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上学,我已是第三次搬家了。这次新家的附近有一个菜市场,我经常从门前经过,但还从未进去过,今天是礼拜天,媳妇跟小孩说要吃火锅,我自告奋勇承担起了买菜的任务。 来到草滩菜市场,清晨的菜市场像个刚睡醒的胖娃娃,裹着层淡淡的雾气。蓝色的铁皮大棚罩着整个场子,东边一溜是生鲜摊,黑的鱼、红的虾在盆里蹦;西边是蔬菜摊,绿的青菜、黄的南瓜码得像小山;中间的过道最挤,挑着菜筐子的老人、推着小推车的主妇,还有喊着 “新鲜草莓” 的小贩,把路堵得只剩条窄缝。阳光从大棚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上投下一块块亮斑,混着菜叶上的水珠,晃得人眼晕。 蔬菜摊一位女摊主正在给顾客称白菜,她的指甲缝里嵌着深绿的菜泥,可能因手上总见水的缘故,指关节泛着点白。她脸上带着些笑意,熟练地接住顾客挑好的菜,嘴上说着:“好嘞。”左手按住沾着水珠的白菜,右手把秤砣往秤杆上挪,“啪嗒” 一声,秤砣停在 “三斤” 的刻度上。她另一只手从柱子上扯下一个白色塑料袋,撑开时 “哗啦” 响,白菜放进去的瞬间,叶尖的水珠滴在她的黑布鞋上,晕出个小湿圈。她说声:“走好,下次来。”便把头转向我。我挑了娃娃菜、茼蒿、菜花、芫荽几样青菜递给她,她边称边说:“大哥不常来呀。”我赶忙回答:“是的是的,来的少。”看来她把这里的顾客摸的是门清呀。 我来到东边卖生鲜的地方,鱼摊前围着几个人。一位穿花衬衫的大叔指着盆里的鲫鱼,“昨天还 12 块一斤,今天怎么 15 了?” 老板手里的网兜停在半空,笑着说: “大叔,今天的鱼是刚从池塘里捞的,新鲜得很,你看这鱼鳞,亮得很!”大叔蹲下来,用手指碰了碰鱼,鱼 “扑腾” 一下,溅了他一手水,“新鲜也不能贵这么多啊,13 块,卖不卖?” 旁边一位女同志凑过来说:“13 块我也买两条。”老板挠了挠头,“行吧行吧,今天开张生意,13 块给你们,下次多照顾生意啊。”大叔笑了,“这还差不多”,老板拿起网兜,“唰” 地捞起两条鱼,称好后装在黑色塑料袋里,水顺着袋子往下滴。我也挑选了两条鲫鱼,过称,扫码付钱,提鱼走人。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采购任务很快就完成了,我提着东西朝出走时,看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人们,突然觉得,这吵吵闹闹的菜市场,不正是普通人的日常吗,那一声声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中,藏着老百姓最踏实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