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六日游之十一《参观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红山老付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幼年听着刘胡兰烈士的事迹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次山西之行特别安排到刘胡兰烈士的故乡文水县云周西村,悼念刘胡兰烈士,看看刘胡兰烈士家乡的变化。</p><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大厅顶那红色锤子和镰刀标志像一团不灭的火焰,静静地悬在半空。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脚步的回响,山形背景墙衬托着那尊女性雕像,花圈红得庄重,灯光柔和得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画像中的刘胡兰,眼神清澈却坚定,金色画框在深色墙面上显得格外肃穆。她不是生来就该被铭记的英雄,而是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普通女孩。1932年出生,1947年牺牲,短短十五年,她走过了太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精神旅程。从儿童团站岗放哨,到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再到土改运动中挺身而出,她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上。而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至今仍像一声惊雷,回荡在历史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烈火中永生”五个大字如烙印般刻进人心。她十四岁入党,十五岁牺牲,铡刀落下时,没有跪下,没有求饶。那一刻,她不是孩子,而是一座山。牌匾上的文字简短却有力,像一记记钟声,敲在每一个驻足者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12日的清晨。人群肃立,气氛凝重,云周西村小庙前的广场上,站着一个瘦小的身影。敌人威逼利诱,她只回了一句:“决不投降!”照片虽无声,却仿佛能听见那掷地有声的回答。她的遗言不是悲鸣,而是宣言。那一刻,她不是在赴死,而是在完成一次信仰的加冕。</p> <p class="ql-block">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刘胡兰烈士时用的铡刀。</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刘胡兰烈士的英勇事迹,报纸文章密密麻麻地写着“刘胡兰”三个字。画中人裹着厚衣,目光如炬,像是穿透了纸面,直视着每一个观者。那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一种精神的凝练——忠诚、无畏、纯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当年审判杀害刘胡兰烈士的匪连长大会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红得耀眼。那是毛泽东的题词,也是对她一生最凝练的注解。另一幅写着“发扬四化大业”,字迹遒劲,仿佛在提醒我们:纪念不只是缅怀,更是行动。英雄已逝,但她的精神,仍应在我们的脚步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广场上那尊雕像静静伫立。蓝天绿树间,她双手垂落,目光平和,像在等待,也像在守护。基座上的铭牌简短写着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我站在石板地上,风吹过耳畔,忽然想起她牺牲那天,也是这样的冬日。不同的是,今天的世界已不再需要孩子用生命去捍卫信仰。</p><p class="ql-block">在山西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刘胡兰的名字不只是纪念馆的标题,更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信仰值得坚守。而我,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记忆,继续走在接下来的旅途中。</p> <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防科工委神剑艺术协会会员,旅游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