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扬州隋炀帝陵博物馆

老李成蹊

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有遗址区原址展示隋炀帝与萧后墓室及隋炀帝陵博物馆。我们主要参观扬州隋炀帝陵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走进扬州隋炀帝陵公园,第一眼便被那宽阔水池中央的石板路吸引。水如镜面,倒映着远处黑瓦建筑与两侧层层叠叠的绿意,仿佛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静谧通道。我缓步前行,脚步未至,心已沉静。这水、这路、这屋檐的轮廓,无声地铺陈出一种庄重的仪式感,仿佛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这里,不是寻常的风景。“落地的皇冠”建筑是什么?我们带着好奇心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 建筑本身便是一首凝固的诗。圆形穹顶如天穹低垂,几座小亭错落环绕,像是守护千年的文臣武将。玻璃幕墙映着流云与树影,现代的通透与传统的厚重在此交融。门前小路蜿蜒,两旁绿植整齐列队,仿佛在轻声诉说:历史从不曾封闭,它始终向懂得倾听的人敞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平面图清晰明了,像一张通往过去的藏宝图。从“隋炀探陵”到“社教文创”,从“中庭”到“影映厅”,每一处空间都各司其职。我站在导览图前,仿佛已能预见到接下来的旅程——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步步揭开尘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走出室内,踏上那条灰红相间的砖路,石墙上“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几个字沉稳有力。背景里住宅楼的轮廓与古意盎然的园区形成奇妙的对望。天空淡蓝,风拂过树梢,我忽然觉得,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这片土地的呼吸之间,与今日的生活悄然共存。可以看出,公园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一处指示牌静静立在绿意之中,中英文并列,指向“帝陵遗址”“青史鉴”“隋炀碑”等方向。下方的小地图像一张微缩的时空图谱,清晰标注着每一段可追寻的足迹。我顺着箭头望去,仿佛已看见诗碑静立、照壁生辉,只待我一一探访。</p> <p class="ql-block"> 步入室内考古遗址,头顶是现代化的圆形天窗,阳光如金线洒落,照亮中央那片古老的遗迹。石砖斑驳,却仍能辨出昔日格局。游客轻声细语,或俯身细看,或驻足沉思。展板上的文字静静讲述着千年前的营建与湮灭,而我站在这里,仿佛听见了时光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建筑倒映在平静水面,弧形屋顶如古琴微扬,深色瓦片泛着沉静光泽。阶梯绿化层层递进,像时间的台阶,引人向上。水天相接,建筑与倒影对称成画,美得不似人间。这一刻,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了,只剩下一种和谐的宁静,缓缓流入心底。</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一尊骑马帝王雕像巍然矗立。马蹄高扬,气势如虹,帝王冠冕堂皇,目光远眺。基座上“隋帝杨广”四字赫然在目。他不再是史书里那个争议不断的君王,而是一个凝固在时光中的身影,任后人评说。我仰头凝望,竟生出几分悲悯——功过是非,终归尘土,唯有雕像不语,见证沧桑。</p> <p class="ql-block"> 一块石碑静静立于绿草之间,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炀帝墓”。国务院与江苏省政府的落款庄重肃穆,仿佛为这段历史盖上了时代的印章。我蹲下身,指尖轻触石面,那冰冷的触感里,竟藏着千年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又一处室内遗址,中央是巨大的石块结构,四周土层分明,仿佛考古现场刚刚揭土。天花板绘有星空图案,灯光柔和,如银河低垂。几位游客俯身细看,神情专注。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我们仰望的不仅是头顶的星,更是脚下这片土地曾承载的文明之光。</p> <p class="ql-block"> 另一展厅中,古代遗迹与现代展陈并存。石墙、台阶诉说着过往,上方却是流畅的圆形与条形装饰,背景墙上图文并茂,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游客穿梭其间,仿佛行走在时间的夹层里,一边是尘土,一边是光。