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黎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2025年09月22日 20:12 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9月22日23:22天津</p> <p class="ql-block"><b>中央电视台2019年清明节特别节目《春天的思念》,介绍黄振荣率部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事迹。</b></p> 本编辑:原视频截图片展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梓祥导读:</p><p class="ql-block">央视《老兵你好》栏目近期播出的铁道兵修建青藏、成昆铁路纪录片,收视率高,反响热烈。这既得益于自媒体的广泛传播,也离不开铁道兵战友们的积极转发。</p><p class="ql-block">铁道兵功勋卓著,一直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近年来,除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多次重播外,铁道兵修建的多条重要铁路以及英雄模范人物也屡次亮相央视,如铁道兵纪念馆、成昆铁路、嫩林铁路、张金春等。我们是否可以对相关内容做一次系统梳理,将已在央视播出的铁道兵题材节目,陆续在公众号上进行推介?期待大家的关注与支持。</p><p class="ql-block">今天,首先为大家推荐“铁二代”黄黎四兄妹于2019年参加央视清明节特别节目《春天的思念》的片段。</p><p class="ql-block">该节目最初由我推荐给央视,播出后受到广泛收看与转发。此次在公众号再次推介,主要有三层意义:</p><p class="ql-block">其一,展现铁道兵在开发北大荒中的重要作用。虽然铁道兵以修铁路为主业的相关宣传较多,但“民以食为天”,在保障粮食生产方面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p><p class="ql-block">其二,缅怀老前辈黄振荣。他一生戎马,历经长征、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铁路建设,后转战铁道兵农场,忠诚无私、战功赫赫,是铁道兵优秀干部的代表,却在动乱年代含冤离世,其光辉业绩应当被铭记。</p><p class="ql-block">其三,传承父辈精神。黄黎四兄妹及其后代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为北大荒建设贡献力量。尤其是黄黎,她积极参与铁道兵相关活动,撰写并发表了几十万字关于铁道兵开发北大荒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球仅有三大黑土区,北大荒便是其中之一,泛指黑龙江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周边广袤的荒原地带。</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多个朝代曾尝试在此屯垦拓荒,1945年日本也曾强征中国劳工修路开荒,但均告失败。而如今的北大荒,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这一转变背后,是一段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1947年至1956年是北大荒开发的初创阶段,铁道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1947年,为巩固东北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组织开垦北大荒,创建农场。</p><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王震将军就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后,视察了由铁道兵五师负责的黑龙江汤林铁路支线工地,并指派副师长、老红军余友清带领800多名官兵前往密山、虎林地区勘察选址,筹办农场。</p><p class="ql-block">1955年元旦,以余友清为场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〇部队农场”在虎林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21日,国务院批转国防部报告,同意铁道兵在黑龙江密山等四县开垦荒地并设立垦殖局,随后铁道兵农垦局成立。</p><p class="ql-block">王震担任中央农垦部部长后,近两万名铁道兵复转官兵奔赴北大荒,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四县,陆续建立起12个以“八五”开头的军垦农场。这批官兵中,有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抗美援朝的英雄模范,更多的是铁路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其中不少领导干部出自王震将军曾率领的359旅。黄振荣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铁道兵早期的领导干部,黄振荣1915年生于西安,16岁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红军,长征期间任营长。</p><p class="ql-block">1945年随359旅第二梯队奔赴东北,1946年任护路军第1团团长,1948年任铁道纵队第4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50年,他率铁道兵团三师入朝参战,1953年以代师长身份参加鹰厦铁路建设。