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拍摄器材:VIVO X200 pro手机</font></h5> 秋分已至,慈溪市坎墩街道的田畈间,一抹金黄悄然蔓延。 漫步田野,目光所及,是那些悄然转黄的狗尾巴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似在低语季节的变迁。 狗尾巴草是田间常见的杂草。它茎秆纤细,顶端簇生着穗状花序,宛如小狗的尾巴,故得此名。 这种草生命力顽强,耐旱耐瘠,常在路旁、荒地或农田边缘自在生长。 秋风吹拂,绿叶渐染金黄,成为乡野秋景的点睛之笔。在中国传统中,它虽被视为杂草,却也象征着坚韧与朴实,偶尔入药,能清热利湿,默默服务于人。 在慈溪这片土地,狗尾巴草与地域人文紧密相连。 慈溪地处浙江沿海,坎墩街道的田畈曾是滩涂围垦而来,见证了先民开荒拓土的智慧。 每逢秋分,田野渐趋丰收前的宁静,狗尾巴草金黄的身影点缀其间,成为当地农事生活的无声见证。 它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孩童在田间追逐,农人辛勤劳作,草穗随风摆动,仿佛在诉说着慈溪人的勤劳与坚韧。慈溪以农业兴盛,棉花、蔬菜遍野,而这不起眼的杂草,恰是这片沃土上最真实的注脚,承载着乡土之情与季节轮回的哲思。 秋意渐浓,狗尾巴草的金黄不止是色彩的变幻,更是时间的痕迹。 站在坎墩的田野,凝望这平凡的草穗,仿佛触摸到慈溪的脉搏——朴实无华,却生生不息。它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喧嚣中,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韵律,依旧是心灵深处的慰藉。 <h5><font color="#9b9b9b">野草 杂草</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