,最容易产生退却的念头。这次来,不就是想要爬到湖边吗?不允许自己第二次无功而返,什么目的地都不在天上,走,就能到。不可否认,往往就是这些微小而具体的愿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想去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哪有容易的,想要其收获,就要吃其苦。过程中,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主动的应付,是一种真切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爬上一段陡坡,一下变得平坦,高原上往往越高的地方越平。手机终于有了信号,点开一看,海拔5137米,这是我徒步到达的最高地。远处绵延的山,巍巍矗立在云端,遥远俊朗。忽然意识到,其实我已经比那山站得还高,因为,我曾在山脚下的林宗村仰望仰望过它的高度,而现在,我正站在从那里攀上来的路上。即便站得高,但,你还不是最高,抬眼望去,云层下的山坡上散落的黑点点在缓缓移动,那是牦牛,正悠闲地徜徉在它们的属地中。在渺阔的高原上,它们是最强的强者,像一个个数不清的逗号,让这片大地的故事永远书写不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洁柔的的云,青黛的远山,褐黄的草甸,如同一个弦乐四重奏的现场,齐整,默契,层次分明又相互衬托。走入其中,能触到大自然的韵律在无边的旷野中流动。镜头里,身影看上去竟那么渺小。这世界总按自己的节奏不停运转,亘古不变,而闯入者,其实早已卑微如一粒尘埃。转头望去,还有长长的一段栈道在延伸,一直通向三面高峰环绕的山坳,我知道,易措湖,那滴晶莹的眼泪,就在那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个半小时,终于站在了湖前。远远的看,湖,泛着碧绿的光,嵌在山峰粗粝的色调中,像一块温润的翠玉,或者说,像一只盛满了眼泪的碧绿的眼。湖边的风带着微凉,把落在水中的阳光吹散,闪出一层层银光。天上的云迅速的飘散,瓦蓝的天空一下变得空空荡荡,心却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似的。是的,脚步落到这里,便有了一份踏实,稳稳地沉在心底。一汪湖水,似乎在告诉你,再远的风景,也从不会放弃你,只是在等你到来,看见它的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边布满玛尼堆,用黝黑的石头一层层砌起来,顶子尖尖的。曾在书里看到过一种说法,用坚硬的石头砌起玛尼堆,是为自己转世的灵魂搭建一条路标。如果,历经沧桑的灵魂,能够被指引到这里,定能寻得一份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浅浅的,清得透明,一眼能看到底。水,哗哗的从一处不大的口子流出,在宽阔的草甸中穿出一条条溪流。不用质疑,这片草甸的水源,就来自这个湖,在我们还不存在的时候就这样流淌,在高寒的山顶孕育出这一片绿草满坡的湿地。源源不断的水,到底从何而来?不知道。或许,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真的藏着某种莫测的神秘?此时,那个能放水淹没整个拉萨城的传说,我相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周很静,只有风微弱的吹过,仿佛所有声响都被高山挡在了外面,只把最纯粹的静留给了这汪湖。站在湖边,想找些词来形容这份静—— 说 “静谧”,太单薄;说 “沉寂”,又少了它藏在骨子里的温润。指尖轻轻碰了碰湖水,清冽的凉意顺着指尖往上爬,可那份沉到心底的静,却比这凉意更重。举起相机,想把这份静拍下来,可镜头里的湖,终究少了几分现场的震撼 —— 它的静不是 “看” 见的,是 “感受” 到的:是你站在它面前,会不自觉的克制呼吸,是你想开口赞叹,却发现任何文字都显得多余。是的,哪怕什么都不做,只静静站着,也觉得心里填着满满的踏实。原来有些风景,真的无法用更多文字去描述:它的绿、它的清、它藏在高山里的孤独与安然,都得你亲自来,亲自站在这稀薄的空气里,才能悄悄接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为什么要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其实,并不只是山,还有高山上那些许许多多藏着的神秘,比如,这一面湖水。一首久远的歌这样唱到: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9.23 拉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