在多年的战斗与建设中,他六次负伤,多次立功,是王震将军麾下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后被选调参与开发北大荒。</p><p class="ql-block">1956年,黄振荣率领先遣人员在冰天雪地中完成300多万亩荒地的勘测任务,指挥2000多名垦荒队员抢通虎林至宝清的120公里公路,使大量机械与人员得以进入各开荒点。他创建并开发的八五二农场,垦田达71万亩,成为铁道兵垦区规模最大的农场,甚至受到朱德副主席的称赞,号召全国农垦企业向其学习。</p><p class="ql-block"><b>然而,在1968年那段动荡的岁月中,黄振荣屡遭批斗,不幸含冤去世,年仅53岁。</b></p><p class="ql-block"><b>王震将军与人民始终铭记这位北大荒开拓者的历史功绩,亲自为其墓碑题名,并委托妻子及家人前往墓地祭奠</b>。</p><p class="ql-block">如今,黄振荣陵墓已成为黑龙江省、北大荒垦八五二农场及宝清县等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在《春天的思念》节目中,黄黎四兄妹深情讲述了父亲参加战争、铁路建设与农场开拓的一生,感念他为北大荒开发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个细节尤为动人:当主持人请黄黎展示“全家福”时,四兄妹介绍说,由于黄振荣常年忙碌,生前竟未能留下一张真正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如今唯一的“全家福”,是父亲去世后,全家人在他墓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回忆爸爸黄振荣率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开发北大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黄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20日,梅梓祥老师通过微信告知我,央视一台策划反映铁道兵1956年开发北大荒的节目,在清明节播出,随后编导姜雅琪来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到总局人社局、宣传部、北大荒博物馆等单位,对我爸爸黄振荣1956年率部开发北大荒的经历进行采访。</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22日下午,我们兄妹四人黄黎、黄鲜民、黄鲜菊、黄鲜梅由姜雅琪编导领进北京星光影视基地候场。极目场地,观众席上坐满三百多名大学生、几位北大荒人和知青代表。八台摄像机从各种角度面向台上。</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舒冬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相聚中国节》清明特别节目《春天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我是主持人舒冬。”主持人舒冬手握一抔黑土,深情地说:“这是一抔黑土,它来自一片神奇的黑土地,有人形容曾经的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而如今,这里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盛景。</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的粮食,可以保证1亿人1年的口粮供应。就在我们每天吃的粳米中,每6粒就有1粒出自这里。这里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开端。说了这么多,相信您也跟我一样好奇,这片黑土地到底在哪里?又是谁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了如此传奇?这抔黑土又承载着怎样的情感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黑土地。</p><p class="ql-block">”随着主持人舒冬的解说,台上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解说词说:这里是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北大荒,113个国营农场如颗颗星辰,镶嵌在 5.54万平方公里广袤的黑土地上。这里每年产粮平均在 420 亿斤左右,能保证全国一亿多人一年口粮,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大粮仓”。</p><p class="ql-block"><b>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荒垦区视察时,不禁感慨“北大荒”沧桑巨变“了不起”!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这里冰雪极寒,人烟稀少,曾是一片荒凉之地。</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提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是其他各行业恢复和发展的先决条件。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为了解决我国人民口粮紧张的状况,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率领铁道兵挺进北大荒,开始了垦荒之旅。</p><p class="ql-block">他们在完达山的南北麓摆开战场,先后建起一批“八”字头的农场,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复转官兵是第一代北大荒人的先锋,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军20余载,在战场上屡获奇功,只因一句“北大荒也是战场”,便毅然决然带着家人来到北大荒。