</p> <p class="ql-block"> 一间展厅内,木质天花板条板纵横,几何图案简洁而富有韵律。墙上一排展示窗,陈列着不同时期的影像与文物。一位背着包的男子停在一扇窗前,久久未动。我悄然走过,也停下脚步——那是一幅隋代运河的复原图,水流蜿蜒,贯通南北,仿佛还能听见漕船的号子声。</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外,灰色建筑线条流畅,前方广场石板平整。一堵弧形墙上,“隋炀帝陵博物馆”几个字清晰醒目。拱门内人影晃动,仿佛在邀请我们进入。远处树影婆娑,天空澄澈,整座建筑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不失温度。</p> <p class="ql-block"> 一张导览图挂在墙上,展厅布局一目了然。“千秋大业——隋代历史展”“隋炀帝大事年表”“观景平台”……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把钥匙,等待开启一段记忆。我掏出手机拍下,心中已有了路线——先去探秘帝陵,再细读那段短暂却辉煌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 另一张导览图标题更具体:“千秋大业——隋代历史展”,英文译作“A GREAT AGE IN CHINA”。服务台、电梯、卫生间图标清晰标注,连无障碍设施也未遗漏。这份细致,让人感到被尊重,也更愿意沉下心来,认真走完这段历史之旅。</p> 隋炀帝墓2013年出土墓志、十三环蹀躞金玉带等400余件文物。 <p class="ql-block"> 一块古老的石板被安放在透明展柜中,裂纹如岁月的掌纹,浅灰色的表面斑驳陆离。它沉默不语,却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我凝视良久,仿佛看见它曾铺在某座宫殿门前,听见过朝臣的脚步,也经历过战火的余烬。</p> <p class="ql-block"> 展柜中的陶俑身着古服,头戴高冠,姿态端庄。他们不再是陪葬的泥偶,而是一个个凝固的灵魂。背景中还有更多同类,整齐排列,仿佛仍在履行千年前的职责。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更是这些无名之辈的沉默守护。</p> <p class="ql-block"> 一面墙上,“隋大事年表”竖向排列,从568年到589年,每一年都刻着命运的转折。浅色背景衬着黑色文字,简洁而有力。右侧现代建筑的结构隐约可见,古今在此交汇——我们读着他们的过去,他们是否也曾想象过我们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一尊陶制骑马武士静静伫立,土黄色的身躯布满裂纹,头戴兜帽,神情肃穆。他不像在征战,倒像在守候。守候什么?是主人的安眠,还是后人能否读懂这段被遗忘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礼冠华彩”四个金字在封面上熠熠生辉,讲述着萧皇后墓出土的冠饰与编钟。那是大唐礼仪的源头,是女性权力与尊严的象征。我凝视着展板,仿佛听见了编钟轻响,穿越时空,回荡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 一块蓝色展板详细记录着萧后墓室的发现:金冠、金钗、金镯、金耳环……密密麻麻的清单,不是炫耀奢华,而是还原一位女性在历史夹缝中的存在。她曾被遗忘,如今,每一件金饰都在替她说话。</p> <p class="ql-block"> 一对青铜铺首陈列在玻璃柜中,兽面威严,纹饰精美,金色点缀在岁月的痕迹中依然闪耀。它们曾是陵墓的大门之眼,如今却成了我们窥见隋唐艺术的窗口。我凑近细看,仿佛听见了那扇门缓缓开启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一尊骑马陶俑嘴角微扬,竟带着笑意。风化的痕迹爬满全身,却掩不住那份生动。他不像在奔赴战场,倒像在春日里踏青归来。原来,千年前的人,也有欢喜,也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 透过玻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立着不规则的岩石雕塑,粗粝而自然。水光潋滟,倒映着弧形墙面与蓝色窗带。现代建筑的线条在这里变得柔和,像一首用混凝土写就的诗,静默地守护着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回望“落地的皇冠”,那座黑色斜屋顶的建筑静静卧在草地上,简洁而有力。小路蜿蜒,行人三三两两,天空湛蓝如洗。我深吸一口气,仿佛带走了这片土地的沉静与智慧——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p>