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篝火晚会,撰文:萧然之春,照片、视频来源:手机现摄

萧然之春

<p class="ql-block">  直到如今,我闭上双眼,那团在细雨中愈发炽烈的火焰仍跃动于眼前,茶山沟里回荡的欢歌仿佛仍在耳畔萦绕。那一夜,不只是记忆,更是一幅镌刻在心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五日的腾冲,秋雨如丝,悄然洒落夜空。我们随旅行团抵达时,心头不免泛起疑虑——这般绵雨,篝火晚会还能如期举行吗?然而,少数民族同胞早已列队等候,笑容如炬,热情似火,瞬间融化了雨夜的寒意。“下雨才好呢,凉快,跳舞更带劲!”一位身着盛装的小伙子朗声笑道,眼眸中闪烁着真诚而明亮的光。</p> <p class="ql-block">  不到晚上八点,一队手持火把的少数民族青年从山坡蜿蜒而下,火光划破雨幕,如星河流转。八点整,篝火轰然燃起,橘红色的火焰“呼”地腾空而起,在细雨中倔强舞动,仿佛向天地宣告:人心之暖,何惧风雨?音乐响起的刹那,奇迹降临——八十多岁的老人、中年夫妇、年轻情侣,还有蹦跳的孩子们,两百余人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雨衣摩擦的沙沙声、雨滴敲地的淅沥声,竟都化作了节拍的一部分,融进欢快的旋律里。</p> <p class="ql-block">  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主动牵起我们的手,一句一句地教着舞步:“来,左脚踏,右脚跟,就这样,简单!”他们的手掌温暖而有力,笑容比篝火更炽热,比雨水更清澈。最初的拘谨渐渐消散,脚步越来越轻快,笑声越来越响亮。雨水浸湿了发梢,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无人在意。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响起,不同的口音齐声高唱,不同的舞步踏出同一节奏,那一刻,我们跳的不是舞,是心与心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就在那一瞬,我真正明白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意。它不再是课本上的句子,而是掌心传递的温度,是雨中共舞的身影,是无需言语便彼此懂得的感动。一位老教师动情地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直到今晚,才真正看见民族团结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篝火燃烧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晚上九点半左右方歇。散场时,人们依依不舍,彼此道别,仿佛刚相识便已难舍。回程的车上,无人言倦,满车都是兴奋的低语与会心的微笑,每个人都在心中重放那一夜的光影与欢笑。</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望,那场雨中的篝火晚会,何尝不是一种象征?那团在风雨中越燃越旺的火焰,正如我们民族之间不灭的情谊——真正的团结,从不惧风雨侵袭。腾冲之夜教会我:只要手牵手、心连心,再冷的雨也会化作伴奏,再陌生的灵魂也能共谱和音。那一夜,我们舞出的不只是欢乐,更是一个民族大家庭最温暖、最动人的和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