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到来的前夕

mbx

<p class="ql-block">今年第十八号台风已悄然进入南海,华南大地迎来前所未有的备战时刻。从政府到媒体,预警声如潮水般涌来,广东省上下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全球气象机构借助大数据与高速计算机反复推演,预测路径如箭在弦,直指珠三角核心地带。自周二上午起,全市停业,商铺闭门,居民纷纷加固门窗、储备物资。一场无形的战役,已在平静中悄然打响。</p> <p class="ql-block">街道静得异样,仿佛时间也被风提前卷走。平日车水马龙的主干道,此刻唯有几片纸屑在风中打旋,像被遗落的讯号。我伫立在便利店门口,目光穿过空旷的街面,望向对面高楼在晴空中投下的笔直剪影。天空蓝得近乎虚假,澄澈得令人心慌。树叶纹丝不动,空气凝滞如铅,可这越发明媚的晴朗,却像暴风雨前最深的伏笔。气象台通报台风正加速逼近,而我们,正站在风暴眼来临前最后一刻的寂静里。</p> <p class="ql-block">“阳江鱼港”四个红字高悬楼顶,在风未至的天光下灼灼如炬,宛如一面不肯降下的战旗。楼前绿灌木仍挂着清晨的露珠,整齐有序,仿佛明日依旧会有老人缓步踱来,孩童嬉笑穿行。可街角超市早已拉下铁闸,卷帘门上“暂停营业”的告示在风中轻颤。有人用胶带在玻璃上贴出“米”字纹,动作熟练而冷静——这座城市太熟悉台风的脾气,熟悉到连恐惧都被编成了预案,写进了日常。</p> <p class="ql-block">施工围栏旁,金属脚手架凌乱堆叠,工具散落一地,像是被一声号令骤然叫停的生活。红色垃圾桶倾倒在地,长椅空荡,不见人影。这本该是喧嚣的周二上午,可如今,连最勤劳的工人也已退场。远处一辆白色SUV缓缓驶过,车窗紧闭,形同逃逸。我知道,他们不是在赶工,而是在收尾——把能固定的固定,能搬走的搬走,然后归家,关窗,静候风至。这是城市在风暴前的最后一次呼吸。</p> <p class="ql-block">住宅区围栏外,几株大树轻轻晃了晃枝叶,仿佛在试探风的力度。深色高楼与浅黄楼宇沉默矗立,绿化带里的灌木修剪得整整齐齐,仿佛这场即将到来的狂澜,不过是天气预报中一个冰冷的名字。可我知道,那些阳台上收回的花盆、紧闭的百叶窗、楼道里垒起的沙袋,都是无声的战书。这里的人们不声张,不喧哗,却早已在细节中布下防线,以静制动,迎战天威。</p> <p class="ql-block">那家名为“初選·竹井”的小店仍亮着灯,木质招牌在微光中泛着温润的色泽,像一位老匠人不肯熄灭的炉火。门口的装饰已被收进屋内,广告牌撤下,只剩空荡的木地板静候风雨。它不张扬,却自有尊严——如同整条街的无数小铺,默默收拾行装,准备在风暴中闭目养神。它们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不喧哗,却与这座城同频呼吸,共赴这场不可避免的撞击。</p> <p class="ql-block">三个身影在空街上缓缓移动,是这片死寂中仅存的活意。穿黄背心的工人俯身检查井盖,灰衣人蹲下拧紧螺栓,红帽那人仰头望天。云尚未聚拢,可他们知道,时间正一寸寸流逝。他们的影子被拉得极长,映在空旷的沥青路面上,宛如一幅未完成的防灾长卷。他们是城市最后的守夜人,在风来之前,用双手将每一处缝隙封死,用沉默筑起第一道堤。</p> <p class="ql-block">“苏晓玥”的招牌下,长椅空着,垃圾桶空着,玻璃门上的二维码依旧清晰,可店里再无排队的人影。食物展示柜还亮着灯,暖黄的光映着空荡的桌椅,像在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客人。老板或许已归家,或许正往门口堆最后一袋沙。这家江南小吃店,曾用一碗热汤面温暖过无数雨夜的行人,而今天,它也要学会在风暴前闭眼,只为风停后,还能重新开门,迎回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街道左侧那排绘着卡通图案的建筑,色彩依旧鲜艳,却显得格格不入。孩子们曾在此欢笑留影,如今连影子都消失不见。右侧高楼沉默矗立,车位空着,黄线清晰,却再无车辆停靠。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暂停键,所有喧嚣被提前收走,只留下一座静默的壳,等待风暴的叩击。这不是寻常的阴天,而是一场对城市韧性的终极检验。</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并非因云层厚重,而是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它来了。桥那头的施工围栏已被加固,树影在微风中开始轻颤,像神经末梢感知到远方的震颤。高层住宅的玻璃幕墙映出灰蒙的天光,宛如无数双警觉的眼睛。这不是普通的风雨交加,而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对峙。而我们,早已不是第一次迎战,也从未真正退却。</p> <p class="ql-block">大楼入口的玻璃门旁,几袋沙袋垒成临时堤防,黄澄澄的共享单车孤零零立在一旁,像被遗忘的哨兵。门上的“2F”标牌静静悬挂,卡通外墙依旧醒目,可无人再笑得出来。这些沙袋不是装饰,是防线的第一道意志。我们用胶带封窗,用沙袋挡水,用沉默积蓄力量——不是为了炫耀坚强,而是为了在风过去后,还能重新开门,迎接阳光,重启人间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