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首诗炼成毒药:十月的小雪诗歌的智性书写

十月的小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小雪诗歌研讨会专家析评摘录(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青年诗学批评家、文学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强教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安琪看来,十月的小雪的诗歌往往是“心境的自然流露”。作为艺术感觉敏锐的诗人,十月的小雪“时时处于寻找诗的状态中,或者说,诗,时时处于寻找她的状态中,此时的她,正处于一个诗人最美好最幸福的时段,所见即诗,所遇即诗,所感即诗。”在这个阶段,诗人灵感迸发、才思泉涌,赋予寻常物象以诗意光彩,并生发出耐人回味的哲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抒情诗理论》一书中,乔纳森·卡勒将诗歌分为“浪漫主义式”和“摹仿式”两类,前者饱含诗人经验与情感的强烈表达,后者则是对某个虚构人物思想情感的摹仿。对照这一分类,十月的小雪的诗作应当属于“浪漫主义式”,其情感浓度、思想张力、语言修辞都达到一定高度。在此基础上,诗作超越了单纯的情绪宣泄或场景描摹,而是将理性思辨与情感表达熔于一炉,展现出对生命本质与价值的存在主义式追问,体现了深刻的哲学向度与终极关怀,显示出一种显著的“智性”特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诗人的智性书写并非枯燥的说理,而是在保持思想锐利的同时,又不失诗意的灵光。十月的小雪擅长在日常生活中翻新出奇,通过艺术巧思赋予普通事物以陌生化的色彩。比如《斑马线》一诗中,诗人颠覆了日常生活的固有秩序,通过隐喻修辞将斑马线与斑马进行联结:“一群斑马/把城市反刍成草原,弯成/自由与秩序的弧线”,让城市人群反思“自由”与“秩序”之间的辩证关系。《农夫和蛇》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以此制造陌生化的效果:“你的前世,是一个农夫/而我/是你怀里的一条蛇”,在此基础上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你溶化了我冰封的信子/而我/已为你积蓄了一生的毒液”,赋予古老寓言全新的现代解读,发人深省。《钉子》一诗则通过拟人修辞呈现了钉子“服软不服硬”的特性:“而面对水/它就像一个放下刀剑的人/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尖锐”,揭示了“软是另一种力量”,探讨了“刚与柔”的辩证法。《日历》一诗将时间物化为“每一页都是熄灭的灰烬”,指向“死亡”。“此刻,我是一粒雪/在今天这一页上/做瞬间的寄居”,这是一种极其清醒的存在意识:人只是时间洪流中短暂的栖居者。《致湖泊》赋予湖泊以主体性象征,呈现其生动的情态:“我读到,风的手指解开你的衣襟/你微微颤抖的身体/像一颗敏感而羞涩的心”,“爱上深渊的人/最终也成为深渊本身”道出了凝视者与被凝视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智性诗歌同样向内探索,剖析自我的复杂面向。作为“浪漫主义式”的创作,十月的小雪的诗歌赋予抒情主人公以清晰的能见度,充分彰显了抒情主人公的主体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写诗时》呈现诗人的自画像,将创作过程描绘为打开“暗门”,遇见多个“我”:“一个被铁链锁住咽喉,仍在月光下/磨刀的我/一个把判决书扔向火盆/仍在呐喊的我/一个囚禁在铠甲里的我/一个握紧拳头的斯巴达克/在羊皮纸上/与猛兽互相撕咬”,诗人状写处于创作癫狂中的精神状态,展现诗歌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分野。最末一节“当最后一个句号落地时/暗门自动关闭/我带着温良的泪水/重新回到/这个不喜欢我的人世”清晰地表明诗人与庸常世界的紧张关系。《燃烧》一诗同样展现抒情主人公张扬自我、卓然独立的形象和姿态:“今夜我是火/我的骨头在燃烧//今夜我只有一种形状/一朵火花/倔强地啃噬着自己//风试图扑灭我/风,多么绝望——/它让我更加明亮地翻涌,蜷曲,迸溅//灰烬是我走向你的脚印/风啊风,抱紧我/你的怀抱是我的墓地”。诗人一方面保持批判现实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则在艺术实践中极力凸显自我,赋予其诗歌文本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按照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划分,十月的小雪的作品应当属于前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诗人在抒情过程中,凸显强大的自我意识,将情感、心绪、意志投射于外物之上,使客观事物成为“我”的延伸。