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的国度——土库曼斯坦

伯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库曼斯坦是一个中亚国家,俄语为通用语。人口603.12万(2025年数据),在中亚5国中人口最少;国土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在中亚排第二;人均GDP为1.37万美元,位列中亚第二,属于中高收入国家。‌‌ 首都阿什哈巴德,人口103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世纪基本形成土库曼民族。独立前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1995年12月12日,第50届联大通过决议,承认土为永久中立国(世界上共有7个国家,亚洲仅1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库曼斯坦位于伊朗以北,东南面和阿富汗接壤、东北面与乌兹别克斯坦为邻、西北面是哈萨克斯坦,西邻里海,是一个内陆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库曼斯坦虽然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但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备列世界第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为土库曼斯坦国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14日早餐后,我们离开乌兹别克斯坦席瓦,前往中亚之旅的最后一站——土库曼斯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土库曼斯坦境内后,我们换乘越野车(每3人一辆),先在边境城市沙达古兹吃午饭,然后,前往库尼亚·乌尔根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库尼亚·乌尔根奇,旧称玉龙杰赤,是土库曼斯坦达绍古兹州下辖市,10世纪成为花剌子模王国首都及丝绸之路贸易中心。毗邻乌兹别克斯坦边境,距首都阿什哈巴德约480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存11—16世纪伊斯兰建筑群,包括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库特卢·帖木儿清真寺60米宣礼塔、阿尔斯兰陵墓及苏丹帖乞失陵墓等遗迹,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是世界遗产“库尼亚·乌尔根奇遗址”中的核心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11—12世纪。该陵墓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著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在被发掘出来时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一座陵墓,但也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是建于12世纪的一座神庙。但无论如何,该建筑均可视为中亚地区的最完美的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穹顶内365个细瓷部分代表一年365天,穹顶垂直下方的24个弧形代表一天24小时,下面12个较大的弧形代表一年12个月,4扇大窗户代表一个月4个星期,充满着天文学与神学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特鲁克·帖木尔清真寺宣礼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建于14世纪20年代,是这里的地标建筑,塔高约60米,是中亚地区最高的宣礼塔之一,据说在30公里外就能看到。塔身由砖砌成,有亮蓝色的飞檐,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楼梯共有144个台阶,但不允许游客攀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在维修的苏丹帖乞失陵墓 ;远处依稀可见的是帖乞失的父亲阿尔斯兰的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苏丹帖乞失(又译塔乞失)是花剌子模王朝的重要统治者,在位时间为1172年至120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驿站仅存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库尼亚·乌尔根奇看完世界文化遗产后,已是下午3点多。我们赶路去达瓦札,就是为了看那心仪很久的“死亡之门”。土库曼斯坦没有高速公路,而且路况极其恶劣,全程280公里,越野车行使了8个小时(含中间休息3次),夜里11多才到达瓦札露营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前往“死亡之门”的途中,很容易看到有一新建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筑风格华丽,金色穹顶与白色主体搭配,具有鲜明的土库曼建筑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瓦札原是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一个小村落,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中部,在阿什哈巴德以北约260公里。2004年达瓦札村已废弃。现主要围绕“地狱之门”建有一些为旅游服务的露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达瓦札附近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有3个天然气坑。其中一个被点燃,被称为地狱之门,一个水坑,一个泥浆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入住帐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露营地餐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晚约零晨时分(已是9月15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沙漠中,我们步履蹒跚,兴致勃勃地去看“地狱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了不到20分钟,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直径约70米、深约30米的巨大火坑,我们被那里熊熊燃烧的火焰震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既使有再多的烦恼与痛苦,也一定要想得开,千万不能往火坑里跳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达瓦扎,197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进行钻探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地下洞穴。钻探装置下的一片泥土倒塌,留下一个直径约50-100米的大洞。为了防止有毒气体外泄,他们决定点燃漏出来的天然气。没想到,这把火一烧就烧了54年,截至今日,这洞口的火焰从未间断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它被称为“地狱之门”,是因为它看起来真的像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既壮观又有点令人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下,整个坑口被熊熊烈火照亮,橙红色的火焰在坑壁上舞动,映得周围的一切都像在燃烧,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无不为之喜悦而又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15日早晨后,我们离开“地狱之门”,前往首都阿什哈巴德。途经另外两个天然气坑:泥浆坑和水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天燃气泥浆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团友们纷纷举起双手,看对面坑壁上的一排剪影,很是兴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像眼睛一样的天然气“水坑〞,水里还冒着天燃气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完“水坑”后,我们继续赶路。