从此,他脱下军装,变身农夫,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在千古荒野上开启了新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舒冬:“北大荒也是战场”,究竟是谁因为这样一句话就踏上了荒原呢?”</p><p class="ql-block">(上场的黄黎和二妹妹黄鲜菊站在了台上)。</p><p class="ql-block">舒冬:两位好!先介绍下自己吧。</p><p class="ql-block">黄黎:大家好,我是黄黎。片子中那位脱下军装、变身农夫的人就是我的父亲黄振荣。我5 岁时就跟着父亲来到北大荒,是名副其实的北大荒人”</p><p class="ql-block">黄鲜菊:大家好,我是黄振荣的二女儿黄鲜菊,我出生在北大荒。</p><p class="ql-block">舒冬:我想问问二位啊,今天为什么会带一抔黑土过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p><p class="ql-block">黄黎:这抔黑土是从我的家乡北大荒带来的,这里是我爸爸奋斗过的地方,是播种希望、奉献生命的地方,也是我们一家三代人守候的地方。所以这抔黑土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父亲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我的爸爸黄振荣,生在黄土高坡,转战全国各地,后半生开发建设了北大荒,把自己生命留在了黑土地……此情此景,勾起我对爸爸的思念,我说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舒冬:来认识一下黄振荣。<b>黄振荣,陕西西安人。</b></p><p class="ql-block">1931年,16 岁的黄振荣随江西宁都起义部队加入红军,开启了自己眷恋一生的军旅生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振荣加入山西太原“决死纵队”,担任教官。此后,在关家垴战斗中,黄振荣率部顽强抗击日寇进攻,身负重伤。日军投降后,黄振荣随所在的 359 旅第二梯队开赴东北,先后解放了密山、虎林、宝清等地。1947年,黄振荣就任东北中部护路军第一团团长,先是保证东北地区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及时修复,继而率部抢修山海关铁路枢纽,确保百万人民解放军进军平津,荣立大功。</p><p class="ql-block">直到 1955 年,带着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的嘱托,投身到了北大荒的开荒建设。此后半生,他再也没有离开那片炙热的黑土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振荣</b>戎马一生,先后受战伤六次,被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p><p class="ql-block">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他拖着伤残之身,带领铁道兵建设了完达山北麓第一国营农场,更用他们的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舒冬:您也是北大荒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了,在您童年的记忆里,北大荒是什么样的呢?</p><p class="ql-block">黄黎:1956年的北大荒,冬天零下40多度,我那会儿五六岁,下的雪和我差不多高,呼出的气可以结成霜,都说我们那里是“东北的西伯利亚”。那地方荒凉,我们刚去的时候,没有地方住,一下子去了 7000 多个垦荒者,居住是个大问题,我爸爸就带着他们用泥巴和树枝搭草棚和马架子临时居住。但是东北的冬天真冷啊,晚上我们睡在马架子里,用棉袄把头包着,风啊雪啊一直往身上吹,我被冻醒过好多次,早上起来身上一层霜,全身都是僵的,夏天蚊子特别多,我只要一出去,脸上全是蚊子,根本看不到皮肤的颜色了,挠的脸发红发肿的。</p><p class="ql-block">舒冬:这是咱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寒冷和艰苦,作为指挥者,您父亲怎么解决这种情况呢?</p><p class="ql-block">黄黎:北大荒树多,我爸爸他们就砍树,先盖木头房子,再盖土坯房,边开荒边建设,第一年就开垦了20多万亩地,7000 多名垦荒者都住进了营房,解决了后顾之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舒冬:这就是一个场长的担当,他在北大荒一无所有时来到这里,开始了垦荒之路。我很好奇的是,您的父亲为什么选择来到完达山地区开荒呢?</p><p class="ql-block">黄黎:1945年的时候,我爸爸所在的 359 旅解放了宝清县,部队在那扎营种了菜地,结果发现蔬菜长势特别好,王震将军就发现了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好像“一使劲就能攥出油”,所以就决定先开发完达山这一片荒地。</p><p class="ql-block">舒冬:但在北大荒这个地方,踏出第一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黄黎:没错,非常难,因为他们只知道这里适合开发,其它几乎一无所知,所以1956 年我爸爸就带着4个铁道兵官兵,去了完达山北麓探查情况,那会也是冬天,下大雪,雪粒一直往脸上打,往衣服里钻,心口都是凉的,边走还要边看边记录,哪里需要修路、哪里必须搭桥?渴了抓把白雪解渴,饿了从棉衣中贴胸热的地方,掏出干粮充饥。晚上他们就在雪厚处挖个洞,躲在里面睡觉,其实这么冷,哪里睡得着啊。他们就这样在完达山北麓转了7 天 7 夜,摸清了完达山北麓有 300 多万亩可垦土地。