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傍晚的篮球场渐渐热闹起来,这是我回来后,第二次走进村BA现场观看,篮球场地面在灯光的辉映下像极了一块红地毯,更像是把秋天也请进了场。我站在侧幕边,看着舞者们手持油纸伞缓缓入场,裙摆拂过枫叶,像风捎来了山间的私语。大屏幕亮起,斑斓光影流淌,仿佛整个岚皋的魂都凝在这一刻。谁说村BA只是挥汗如雨的竞技?当《岚皋之恋》的旋律响起,那是土地与心跳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岚皋之恋》惊艳开嗓,唱的是家乡的情,恋的是巴山的水。”台下不时的传来轻轻的接唱声。这首歌像一条溪,从记忆深处潺潺流出——小时候在河边洗衣的母亲,山腰上放牛的少年,还有那年秋夜,外婆坐在院中讲着巴山夜雨的故事。如今它被唱上了村BA的舞台,不再是山野小调,而是整座城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篮球场变了模样,白天是热血沸腾的赛场,夜晚篮球赛事的间隙却成了文化的舞台。我站在场边,看那位穿白裙的女子立在中央,麦克风握在手中,眼神坚定如炬。她身后,舞者们撑开油纸伞,像一朵朵浮在水面的莲。背景是山水画与古建的叠影,上方却写着“篮球活力四射”——这反差竟不突兀,反倒让人笑了:原来传统也能跳进现代的节拍里。</p> <p class="ql-block"> 灯光洒落,蓝粉色的汉服在夜色中流转,油纸伞旋开如花。我忍不住走近舞台,听见伞骨轻响,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那位穿白礼服的女子站在一旁,声音温柔却有力,像是在讲述一个我们共同的梦。她说:“这是我们的岚皋,不只是赛场,更是家园。”台下有人鼓掌,有人欢呼,更多人举起手机,想把这一刻永远留住。</p> <p class="ql-block"> 我抬头看,又低头看——蓝粉相间的裙摆在光影中翻飞,像极了小时候在河滩上看过的彩蝶。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要把《岚皋之恋》唱进村BA。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抬头就能看见故乡的天。</p> <p class="ql-block"> 舞台背景换了画面,一碗红汤在屏幕上翻滚,热气腾腾,像极了岚皋冬天家家户户灶上的那一锅。我忽然想,这不就是生活吗?有球赛的激情,有歌舞的柔情,还有一碗热汤的温度。我们唱《岚皋之恋》,不只是为了舞台,更是为了记住——无论走多远,总有一首歌,能把人唤回家。</p> <p class="ql-block">表演结束时,掌声久久未歇。我站在人群外,听见两个老人在低声议论:“这舞,比大城市里演的还好看。”“是啊,唱的可是咱们自己的歌。”他们脸上的皱纹里,盛着光。</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再次走上台,他举起麦克风,笑着说:“下一场,是三分球大赛。”台下顿时沸腾。我看着舞者们退场,油纸伞收拢,像花谢了一样。可我知道,它们还会再开——在下一个夜晚,在另一首歌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