在地广人稀的土库曼斯坦,旁若无人的骆驼是穿越卡拉库姆沙漠时最常见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穿越卡拉库姆沙漠间歇时,我情不自禁地展示“中亚之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离首都阿什哈巴德不远的地方,我们驻足阿尔金库勒盐湖(Altynkol)。该盐湖湖水湛蓝,岸边有白色盐滩,与周边沙漠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是阿什哈巴德周边颇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我们到达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首都阿什哈巴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什哈巴德,始建于1881年,意为“爱之城”,是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城市,距伊朗边境30余公里,气候干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人口103万,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为国旗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们首先参观了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国旗广场的南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是由土耳其出资兴建,1998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域达16000平方米。博物馆主楼设置独立厅、自然厅、原始史厅、古代厅等多个主题展厅,馆藏约2万件展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的讲解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尼萨古城的象牙角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38个女工用7个月时间手工织成的地毯,1996年时曾是世界最大,重量达1吨。土库曼斯坦素有“地毯王国”之称,其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地毯现藏于阿什哈巴德地毯博物馆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去参观独立柱。独立柱俗称八条腿,位于阿什哈巴德城东南地区的土库曼巴什林阴路,是首都阿什哈巴德的主要建筑之一。独立柱柱高91米,表明土库曼斯坦于1991年独立。柱周围有众多土库曼斯坦历史著名人物雕像,西入口有土库曼斯坦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的铜色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去参观中立门。中立门位于阿什哈巴德市中心的中立广场。为纪念联合国赋予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国地位,土于1998年建成了中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建筑高75米,有电梯通往观景台和咖啡厅,3个柱体支撑脚代表土3个不可分割的基础:独立、中立和民族团结。顶部12米高的尼亚佐夫总统金像随太阳方向旋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立门已成为阿什哈巴德主要的标志性建筑和观光景点,可是我们正赶上中立门维修,没能入内参观。不过,临时改去参观二战地震纪念广场,以弥补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去二战地震纪念广场的路上,我们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转盘上的“中立之地〞雕塑。司机为了让我们看清楚,特意围绕雕塑转一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车上清楚地看到:雕塑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绘有土库曼斯坦的地图以及丝绸之路的路线,象征着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地球仪下方是一列金色的骆驼商队雕塑,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商贸文化。地球仪周围还有骑自行车的人物雕塑,搭配用土库曼语字母写的“中立之地”的铭文,突出了土库曼斯坦的永久中立国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中立之地”雕塑是土库曼斯坦展示其中立政策和丝绸之路历史地位的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15日我们参观最后一个景点是:二战地震纪念广场。(土库曼斯坦在二战中约有10万人阵亡;在地震中约有16万人遇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5根(代表土库曼斯坦5个州)高耸的红褐色花岗岩立柱组成的二战纪念碑,底部中央是长明的“永恒之火”,火焰象征对牺牲者的缅怀与精神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半圆形浮雕墙,展现了土库曼斯坦人民抗击外敌的历史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场中的大型拱形建筑是二战胜利纪念碑。拱门中央是象征和平与希望的“母亲”雕像,两侧分别是手持武器的战士雕像,铭文表达了对英雄的敬意与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震纪念碑,1998年10月6日为纪念1948年10月6日阿什哈巴德7.5级地震50周年而建。纪念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只十五米长的青铜公牛,公牛的颈上顶着一个皲裂的球体——象征着地球,裂开的地壳上有一位女子双手擎着小孩。设计思想取材于突厥民族的传说:他们认为地球是由一头巨牛驮着。女子与小孩则象征着永恒和人类的延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纪念碑最初位于中立广场,后随城市“建筑雕塑大挪移”工程,迁移至如今的二战纪念广场区域,与二战纪念碑等共同组成纪念碑群,成为阿什哈巴德铭记历史、展现城市复原力的重要地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去吃晚餐的时候,遇见几个小孩子,她们好像是一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女孩儿甜蜜的微笑,多么阳光,多么可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16日早餐后,我在入住的奥林匹克酒店附近转了转,隔着护栏看了看土库曼斯坦的奥林匹克运动场外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9月17日至27日,第五届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这是中亚地区首次承办该运动会,我以前还真没听说过这个赛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是亚奥理事会主办的其中一个综合运动会,起初为每两年举办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与亚洲武道运动会合并后改为每四年举行一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11点,我们去“汗血宝马”马场参观。土库曼斯坦将汗血宝马视为国宝,每年举办相关赛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首先观看3匹曾在赛马比赛中获过前二名的汗血宝马表演。然后每个人分别与汗血宝马合影。最惊喜的是,通过地导谢瑞克的沟通,让每个人骑马溜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汗血宝马是阿哈尔捷金马的别称,因其皮肤薄、毛细血管发达,奔跑时肩颈部汗液在阳光下呈现红色而得名。其核心特征包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体态匀称,平均肩高157厘米,毛色多样(淡金、枣红、银白等),皮毛具金属光泽。‌‌速度极快(平地1公里仅需67秒),耐力惊人(曾84天完成4300公里沙漠穿越),适应干旱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团所有人基本上是第一次与汗血宝马近距离接触。虽然大多数人骑过马,但没骑过汗血宝马。当骑着汗血宝马时,那种刺激感让我的多巴胺瞬间爆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汗血宝马场出来后,我们去看阿什哈巴德摩天轮。2012年,这一斥资9000万美元建造的世界最大封闭摩天轮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全世界室内最大的摩天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摩天轮后,又给我们一个惊喜:本来行程安排是看外观,既使想坐也得提前预约。