</p><p class="ql-block">我爸爸他们非常兴奋,立即拟写电文向王震司令员报告了这个情况。</p><p class="ql-block">王震司令员很快回电报:你们深入完北地区,行动迅速,意志坚定,很好。目前转建部队正在整装待命,大量机械己经集中完毕,即将向你们垦区进发。望务于5月10日前打通虎林至宝清直达公路(尤其抓住穿越完达山之重点工程),以便迎接部队到来。</p><p class="ql-block">祝你们胜利。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王震。</p><p class="ql-block">于是,我爸调动了先期到达的2000多名建设者,从宝清零公里到虎林零公里,共计120公里的一条长线上,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共修了48座桥梁。爸爸亲自参加伐木战斗,被回头棒砸伤。</p><p class="ql-block">他带着伤,拄着拐棍指挥筑路大军,伐树、烧树根、铲草皮。将军岭下,80名伐木人手拉4根大绳,拽着一个大锤,打下了千古荒原第一桥桩。经过千辛万苦的战斗,于5月10日清晨,最后一块护桥板终于被钉在了第48座桥梁上。一个月时间修建了军垦第一路,为春种运输抢下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舒冬:生命之路打通之后都种什么庄稼?</p><p class="ql-block">黄黎:三分之一种小麦,三分之一种玉米,三分之一种大豆。</p><p class="ql-block">舒冬:爸爸是军人出身,身经百战会种地吗?</p><p class="ql-block">黄黎:他既然建农场,就得学农、懂农、会农。根据完达山北农业特点,他总结了三个“二十”,即:麦播在四月二十日结束,大田大豆、玉米在五月二十日播种结束,小麦收获在八月二十日结束。小麦要种在冰上,收在火上。即:小麦种要在当地土化10公分内,播在冰土层上,再复上土,称为种在冰上;收在八月二十日前,正在火热的伏天,称为收在火上。过了八月二十日后,北大荒雨季到了,小麦容易得赤麦病霉烂,人吃易吐,成为吐面。</p><p class="ql-block">舒冬:这个地方就是后来建农场的地方吗?</p><p class="ql-block">黄黎:没错,我爸爸带领垦荒者,在这里建立了铁道兵852 农场,后来在 852 的基础上还扩建了铁道兵853 农场、铁道兵855农场,开发了完达山北的 370 多万亩荒原852 农场其实是完达山北麓开发的大本营,从 852 农场向北逐渐开发之后,北大荒才有了国营农场集群。</p><p class="ql-block">舒冬:我相信你们的父亲和所有的官兵都是以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那我问一下妹妹,在你的记忆里,父亲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黄鲜菊: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听我妈妈说我爸爸的,感觉到北大荒是真的苦。有一天爸爸回家之后,我妈就看到他脸色不太好,还有点一瘸一拐的,问他怎么回事也不说,后来还是洗脚的时候,看见他的脚血肉模糊的,都是肿的,脚上还粘着一块破布,撕都撕不下来。</p><p class="ql-block">舒冬:他是遇到什么危险了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鲜菊:后来我妈妈说,是因为有一次他在大和镇附近工作,突然接到指挥部通知,要他连夜赶回场部开会,他也没有车也没有马,一个人晚上走了50 多公里,零下四十多度,路上还有沼泽地,都是雪水,把他的脚趾甲生生冻掉了 9 个,他就从衣服上扯下一块破布,把整个脚勒紧,勒麻木了,穿上鞋继续走,他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十指连心啊,而且他在战场上受过很多次伤,腿脚本来就不好,这次脚伤的又这么重。我妈说你不要命了,要死在北大荒呢?他说战场上那么危险都过来了,这算什么。还说“若死在这里,我的革命就成功了”。我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有苦有难从来不说。</p><p class="ql-block">舒冬:开拓荒原,建设农场,这就是第一代垦荒人“勇于开拓”的精神。然而当了二十多年兵,从军人变身农民,黄振荣的内心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决定的呢?我们通过一视频来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b>视频标题:从军人变身农民,仍然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时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的黄振荣,带着 7000 多名铁道兵为主的军人,从祖国各地,奔向完达山以北,创建了铁道兵852 农场,从此开启了他师长变身场长的身份转变。</p><p class="ql-block">1957 年 12 月 31 日,黄振荣正式转业到农垦战线,此后的许多年里,他虽然不再是军人身份,但一直保持着军人作风,一辈子没有脱掉深爱的军装,带着军人的坚毅与执着把后半生交给了农垦事业,最终长眠于他深爱的黑土地。</p><p class="ql-block">舒冬:顾全大局,放弃挚爱军人身份,完成开垦荒地使命,我看您今天带来了一身父亲的军装,这套军装您父亲穿了多少年?他为什么如此热爱这件军装呢?</p><p class="ql-block">黄鲜菊:这是我爸爸最喜欢的衣服,他从战场带到了农场,即使后来转业了,也是天天穿着它,他说一天是兵,一辈子都是兵。</p><p class="ql-block">舒冬:父亲如此热爱部队,他有没有想过再回去?</p><p class="ql-block">黄鲜菊:其实他有这个机会回去,而且不止一次。他来北大荒之后,中央军委发了三次电报让他回部队,但是他都放弃了,因为他放心不下农场。其实他内心做过特别大的斗争,但是看着自己一手创建的农场还没有发展好,他舍不得走。他总是对农场转业官兵说,“脱了军装我们还是军人,现在北大荒就是战场!