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在物的状写过程中,赋予其人格化的情态,尤其是那些使用拟人修辞的文本,充满动人的激情、鲜明的个性与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且看《与夏天书》:“你的峨冠,佩闪电/双手撞击着火石//你以火焰之剑,剖开大地的腹腔/十万只蚂蚁/在它滚烫的伤口上奔涌//风才是唯一的越狱者/它撕开热浪/在逃往雪山的路上,抖落一身的羽毛”,通过密集的修辞与暴烈的意象,将夏天从一个季节概念提升为一个具有神格与巨力的、可与之对话的磅礴主体。这种拟人修辞与对话体设计让整首诗充满了亲密感和冲击力。《苔藓》一诗将视线投向乏人问津的地表植被:“你只保持一种姿势——匍匐/像织女匍匐在绣布上//大地上最卑微的殖民者/不带刀剑/只带绣针——/在每一个空格里编织绿色的绒毛”,“无根——/大地才是你繁茂的根系/你比任何植物/都懂得大地的温度”。通过人格化的修辞,展现苔藓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生命力,由此发出对平凡而坚韧生命的崇高礼赞。再看《铁》这首诗:“把它们从石头中抠出来/叫它们互相捶打/锻成刀,剑,斧,戟……/再与自己厮杀//久经沙场之后/把锈蚀的部分交给画匠/把坚硬的部分交给/锤子和火/再锻成一颗钉子//它再无用/也要把一个铁匠/钉进棺材”,诗人将铁拟人化,赋予其主动的暴力性,透过“铁”这一物象观照人类历史,将物的命运与人的命运并置,构建了一个关于暴力、循环与自我毁灭的寓言结构。诗歌篇章短小,反讽的意味却非常深厚。对于这种“以我观物”的书写,安琪的概括非常到位:“十月的小雪深知语言的力量,总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施加于语言,再让这种语言施加于她所要描写的对象,她的诗因此呈现出了刚硬的质地。”诗意表达需要强大的语言能力,这正是一个优秀诗人必备的素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诗人致力于智性书写,赋予诗歌以理趣,需要建立在深刻理解人性、锻造语言艺术、锤炼诗歌意象、促进情与理融合的基础之上,重视诗歌艺术审美维度的本体性建构。一首好的智性诗歌,需要将冷静的理性思考与澎湃的诗性直觉相结合,通过诗意的表达展现诗人思想的深度。十月的小雪在诸多二元对立的张力结构中,试图揭示主体之间的复杂关联,传达一种深刻的辩证思维。然而,类似“水滴石穿”“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等哲思见于惯常语境中,使之作为诗歌文本的核心立意则显得新意不足,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诗歌艺术的陌生化效果。不过,十月的小雪显然具备诗歌智性书写的自觉意识,她总结的诗观是:“诗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所思所感,以艺术化方式呈现出来的语言,是对生命遗憾的额外弥补。它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十月的小雪不仅是一位情感细腻的诗人,更是一位思想深刻的探求者。她的诸多诗篇在语言、意境和思想的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不俗的表现,其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审美冲击力,更拥有一种令人深思、引人共鸣的智性魅力。安琪为十月的小雪指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强烈的情感所带出的生猛的语言表达,如果能抓住一个主题而不分散,可能会有更好的成绩。”对核心母题进行纵深挖掘,这是形成艺术家独特标识、构建自身独特美学体系的重要途经。十月的小雪创作力丰沛,有理由期待其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备注:感谢王强教授提供图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漳州诗歌发展暨廖丽雪 潘建春诗歌分享会举行</b><a href="http://www.zznews.cn/system/2025/09/22/031331588.s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b>网页链接</b></a></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