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黔之旅7)</h3> <h1> 2300年前设县衙,“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第五名,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b><font color="#ff8a00">镇远古城</font></b>(又称太极古城),究竟藏着多少名胜古迹?城市容貌有何特色?我们决定驱车前往一探究竟。</h1> <h1> <b><font color="#ff8a00"> 秦朝县衙址何处?</font></b>公元前277年秦昭王派白起伐楚定巫,置黔中郡镡成县,汉(前202年)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1131年)置<b><font color="#ff8a00">镇远州</font></b>,明(1372年)改隶属湖广、经41年复隶属贵州,民国初置镇远道。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后为专署驻地;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font color="#ff8a00">镇远为自治州首府</font>;两年后州府迁往凯里改设<b><font color="#ff8a00">镇远县</font></b>。我们在禹门码头、府衙码头乘船夜游时,拍摄到古石牌楼和镇远县委的大门(县政府位于东侧),从地形与文字记录推测,县委办公院落是古时县衙州府可能性极大,而至今仍在景区核心管理区办公,非常有特色。</h1> <h1> <b><font color="#ff8a00"> 㵲阳河上码头情。</font></b>在喀斯特景观与历史文化融合下,<font color="#ff8a00">㵲阳河</font>镇远段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水碧绿澄澈如镜,让人心旷神怡;站在石屏山上看着这条“绿带子”将镇远城弯成太极图形,真是神奇景象。古时从长江溯沅江、上㵲阳河、入镇远的航远业很发达,是黄金水道承担着人员和物资进出贵州的重要任务,爱国名将林则徐三次路经这里。<font color="#ff8a00">㵲阳河两岸码头</font>众多,装的是桐油、茶叶、生漆、猪鬃、牛皮、药材、木材等,卸的是柴米油盐、洋纱洋布等生活必需品;当今还能看到卫城五座码头(古时主要供军事用),府城七座码头(古时主要供商贸用);我们游览了<font color="#ff8a00">大河关码头、府城码头、禹门码头</font>,那些磨得光亮的石条宣示着昔日繁忙,而今却主要用于游船停靠。夜幕降临,㵲阳河两岸民宅的红灯笼亮起,游客们纷纷购票乘船夜游观景。</h1> <h1> <b><font color="#ff8a00"> 青龙洞壁古建筑。</font></b>站在㵲阳河大河关码头上,望着中河山麓宫殿亭楼阁,贴壁凌空立,镶嵌于悬崖之中的奇特古建筑,急不可耐走近观之,原来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始建,1988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font color="#ff8a00">——青龙洞</font></b>:据传其中元洞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而玉皇阁则是张居住之地;这里曾是黔东和黔西南道教传承中心。</h1> <h1> 附近有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有公元1609年始建,为庆祝清康熙六十寿辰而更名的<b><font color="#ff8a00">祝圣桥</font></b>,是横跨㵲阳河上最古最大的桥,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解放前后湘黔公路必经之桥。有1530年开建的<b><font color="#ff8a00">紫阳书院</font></b>,原名“朱文公祠”,以传播儒学为宗旨,供学生读书;1673年重修,后几毁几建。</h1> <h1> <b><font color="#ff8a00"> 城墙依旧烽烟散。</font></b>镇远的古城垣分为府城和卫城,均建有石头围墙。清晨我在登石屏山的入口按要求花5元钱买了保险,拾阶而上途中遇上当地一对八十来岁的夫妻,边走边交谈,得知山上的<b><font color="#ff8a00">府城垣</font></b>是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建的,有方形炮台、守城指挥堡,确实打过仗,《儒林外史》有介绍。上过700多个台阶,见到了约两公里长的城墙,全部由方正青石砌筑,不愧为江南的塞外长城。<b><font color="#ff8a00">卫城垣</font></b>在㵲阳河南岸始建于公元1389年,长三公里多1872个垛口,筑有五座城楼和城门,起到御敌与防洪作用;现半数保存完好。而今烽烟散去,成为了文物与景点。</h1> <h1> <b><font color="#ff8a00">走街串巷寻古迹。</font></b>来回穿梭探寻古城奥秘,走近元成宗元年(1295年)开建的<font color="#ff8a00">炎帝宫</font>,发现了最旱建筑记录。<font color="#ff8a00">镇江阁</font>建于明初,近代重修五层巍然屹立于㵲阳河叉口。明代所建<font color="#ff8a00">天后宫</font>在沿海一带称“妈祖庙”,是渔民出海祈求平安之处,能窥当年潕阳河航运之盛。<font color="#ff8a00">万寿宫</font>始建于明原称仁寿宫,喻“天下太平,仁和长寿”。 走古城腹心“<font color="#ff8a00">四方井巷”</font>,逛民居特色建筑<font color="#ff8a00">“歪门邪道”</font>;进镇远博物馆看了古时24个军事关隘的名称及部分图片,心潮澎湃,这里的文物古迹竟然有160多处。</h1> <h1> <font color="#ff8a00"> <b>和平村里现曙光。</b></font>参观镇远“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font color="#ff8a00">镇远和平村工作队</font>”旧址,回顾“国民政府军政部<font color="#ff8a00">第二俘虏收容所</font>”,1938年到1944年先后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的历史,再一次看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为当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在这里对日俘进行感导教育,使137名日俘参加反战同盟叫好。战后他们平安回国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1982年和1985年两度回访镇远和平村旧址,这是人间正道。</h1> <h1> <b><font color="#ff8a00">黔之旅</font></b>由贵阳向西转南到东上北,深度游穿洞看水挖化石,游城走寨奔梯田。历经半月,领悟千年:上学时背诵唐柳宗元寓言小品<font color="#ff8a00">《黔之驴》</font>,感慨黔驴技穷留遗憾;古稀年笑看盛世中华大好河山<font color="#ff8a00">“黔之旅”</font>,细观醉美贵州特幸福。一路走来,吃到“<font color="#ff8a00">黔之李”</font>胜过蜂糖,更有<font color="#ff8a00">“钱之梨”</font>酸甜可口。衷心感谢读者好友与我们线上线下同游同乐,祝各位国庆中秋长假游山玩水开开心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