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启智,以爱润心——乡村教师于浩的教育守望‌

日月部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浩,29岁,白城师院数学系毕业后,扎根亮甲山乡初中五年。她以道启智,以爱润心,成长为校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相继获得吉林省微课设计一等奖、作业设计二等奖,舒兰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首届技能比赛一等奖,并荣获舒兰市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span></p> ‌初绽芳华——以匠心叩启教育之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入乡村教育时,于浩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环境,更是对教育初心的考验。作为初一至初三的数学教师,她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通研教材、精读课标、广泛听课借鉴,她的教学笔记密密麻麻,每一页都写满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学生的责任。课堂上,她以清晰的逻辑和生活化的案例化解数学的抽象;课后,她耐心辅导,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农村学生基础差、分化大,她精准把脉,因材施教,将分层教学落实到每个环节。特别是分层作业,她从实际出发,甚至为几名学生单独设计一套题,不惜花费数倍于他人的时间进行选题、编题、组卷、批改,做到练有针对,批有时效。三年的坚守,她与启明星同起研课,披着月光伏案批改,减负提质成效显著,所带班级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她以匠心之韧叩启教育之门,参悟教学之道,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span></p> 破茧成蝶——用爱润泽成长之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学校将人人避之不及的涣散差班交到于浩手中时,她毅然承担。刺头多、纪律差、学风淡,但她的眼中只有可塑之才。她以爱为桥,用真诚与耐心化解学生的抵触:早读时,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放学后,她与问题学生谈心;课堂上,她鼓励每个微小的进步。她以爱为舟,乘载着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她协同家长加强日常监管;对离异家庭子女,她及时调解矛盾,做好心理疏导;对问题学生,她从成长的角度引发思考,促成家校积极共识。她因爱生慧,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总能敏锐捕捉潜在问题,化解于未然。半年后,班级焕然一新——班风正了,学风浓了。然而,中考临近,备考成为这个基础薄弱的班级特别严峻的挑战。她选择相信学生,这份信任本身就成为学生前行的力量。她引领学生争分夺秒补短板,将三分钟热血转化为持久的努力,把目标融汇在每一道题的破解、每一次困顿的坚持中。她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张弛有度,以本学科进步为辐射,监督引领着每一名学生向目标冲刺。最终,中考成绩更是一鸣惊人。学生们说:于老师让我们相信,我们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她以爱破茧,让最贫瘠的土壤,绽放出最耀眼的色彩,也让年轻的自己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span></p> 薪火相传——携微光点亮乡村未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于浩,已是二年级班主任、数学教师及数学学科组长,同时分管年段和教导处。肩上的担子更重,但她的脚步愈发坚定。作为教育的有心人,她对班级学生了如指掌,预判精准,疏导入情入理,赢得家长高度配合;作为数学科带头人,她精益求精,课堂务实高效,更用几何画板课件将数学思想表达得深入浅出;作为学校中坚骨干,她将经验倾囊相授,带领年轻教师共同成长。她深知,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共同奔赴。她说:既然脚下是泥土,就应该深扎根系,开枝散叶,撑起一方天地。在她的影响下,更多教师选择扎根乡村,用知识与爱守护这片土地的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浩的故事,是无数乡村教师的缩影。他们以道启智,以爱润心,在平凡中书写伟大。愿这份守望薪火相传,愿每一份微光都能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因为,教育的力量,就是奔赴未来的力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