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瑄的美篇

陈梓瑄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由蒋桃源老师携手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共同呈现,课程主题为《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蒋老师以清晰的教学逻辑搭建知识框架,先通过生活中的大数实例(如城市人口、物品数量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再借助数位顺序表,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比较方法——从最高位比起,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依次比较下一位数字。</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上台演示等形式,主动分享自己的比较思路,在实践中掌握了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核心方法,课堂氛围活跃且高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堂课由向科兆老师与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合作开展,课程内容聚焦《积的近似数》。</p><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向老师以生活场景导入——如“超市购物计算总价后如何估算付款金额”“测量物体长度时如何处理小数乘积的精度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积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随后,通过具体例题分步讲解核心知识点:先引导学生准确计算出小数乘法的精确积,再结合“四舍五入”法,根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等)确定近似数,过程中特别强调“看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数字”这一关键判断依据。</p><p class="ql-block">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全程专注投入,在小组辨析、随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为何需要求近似数”“不同保留位数对结果的影响”,不仅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更理解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的紧密联系,课堂互动扎实且富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堂课由邓美凤老师带领三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共同开展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教学。</p><p class="ql-block">课堂开场,邓老师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通过“牛羊数量对比”和直观的实物画图,将抽象的“倍数”概念转化为看得见的数量关系,帮孩子们快速建立认知。随后,她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摆一摆”的动手操作,自主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相加”,进而自然过渡到乘法计算的核心方法(如“8的4倍=8×4=32”)。</p><p class="ql-block">三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全程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摆小棒、上台分享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的计算方法,更通过实例理解了倍数的实际意义。整堂课氛围轻松活泼,邓老师用贴近儿童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的双重目标。</p> <p class="ql-block">第四堂课由黄利萍老师和1.2班孩子们,共同展开了《分与合》的数学教学。</p><p class="ql-block">‍本次《分与合》课堂,黄利萍老师围绕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情境、操作、游戏为核心设计教学,充分调动1.2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概念,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整体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p> <p class="ql-block">第五堂课由陈梓瑄老师带领6.3班同学们,开展《分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教学。</p><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陈老师以“复习倒数的意义”的生活情境切入,结合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出“分数除以整数”课题,迅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p> <p class="ql-block">杨莹书记与刘启忠副书记一致认为,本次数学组推门听课活动组织有序、聚焦实效,既真实呈现了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常态,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组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后续教学改进与经验分享提供了扎实依据。</p><p class="ql-block">杨莹书记强调,后续数学组可进一步加强“跨年级教学经验交流”,例如将低年级“动手体验式教学”的思路,与中高年级“逻辑推理类知识点”教学相结合,探索更具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建议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活动,通过“听课—总结—反思—改进”的闭环,持续提升数学组整体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刘启忠副书记补充,可围绕本次听课中的“游戏化教学”“生活情境融入”等亮点,组织专题研讨,梳理成可复制的教学策略,帮助更多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此外,可适当增加“学生课后知识反馈”环节,通过小练习、访谈等形式,更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闭环。</p><p class="ql-block">两位书记表示,本次推门听课充分展现了数学组的教学实力与团队活力,希望全体数学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打磨教法,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更多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