我们的使命是为国家开垦荒地,解决吃饭问题,就是把命撂这,咱也要打赢这场战争!”</p><p class="ql-block"><b>舒冬</b>:好一个“北大荒也是战场”,为了建设北大荒,您的父亲放弃了一生最爱的军人身份,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北大荒建设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b>黄鲜菊</b>:我爸爸是场长,农场职工的工作生活他都要管。我记得饥荒那会儿,粮食不够吃,大家都饿的不行。农场虽然是产粮食的地方,但是粮食都是要上交给国家的,再苦再难都不能动。</p><p class="ql-block">但是饿啊,怎么办呢,有一个职工受不了,去掏老鼠洞里的粮食吃,但是吃了之后就坏了,得了出血热,很多人都吓坏了,以为他要不行了,幸好当时农场有医院,抢救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但是我爸爸特别自责,觉得自己没有让农场人过上好日子,其实那时候他状态也不好,天天吃灰灰菜,就是我们东北的一种野菜,吃的全身浮肿,</p><p class="ql-block">但是也闲不下来,带着官兵去打渔、打猎,还让职工去地里捡不要的黄豆吃,这样慢慢度过了饥荒。</p><p class="ql-block"><b>舒冬</b>:身处粮仓却忍受饥饿,既要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又要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这是怎样的一种担当呢?我想这就是对“顾全大局”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b>舒冬</b>:父亲的言传身教孩子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在他的教诲下几个子女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b>舒冬</b>:请大女儿黄鲜民和小女儿黄鲜梅上场(二女儿黄鲜菊和小女儿黄鲜梅是双胞胎)。兄妹四人从祖国各地齐聚在这里,应该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吧?</p><p class="ql-block"><b>黄鲜民:</b>这是我们兄妹四人第一次在北京相聚,当年我的爸爸妈妈到北大荒,就是从北京过去的,所以我们对北京也有着特殊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舒冬</b>:我特别想问兄妹四个一个问题,我听你们讲父亲的故事,感觉您父亲为了农场建设是日夜奔波的,那你们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吗?有全家福照片吗?</p><p class="ql-block"><b>黄鲜民:</b>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我们家唯一能称得上全家福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舒冬</b>:这是在您父亲的墓前拍摄的吗?<b>黄鲜民</b>:是的,因为他太忙了,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特别少,他去世之后,我们就拍下了这张照片,也是我们家人的一个念想。</p><p class="ql-block"><b>舒冬</b>:这张特殊的全家福,承载了家人对黄场长无限的思念。当我们再次想起父亲的时候,你们觉得爸爸带给你们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鲜民</b>:其实我小时候有一点怕我爸爸,他对我们很严厉,对农场人却特别温和。有时候我爸爸坐小车里,路上碰到农场的其他小孩,他会特别开心的招呼那些小孩上车,坐满了他就下来走路,但是他从来不允许我们几个坐这个车。</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上体育课的时候脚崴了,路上走的时候碰见我爸爸了,我特别高兴的跟他挥手,想着有车坐了,但是我爸爸就是不让我上车,还说路也不远,自己走回去吧,我当时特别委屈,都哭了。我因为这事回去生气了好久,我爸爸他来哄我,说是哄我其实也是教育我,说我们不能因为是场长的孩子就有任何的特殊化,必须从小就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p><p class="ql-block">但是慢慢的,我也长大了,就越能理解我爸爸的良苦用心。他为北大荒留下了开垦的土地,给我们子女留下的都是精神上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黄鲜梅</b>:爸爸对我的影响,就是对北大荒这片黑土地的守护与热爱。我爸爸为北大荒奉献了一生,后来我和我哥哥也留在了农垦,现在我哥哥和我的孩子也都在农垦工作,这就是我父亲教导我们的,要为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p><p class="ql-block"><b>舒冬</b>: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北大荒拓荒者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第一代开者的无私奉献,还表现为第二代、第三代后继者的不断进取和踏实肯干。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子孙,开创了人类垦荒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p><p class="ql-block">如今,让我们再仔细地琢磨,仔细地理解前辈们留给我们的这16个字,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的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舒冬</b>:在这个清明节,在这个思念绵延的时刻,我们总会把鲜花献给自己最思念的人,今天兄妹四人相聚在这里,为父亲准备了鲜花,你们要为父亲献上什么花呢?