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流坑:千古第一村

知青教授踏歌行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末,就知道南昌不远有个千年古村流坑很不错,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不过,直到2025.9.11,才终于来到了这个如雷贯耳的“千古第一村”。其形其貌其势其古风古韵,果然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至94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全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仕途者,上至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簿、教谕,超过百人。王安石、梅圣俞、朱熹、文天祥、吴澄、罗洪先、聂豹、曾国藩、左宗棠等,都为流坑留有墨迹。</p> <p class="ql-block">做好攻略,直达民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在店老板招呼下,通过进村的卡点,直接把车开到了古村村口。</p><p class="ql-block">否则,这进村的1.5公里,得坐观光车。不但要花钱,而且进出都得等,不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要有村民引路,进出停车皆不收费。这和福建永定看江氏宗亲的土楼王,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br></p> 一进村,就见这布局气势宏大,非同一般—— 一边鳞次栉比,一边曲径通幽,朝哪边进入? 选了这个曲径通幽处—— 里的房子,都修整过了。<div>当然,保持了修旧如旧的风格。</div> 这户农家门口的菜地,土壤黑黝黝的,一看就显得很肥沃。<div>——毕竟,耕种千年的沃土哦!</div> 这是唯一看到的全国文保单位的告示。<div><br><div>村口,怎么没见到?</div><div>可能在另一进村处。</div></div> 古屋古宅,古砖古瓦,古巷古道——<div><br></div> 这个地方有点意思:<div><br><div>“一线天”“时间隧道”,让人驻足徘徊留连忘返。</div></div> 当晚发了个视频—— 这是古代驿站。<div>一个村庄,有这种设施,可以说尽显高端大气上档次,够不一般了!</div> 居然还有个“衙门”?!<div>为什么建个衙门?是当年就有的,还是新的摆设?</div><div>边上两家村妇皆在做饭,只说是新做的,其它一问三不知。</div> 村里的小道——街道——很长哟! 无意间进了这一大户人家。<div>后来才知,这是村里的豪宅,第一大户,有“村中村”之名。</div> 右边的是栓马柱,还是旗杆? 原来这叫“大宾弟”—— 这个介绍更细了,可一览—— 大宾弟外面的民居,破败不已—— 返回大宾弟—— 一南一北,或一东一西,大宾弟长廊两头,都有一块“州司马弟”的牌扁。<div><br><div>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州司马,相当于市、县副职,副市长或副县长吧。</div><div><br></div><div>据说,这是他们捐来的,闲职。亦农亦商,亦官亦绅吧。</div></div> 大宾弟还住了人,进去看看,居然看到了有个“读书人”!<div><br><div>当时掠过脑际的是:</div><div><br></div><div>流坑古村的“耕读”传统生生不息?</div><div>——大宾弟,最后的“读书人”?</div></div> 他说,他在看易经。<div>他还说,过去没有书读,现在,有了。</div> 他说,他是78届高中毕业生。<div>但是,他又说,他78岁了!</div><div><br></div><div>不对呀,我是78级大学生,上大学已经28。</div><div>要算的话,我属于68届高中生。</div><div>——他,不可能比我大呀!</div> 感觉与他沟通有点困难。<div><br><div>但是,他明确告诉我:他叫董斌。</div><div><br></div><div>流村古村,是清一色的董姓——文武斌——根据他的自我介绍,我在合影中找到了他:</div><div><br></div><div>第三排左2,董斌,没错。</div></div> 他说,文革时,流坑抓了7-80个反革命。<div>他还说,当时停了课,没书读。后来又去读,所以78届。</div><div><br></div><div>他还说到“交白卷”(张铁生)的事。</div><div><br></div><div>以及黄帅的:</div><div>我是中国人,不用学英文。不学ABC,照样干革命。</div><div><br></div><div>第二天,我与民宿老板聊到此人,他说他脑子有点不清楚。还有,他瘫痪了。</div><div><br></div><div>怪不得有点异样。</div><div>不过,他看书的样子,还是挺让人感动的。</div> 第二天,发了个大宾弟的视频—— 这里的巷子特别多—— 继续走,中午时分 ,走到了湖边。<div>后来知道,这叫龙湖——</div> <p class="ql-block">远远有座桥。</p><p class="ql-block">后来,就是从那里出村的。</p> 看到这个雕塑,很有趣。当天发的朋友圈,特别选了这张图,并写道:<div><br><div>此董学文,非彼董学文也。</div><div><br></div><div>并将此发给了北京大学的董学文教授。</div><div>他问我哪儿看到的。</div><div>我向他推介了这个千古第一村:流坑。</div></div> 董学文的书卷雕塑,就耸立在这里—— 居然这里还有个“热敏炙”中心。<div>8月,我在省中医院住院,主要的治疗,就靠这个热敏灸。</div> <p class="ql-block">中饭时,据店主说,晚上的灯光秀,和2个小时的“流芳”沉浸式实体体验(演出)很不错。</p><p class="ql-block">说我凭上午门票仍可去。</p><p class="ql-block">但,晚上,我应该喝酒+躺平,哪儿也不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就在湖边的这家民宿吃饭。</p><p class="ql-block">一个野生小炒鱼,一个豆腐,66元。</p> 午餐后,准备出村了。<div>跨过这道“状元桥”,进入商业街。</div> <p class="ql-block">这里,基本是新建筑。</p><p class="ql-block">——仿古而已。</p> 状元酒,没敢尝。<div>还得开车——</div> 走到这儿,确认了刚才的感觉:<div>这条街,应该是我进村时的右手边景区。</div><div><br></div><div>果不其然:江市街。</div> 在进村的地方,出了村。<div>开始,以为这就是中餐女老板讲的古樟树林。</div><div>其实不然。她讲了古樟林,离这儿约5公里。</div><div>这村口的,哪有5公里?</div> 不过,这里的古樟,还真不少。 前往停车处—— 一下就找到了车,回到民宿休息了。 <p class="ql-block">下午,附近转了转。</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去了5公里外的“中国第一古樟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