又是通过地导谢瑞克的协调,我们幸运地坐上了世界最大的室内摩天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天轮对面是土库曼斯坦外交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摩天轮平台上用手机10倍长焦遥望宪法纪念碑。纪念碑高185米,碑身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号称土库曼斯坦第二高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可以看到远处的新星酒店,其造型独特,呈子弹头状,是阿什哈巴德极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尔后,我们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尼萨古城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尼萨遗址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北约18公里的巴吉尔村,是帕提亚帝国(安息王国)首都,由旧尼萨(仪式中心)和新尼萨(居民区)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城由阿萨息斯王朝创立者阿萨息斯一世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建立,是安息王国最早的都城兼皇家墓园。作为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的政治中心,其核心地位持续至公元22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古发掘揭示了神殿、方形宫殿、陵墓等建筑遗迹。旧尼萨造币厂生产的银币印证了该城的经济职能。最具代表性的尼萨角杯(来通杯)采用象牙雕刻,兼具古希腊与中亚艺术风格,我们在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参观时已看到实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遗址的最高处,可见全是绿房顶的巴吉尔村庄。远处的金顶清真寺是我们接下来的行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普恰克清真寺位于阿什哈巴德市郊的基普恰克镇(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的故乡),始建于2002年并于2004年竣工,由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倡议建造并参与设计,是土库曼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清真寺采用圆顶主体与四座91米高宣礼塔组合设计,呼应土库曼斯坦1991年独立的历史事件,清真寺拱顶直径50米长。建筑群包含九个拱门入口及环绕式喷泉水景,内部装饰以精美雕刻工艺著称。作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其设计容量可容纳1万名朝圣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真寺内部礼拜大厅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地面铺设手工编织的巨型地毯,墙面采用浅色大理石拼接几何图案。穹顶内壁装饰有金箔镶嵌的《古兰经》经文,中央悬挂直径7米的镀金枝形吊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6年尼亚佐夫总统逝世后,其陵墓被安置于清真寺庭院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陵墓已成为尼亚佐夫家庭的陵墓,里面安葬着他本人及父母和他的两个兄弟。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参观完基普恰克清真寺,便来到阿什哈巴德大巴扎,并在旁边的咖啡屋呆上1个小时,喝上一杯自选品牌咖啡(地导买单),其实我们主要是在这里蹭WiFi,在土库曼斯坦境内我们的手机是不能上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巴扎里的售货女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9月16日是我们在中亚的最后一天,所以行程安排比较宽松,但是惊喜不断。在我们吃最后一顿晚餐时,领队要求我们都带上地导谢瑞克送给我们的土库曼民族的小帽子,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到了餐厅后才知道,酒店安排为我们表演民族歌舞,并与我们互动。更惊喜的是我们团内有两个人过生日,大家分享了这两个人生日快乐的气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在土库曼斯坦的第一顿中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位过生日的团友在给大家切生日蛋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酒店的楼顶,我们欣赏着阿什哈巴德的城市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阿什哈巴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亚大地闪耀。这座被誉为“中亚的白色珍珠”的城市,在夜色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餐后,我们去了阿什哈巴德的最后一个景点——幸福宫。这也是在土库曼斯坦以及中亚的最后一个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幸福宫是阿什哈巴德的地标性建筑,既是结婚登记的办公场所,又是当地著名的婚礼殿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幸福宫为三层结构,每一面都呈八角星形状,顶部由一个高耸于大柱子之上的立方体构成,立方体中包含一个直径为32米的球,象征着地球,球上有土库曼斯坦的钛制图像,体现了家庭纽带的统一、可靠和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对新人在幸福宫前拍结婚纪念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幸福宫,我们便前往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乘9月17日1点20分的南航飞机回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土库曼斯坦度过了3天整。之所以说土库曼斯坦神秘,是因为这个国家比较封闭,世人很少了解这个它。有人比喻它是“中亚北朝鲜”,它在很多方面与朝鲜有相似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是:首先是入境需要严格的签证,我们到中亚5国仅此国家。入关也很麻烦,用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需要做核酸检测,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其次是该国对互联网进行严格控制,我们到这个国家后,每天花30元数据漫游也不好用,不可上网。第三,整个首都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更不要想什么夜总会了,连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所有场馆都禁止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很高的,不仅全民教育、医疗免费,连水、电、天燃气也免费。物价也便宜,在首都买一套400平的别墅,只需50万美元。尽管没有高速公路,路况也差,但首都阿什布哈德建设得很漂亮。该市所有的建筑都是白色的,且都是伊朗大理石贴面,因而享有“白色之城”、“大理石之都”的美誉 。2013年,阿什哈巴德还因每平方公里拥有最多大理石建筑物,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座城市都显得洁白而明亮,花园、草坪以及喷水池随处可见,草木茂盛,百花绽放,香气四溢,这在一个沙漠地区实属不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题外话:走完土库曼斯坦的行程后,我们的中亚之旅就结束了。在此,除了要感谢土库曼斯坦地导谢瑞克(他为我们增加了旅游项目,带来了惊喜)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们这个团的领队吕薇女士。在整个17天的旅行中,她不仅表现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对每位游客都做到了热心周到的服务,使这次“斯坦行〞圆满旅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而表扬她,而是她的敬业精神,使她更加漂亮可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