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育英才 振兴乡村谱新篇

<p class="ql-block">秋意送爽,佳音传遍闽山闽水。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犹如一阵温暖的春风,不仅吹拂着菁菁校园,更深深浸润着广袤的田野乡村,在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信中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既是对高等学府的肯定与期望,更是对奋战在“三农”工作一线所有奋斗者的莫大鼓舞与方向指引。</p><p class="ql-block">这二十五载,正是福建农林大学与八闽大地同频共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携手共进的二十五年。我们从田间地头真切感受到这种“同频共振”带来的变化: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林学子扎根基层,成为科技兴农的“领头雁”;一项项创新的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一个个依托高校智力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总书记欣慰于学校在学科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方面的新进展,这些进展的最终落脚点,正是我们乡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民朋友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p><p class="ql-block">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耕‘三农’”,“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基层最渴盼的就是科技和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长期以来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广大师生、科技特派员的身影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新品种、新技术,更是新理念、新希望。无论是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还是推动菌草技术惠及民生,或是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把脉支招,福建农林大学的贡献有目共睹。总书记的嘱托,为这种“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的优良传统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也让我们对未来获得更精准、更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周祖翼书记在传达学习时指出,要“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为我们基层如何更好地借力高校资源、深化校地合作指明了路径。我们热切期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更加紧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让高校的智慧源泉更顺畅地流向乡村,让基层的实践需求更直接地反馈给学界,形成良性互动。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欢迎更多农林大学的专家学子把课堂设在乡村,把课题放在大地,共同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p><p class="ql-block">总书记的回信,是对福建农林大学的鞭策,也是对全省乃至全国“三农”战线的动员令。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基层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信心。我们将以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强大动力,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并肩,牢牢把握为农服务的方向,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农业强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让八闽大地的乡村更加充满活力,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裕美好。</p><p class="ql-block">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关怀指引下,扎根中国大地的农林教育必将焕发新的生机,科技的种子必将在乡村沃土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必将绘就得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