</p><p class="ql-block"><b>黄鲜民</b>:我们要为父亲献上茉莉花,茉莉花是我爸爸、妈妈最喜欢的花,茉莉花的花语是忠贞和质朴,也象征了我父亲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中屏照片茉莉花)。</p><p class="ql-block"><b>舒冬</b>:接下来心里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我们来听您的倾诉,也请您献上您的鲜花(人手一捧献花)。</p><p class="ql-block"><b>舒冬</b>:请面对父亲,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右屏黄振荣照片缓缓落下,子女依次倾诉、献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黎</b>:爸爸,我记得您以前经常跟我说,要开垦更多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让我们中国人都能吃饱饭。现在我想跟您说,北大荒已经有113 个国营农场了,每年产粮平均 420 亿斤左右,已经成为“中华大粮仓”了,您当年想实现的,经过我们北大荒三代人努力,现在都实现了。</p><p class="ql-block"><b>黄鲜民:</b>爸爸,虽然您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但是您的教诲我们四个人一直记在心里,您教导我们“低调做人,认真做事”,我们一直遵守,并且也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您放心吧。</p><p class="ql-block"><b>黄鲜菊</b>:爸爸,有一件事放在我心里很久了,您去世之前,母亲带着我们四个去医院看您,当时妹妹在您病床前一直跟您说话,不停地叫爸爸爸爸,我就站在离病床很远的地方,一句话也不说,把妈妈气的直打我。我记得您当时气息很弱,对我和妹妹说:“我对你们姐妹两个有亏欠,小时候陪伴太少”。我现在一想到这个画面心里就特别难受,我没想到那是此生我和您见的最后一面,这也是我终生的遗憾,爸爸,我特别想您,您听到了吗?</p><p class="ql-block"><b>黄鲜梅:</b>爸爸,您当时说要一家三代屯垦戍边,我们做到了,您永远留在了黑土地上,我们也会永远坚守这片黑土地,您放心,这里是我们的根!这一生,我们都为有您这个父亲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是北大荒人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b>舒冬</b>:最后,你们还有什么心愿吗?</p><p class="ql-block"><b>黄鲜梅</b>:我们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的父亲曾经是军人,我们受父亲的影响,对军人也有着特殊的感情,长大后我们为了离军人更近一些,我的哥哥姐姐做了警察,我去了政法口工作,所以最后,我们想给父亲敬个军礼,表达我们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舒冬</b>:好的,请你们面向父亲的照片,完成这个心愿(敬礼)</p><p class="ql-block">结尾歌曲《<b>英灵颂</b>》(北大荒知青郭小林作词歌曲,以此纪念北大荒和<b>黄振荣。</b>演唱:胡笑扬(黄振荣外孙女)。</p><p class="ql-block">我在整个现场取景过程中,目观全场,观者热泪盈眶,掌声雷动。使我深深感觉到,爸爸黄振荣率领的七千垦荒者,是开发北大荒的时代楷模。他们的功绩和创造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铭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永世传扬!</p> <p class="ql-block"><b>黄黎,</b>1950年9月出生,西安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编著《黄振荣传》一书,参与中国驾驶员全书《黑龙江垦区卷》及《垦区公路及交通安全》等4本书的编写工作,多篇交通管理、交警事故论文,以及铁道兵开发北大荒的纪实作品发表在报刊、网络媒体。1999年,被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聘为汽车专业客座教授,2004年9月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教授)职称。曾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职务,多次被授予省交通,省交警系统先进个人,曾获公安系统三等功三次及多次嘉奖。</p> 本编辑 所思所想 <p class="ql-block">泉水叮咚(天津):</p><p class="ql-block">黄师长把北大荒当做战场,帶领七千名铁道兵官兵,英勇顽强,爬冰卧雪,战严寒开荒地,为了多种地多打粮。三年自然灾害时,他坚定信仰!以惊人毅力守护粮仓,却忍饥受饿,展现出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农场的长期发展建设,以大无畏的勇于担当精神,把当年三五九旅战斗风貌,变成满腔热血,艰苦奋斗的北大荒精神,永远刻在深情的黑土地上!铭记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致敬!英雄的黄振荣师长!</p><p class="ql-block">致敬!铁道兵的每一位北大荒人!</p><p class="ql-block">致敬黄师长的家人!你们传承了英雄父亲的光荣传统,是值得自豪光荣优秀的铁二代!</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